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财报前瞻 | 小米股价自高点跳水三成!资本多空对决背后,第三季度财报成关键转折

2025-11-18 16:58

小米集团(01810.HK)在短短数月间从市场宠儿跌至表现最差的中国科技股,在智能手机和电动车市场面临逆风的情况下,短期反弹显得颇为艰难。

该公司将于周二稍晚公布业绩,预计将录得自2023年以来最慢的营收增速,这或将进一步放大外界疑虑。

被对冲基金一致做空!股价自高点跳水近三成

高盛销售部门在周三的报告中写道,过去一周其主要交易账簿中小米的空头头寸增加了53%。报告同时显示,过去两周由养老基金和对冲基金主导的机构交易资金流也呈现净卖出态势。

做空者正在逼近,卖方分析师也因盈利前景严峻而下调公司股价目标。

存储芯片价格上涨预计会侵蚀小米智能手机的利润率,而在苹果iPhone 17销售强劲的背景下,小米涨价空间有限。与此同时,公司正忙于提升电动车产能以满足订单需求。

Aberdeen Investments基金经理Xin-Yao Ng表示,较高的存储成本“可能会成为更长期的压力”。另外,考虑到电动车产能受限,“外界担心汽车交付量及相应收入可能不如部分投资者所期望的那样强劲”。

今年六月,小米市值一度冲向两千亿美元,但那轮狂热行情已迅速消退。小米港股自九月高点以来已下跌近三成,在此期间位列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跌幅榜前列。

存储芯片涨价是逆风之一。据InSpectrum Tech数据,十月移动DRAM合约价上涨21%,达到2022年七月以来最高水平。汇丰控股预计,第三季度价格可能再涨10%。

摩根大通分析师戈库尔·哈里哈兰(Gokul Hariharan)则表示,“我们仍处于存储芯片的一个超级周期”。对小米这类公司而言,“利润率会承压,因为这些成本不可能全部转嫁给消费者”。

在电动车业务方面,小米仍在扩大交付量,联合创始人雷军表示,该部门今年的目标是实现盈利。但随着地方政府的以旧换新补贴逐步退出,整体汽车市场正面临阻力。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Jiong Shao等人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小米的物联网业务收入也可能较去年因政府补贴带来的大幅增长有所回落。

从积极面来看,小米股价的下跌让其估值更具吸引力。目前其预估未来市盈率约为19倍,只有年初高点的一半。外媒编制的数据指出,内地投资者正在持续加仓,通过交易互联机制连续十三日净买入小米股票。

目前该股仍有47个买入评级,对比之下只有3个持有和2个卖出。但自八月高点以来,平均目标价已被下调逾8%,是恒生科技指数中仅次于美团和理想汽车的第三大下调幅度。

小米港股的卖空比例已从七月的0.4%低点重新攀升至接近0.7%。高盛表示,对安全性、工厂延迟以及尽管近期促销但电动车需求不足的担忧,促使对冲基金加大了看空押注。

Q3季报如何?汽车业务有望首次盈利

据彭博综合市场分析,料第三季收入按年增长逾25%。电动车业务或继续成为主要增长动力,受惠于产能提升及产品组合优化,YU7 SUV占第三季出货量41%,较第二季的3%提升,带动平均售价上升。

手机侧,存储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下行,但手机高端化趋势持续加强。根据IDC 数据,3Q25 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约43 5 0 万台,同比增长1.8%,全球市场份额13.5%,同比基本持平。我们预计3Q 手机ASP 环比略降,主要系海外和国内产品结构占比变化所致,手机毛利率在存储价格压力下环比小幅下滑至11 %,Q 4预计环比持平。高端化策略持续推进,17 系列全生命周期销量应当高于15 系列,并且产品结构明显提升(Pro/Promax 占比大幅提升至80%以上,ProMax 占比超45%)。

IOT 方面,高基数&国补退坡&竞争加剧影响下略承压,预计同比收入+5%,中国&国际同比均增长,毛利率保持强劲环比略增(没有大幅卷入价格战)。互联网业务仍然保持稳健增长。

汽车侧,Q3 有望达到首次盈利。交付量达10.9 万台,ASP 环比提升(源于YU7 交付增多),毛利率环比微降至25%+(主要源于Ultra 比例降低)。交付方面,9 月交付量突破4 万台,10 月有望继续提升,相比去年su7 产能爬坡节奏更快。另一方面, 明年产能将有大幅改善,站在当前时点,汽车业务很快会切换到2 0 2 6 年估值,26 年产能将不是主要矛盾,更多看新车型+出海。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