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高原上的教育追光者

2025-11-17 03:41

了解学生生活学习情况。

於文刚与教师交流。本报记者 潘玲 摄 於文刚与教师交流。本报记者 潘玲 摄

本报记者 潘 玲

“既然家里顾不上,那你就全心全意把学校工作干好!”提起妻子对他说的这句话,於文刚眼含热泪。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瓦蓝色的天空下,有这样一位来自江苏的追光者,他跨越千里,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克服重重困难,为当地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他就是江苏省第六批援青干部、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於文刚。

今年7月,於文刚初到海南州,高原反应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头疼、失眠、心跳快……考验着他的身体和意志。但他没有退缩,暗暗给自己打气,很快就全身心投入学校各项工作。

特别是面对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於文刚充分发挥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优势,创新采用“送出去+请进来”训练模式,组织参赛师生赴江苏省系统化集训,还邀请江苏专家教练团队深入海南州职校开展面对面、手把手地针对性辅导,从实操技能、规则理解、材料准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强化训练。

在他精心组织和率先垂范下,学校参赛团队奋勇拼搏,最终荣获“一银一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实现海南州职校在国际权威赛事奖项零的突破。这项重要成绩凝聚了苏青两地师生的共同智慧与汗水,充分展现了对口支援工作的显著成效。

於文刚坚持以大赛为平台,促进两地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实践。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卓越的组织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和援青干部的使命担当。

“以前从来没想过我们能拿到这样的奖!”11月12日,海南州职校藏医药专业老师拉措吉提起参赛的情形,仍难掩激动。这种突破对她来说是莫大的激励,她眼里的於文刚校长干事创业有想法、有魄力,让她和其他老师充满了干劲儿,大家都想着劲儿往一处使,把职校办得越来越好。

海南州职校作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一直承担着为地区发展输送专业技能人才的重任。然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少挑战。其中,师资力量薄弱是於文刚关注的焦点。

他深知,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於文刚带领团队系统规划“训赛教”三循环教学能力提升行动。该行动以数字化课堂建设为抓手,以教学能力竞赛为载体,着力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旨在通过系统化、长效化的教师培养体系,不断增强学校自主发展能力,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作为一名江苏援青干部,工作多年的於文刚积累了很多利于海南州职校发展的资源。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在江苏援青指挥部推动下,於文刚促使海南州职校与苏州职业技术大学、扬州职业技术大学等江苏省职业教育本科学校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意向,共同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注重实效、共同发展”的协同机制。

“省际协同培养人才,送教上门、结对指导,专业与课程共建,共建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说起具体工作内容,於文刚头头是道,“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好,让他们就业好!”

说到激动处,於文刚的嗓子明显不舒服。原来是在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后,他的声带小结复发了,这几天正在按医嘱吃药。

从江苏来到青海,除了克服身体的不适,他心里时不时会涌起对家人的亏欠。他的女儿刚上高一,正是学习紧要阶段,但他不能经常陪在身边,家里的担子全部都交到了妻子肩上。

“爸爸来这边三年,刚好你高中三年,我们都加油!你、爸爸,还有今年刚进校的这届职校学生,我们共同毕业!”於文刚对女儿殷殷叮嘱。

“看着这些学生,就像看着自家的孩子,差不多的年纪,未来正徐徐展开,一定要为他们的未来把好航向。”在於文刚的努力下,海南州职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技能水平也得以提升。

关于海南州职校未来的发展,於文刚拟定了“组团式”帮扶“1224”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即建立一套机制、培养两支队伍、实施两项计划、力争四项突破。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套可持续、能造血的办学机制,培养两支懂管理、善教学的师资队伍,实施两项能升学、好就业的赋能计划,力争四项级别高、影响大的奖项突破。

征程刚刚开启,他将用实际行动诠释援青干部的使命与担当,践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援青精神,为海南州的职业教育事业,也为苏青两地的情谊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