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青海联通大面积断网:为运营商敲响基础网警钟

2025-11-14 11:02

5G通信

数十万5G与信息领域关注者的头部科技媒体

芯片。11月13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面积“无服务”,让中国联通这家电信巨头的网络可靠性,在现实世界中经历了一次严峻的压力测试。尽管官方迅速致歉并宣布修复,但这次事件所揭示的,远不止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故障,而是对整个行业在5G时代网络架构复杂性与高可用性承诺之间的一次深刻拷问。

  • 事件时间

    2025年11月13日19时后

  • 影响范围

    青海省内西宁、海东、海西等多地,以及部分漫游在外的青海联通用户

  • 故障现象

    手机显示“无服务”,语音、短信、数据业务中断

  • 官方定性

    通信网络出现“集中故障”

文  赵哲超/5G通信

青海联通客服口中的“集中故障”是一个信息量巨大的关键词。这几乎可以断定,问题并非出在零散的无线基站(RAN侧),而极有可能源自网络的“大脑中枢”——核心网(Core   Network)。现代移动通信网中,用户的身份认证、会话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数据路由等关键功能均由核心网承担。特别是像用户数据管理(UDM)或其前代归属位置寄存器(HSS)这样的网元,一旦出现故障,便无法验证用户身份,导致手机即便能搜到信号,也无法注册入网,最终显示“无服务”。这也能解释为何部分身处省外的青海用户同样受到影响——他们的“户籍”仍在青海的核心网数据库中。

这次事件,是近年来全球多起大规模运营商网络中断事故的又一例证,与不久前澳大利亚Optus长达数小时的全国性瘫痪遥相呼应。这些“黑天鹅”事件共同指向一个趋势:随着网络向5G演进,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广泛应用,虽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效率,但也引入了新的、更为复杂的故障模式。软件缺陷、配置错误或是一个微小的更新,都可能引发过去在硬件时代罕见的、波及甚广的“雪崩效应”。

就在不久前,包括联通在内的各大运营商还在因其在云计算、数字服务等领域的品牌成就而备受赞誉。然而,当用户连最基础的通话和上网需求都无法满足时,所有关于“算力第一品牌”或“智慧生活”的宏大叙事都显得苍白无力。这起事故如同一记响亮的警钟,提醒着所有运营商:无论业务边界如何拓展,无论上层应用如何炫目,一个7x24小时不间断、具备高度韧性的基础通信网络,始终是其安身立命之本,是所有数字化大厦的地基。

可以预见,此次事件将促使中国联通乃至整个行业对现有网络架构的冗余备份、灾难恢复(DR)机制以及自动化运维(AIOps)能力进行一次彻底的重新审视。监管机构(如工信部)也可能因此强化对网络运行稳定性的考核标准。

对于运营商而言,如何在追求技术创新与确保基础服务“绝对可靠”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其在迈向6G和更深层次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必须解答的核心命题。

外卖立减红包点图片可以直接领

每天掌握最新5G/6G/通信/科技内容!点下面关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