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1-14 08:01
大兴区兴丰街道黄村西里社区板报组负责人 李奇贤
在大兴区兴丰街道黄村西里社区,有四块看似普通的黑板报。它们不华丽,也不高深,却像四扇明亮的窗口,映照着社区的变迁、邻里的温情。这些板报的“主创”,是一位71岁的老人。他就是黄村西里社区板报组负责人李奇贤。多年来,他默默搜集信息、撰写稿件,用心用情守护着这片“家门口的宣传阵地”,让一笔一画有了温度。听到街坊邻里为他点赞,老人只是笑笑说,退休了还能做点有意义的工作,心里踏实!
从铁路党务到社区板报
他坚持做好“宣传员”
退休前,李奇贤在铁路上做党务工作,用他的话说,大半辈子都在和“宣传”打交道。那些年,他在机车的轰鸣声中编写简报,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笔杆子,更让他深深理解了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退休后,李奇贤主动加入社区的板报组,继续在基层发挥余热。“在单位就干宣传,放下笔反而不自在。”李奇贤笑着说,眼里闪烁着精气神儿。
“板报是社区的宣传平台,是邻里的连心桥。”李奇贤说,社区里的四块黑板报,每月换一期,遇上重要事件或紧急通知,随时更新。内容从哪里来?他和板报组成员一起开会讨论,紧跟时事热点和社区工作。“我们办板报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不能掉队,更不能出错。”
为了确保板报信息不出错,李奇贤坚持内容必须“出处权威、准确无误”,行文要“开门见山、贴近生活”。从廉政建设到妇女权益,从环境保护到反诈宣传,每一期板报,李奇贤都要和团队成员们精心策划。就这样,四块黑板报在大家的精心打理下,成了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黑板大能量
社区里暖心的“精神家园”
这四块黑板报设置的地方,是居民日常的必经之路。光洁的黑板配上工整的粉笔字,在晨光暮色中格外醒目。
“早上买菜路过总要停下来看看,写的都是咱们身边的事,看了特别有共鸣。”正在看板报的张阿姨,指着最新一期板报上的动态信息说,“你看,秋冬换季了,这里还有健康提示。”
李奇贤经常在板报上书写一些实用信息,除了健康提示,还有反诈宣传。他没有照本宣科地罗列专业术语,而是用社区居民的真实案例改编成小故事,让反诈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板报还记录着社区里的变迁。废弃多年的库房被腾退,增加了停车位,让不少居民点赞。这是街道社区在了解到社区停车困难情况后,积极向闲置空间挖潜的务实举措。“邻居们拉家常,能听到真实的声音。”李奇贤说,停车难就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事,这些老街坊们议论的事情,传递到社区,再反映给上级,再一点点推进解决。随着问题的解决,社区也在慢慢改变,这些变化也都被李奇贤一笔一画,认真地记录在板报上。
“要让老街坊们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这是李奇贤的办板报宗旨。如今,这四块黑板报不仅是信息的发布平台,更成为连接社区与居民的桥梁。不少居民们养成了“有事看板报,有话找老李”的习惯,而李奇贤也继续用他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炽热的心,守护着这片属于全体居民的精神家园。
板报不老,传承正好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人工智能都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板报这种传统的宣传阵地,还能传承下去吗?黄村西里社区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如今,板报组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从最初几位退休老人,到现在有在校学生加入,年轻人也开始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宣传了。
“看到孩子们来帮忙写字、画画,我心里特别高兴。”李奇贤笑着说,“板报是社区共同的家园记忆。”在李奇贤看来,办板报不仅服务了社区居民,也充实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为了办好板报,他坚持学习,不断“充电”,看报纸、学政策、关注国家大事,为板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黑板报也让他的生活更加精彩。一块黑板报,已经成为一种社区文化的延续。
李奇贤用四块黑板,写下了他对社区的热爱,对初心的坚守。他说:“只要大家愿意看,我就会一直写下去。”在黄村西里社区,这四块黑板报,就像四位老朋友,用朴素的方式,用默默的坚持,描绘着真实温暖的家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