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南京最大快递物流集散地轻松“拿捏”超6000万件包裹物流大考

2025-11-14 07:30

南京最大快递物流集散地轻松“拿捏”超6000万件包裹物流大考

信息扫描“面面俱到” 分拣动作“轻柔精准”

极兔速递南京转运中心7万平方米厂区内,智能化自动分拣线飞速运转。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希 摄

极兔速递南京转运中心7万平方米厂区内,智能化自动分拣线飞速运转。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希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希

通讯员 杨淏涵

11月11日,随着网友支付最后一笔尾款,2025年“双11”的PK主场从电商平台转向全国的物流基地。11月11日晚12时,城市已进入酣睡,南京最大的快递物流集散地——江宁开发区空港快递产业园却是灯火通明,各大物流企业马力全开应对今年最大的一波“包裹潮”。据江宁开发区空港片区预测,今年“双11”期间,空港快递产业园处理的包裹超过6000万件,刷新纪录。得益于企业智能化升级,这个“大忙季”忙而不乱,“爆仓”成为过去式。

回顾近几年的“双11”,“史上最长”纪录不断被刷新。今年10月9日,京东、抖音两大平台率先抢跑,启动“双11”活动,比去年提前了5天;10月11日,小红书正式启动“双11”大促;10月15日,淘宝、天猫也正式开启“双11”预售。从最开始仅一天的促销活动,到如今绵延近一个月,“双11”电商平台通过延长活动周期,抢占流量高地。

“双11”向来是南京物流企业一年一度的严苛“拉练”,11月11日晚12时后,各企业铆足力气和时间赛跑。夜色下,一辆辆大货车进入极兔速递南京转运中心,7万平方米厂区内,15条智能化自动分拣线飞速运转。司机张师傅负责运输小件包裹,只见他熟门熟路地将近10米长的货车对准仓库入港口,瞄准“液压翻斗机”缓缓倒车上去,随后按下操作按钮。车厢立刻被“液压翻斗机”轻松抬起,倾斜约45度。张师傅拉开车厢大门,小件包裹倾泻而出,顺着传送带欢快地“流淌”进自动化分拣流水线。极兔速递南京转运中心操作经理刘忠臣介绍:“‘液压翻斗机’是公司‘双11’前针对小件包裹新上的智能化设备。过去,货车卸货靠人工,卸一车起码要40分钟,现在有了液压设备,20分钟就搞定了。”

包裹从卸货口进入流水线,第一道关卡就是“查户口”——入港口的智能摄像头扫描包裹二维码信息后下达导航指令,包裹就像长了“眼睛”,在传送带“迷宫”内穿梭,“各奔前程”。江苏极兔公共事务主管胡旻说:“入库扫描的工作量非常大,过去靠人工用扫描枪识别,去年各家陆续上了‘五面扫’识别设备,摄像头可以一次扫描快递盒子的五个面,但缺憾是压在下面的第六面扫不到,依旧需要人工补录。‘双11’前,公司又将设备升级为‘六面扫’,传送带下方增加了摄像头,彻底把人力解放了出来。”

在极兔的云仓内,还存放着食用油、牛奶等大批快消品。随着消费者支付尾款,云仓里提前存放的商品第一时间发出。极兔速递南京转运中心马路对面就是卫岗乳业,虽然只是一路之隔,卫岗牛奶也早早放进了云仓,压缩周转时间。

记者了解到,“双11”前夕,极兔根据业务预测,对南京转运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投入窄带、高速摆轮等自动化设备,同时进行场地升级改造。今年“双11”期间,极兔南京运转中心包裹单量同比增加超20%。

在圆通南京集散中心,快递分拣不仅从“人拣货”迈入“机器拣货”时代,而且分拣动作越来越轻柔和精准。包裹进入流水线,过去依靠机器手“摆臂”将包裹“挥落”到不同的滑槽里,再顺着不同传送带“各奔东西”,今年“双11”,巨大的“摆臂”被替换成“温柔”的“摆轮”,托举着包裹轻轻旋转,送它们找寻“家”的方向,奔向标有建邺区、江宁区等字样的分拣袋。

在看得见的流水线上,包裹在急速运转;在看不见的云端,数据奔涌支撑着城市之间物流的精确运转。空港快递产业园车水马龙,如何安排货车有序入库,避免堵车、等待?圆通南京集散中心有“驾驶舱”管理软件来帮忙。点开“驾驶舱”系统,小到每一个包裹、每一位司机、每一个快递小哥,大到每一个城市网点、每一条流水线……点滴数据汇聚云端,通过大数据精准调度,货车几时出发,几时到达,几时卸货,尽在掌握。

2020年1500万件、2021年2000万件、2023年3000万件、2025年预计突破6000万件……江宁开发区空港片区相关负责人回顾“双11”近年来的变迁,抛出一组数据。他说,空港快递产业园是南京以航空物流、跨境电商、商品流通为主的大型综合现代化临空物流基地,吸引了中国邮政、菜鸟、圆通、顺丰等近200家物流企业聚集于此,每年“双11”期间,这里都会化身物流“超级枢纽”。

持续十多年的“双11”,给园区带来的不仅是包裹数量的变化,更映照出一个行业的跃升。2022年之前,产业园内的物流企业为了应对“双11”,需要包车去安徽、河南等地招聘临时工,向园区租借宿舍,甚至临时搭建集装箱宿舍,加班加点应对海量快递。如今,在科技的助力下,行业“脱胎换骨”,工人们无需加班,机器代替人工“以1当10”,轻松“拿捏”物流大考。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