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电商|大促平稳收官,即时零售引入新变量

2025-11-13 17:0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姜娅  杨清朴  许英博

  廖原  单竹岭  尹佳伟

2025年双11大促结束,结合三方数据平台及我们对于各平台今年以来的增速跟踪,我们预计双11期间(10月9日~11月11日)电商大盘GMV同比增速+10%~+12%,增速与去年双十一整体持平。平台侧,我们预计淘天GMV增速在+5%左右、京东在+5%~+10%、拼多多在+15%左右、抖音电商在+20%~+25%,大促期间各平台增速基本反映自身近1~2个季度增长中枢。本届大促,以美团闪购、淘宝闪购为代表的即时零售平台积极投入,取得亮眼增速表现,后续值得持续关注。品类层面,大促期间受国补刺激的家电、3C数码类目在去年同期高基数背景下实现稳健增长,而可选消费中美妆、服饰也有回暖,整体消费需求呈现向好趋势。展望后续,建议关注电商核心参与平台在供应链能力建设、核心用户投入及AI赋能等维度的布局,以及外卖&即时零售投入与电商协同效果的持续评估。

数据一览:超长大促周期之下,大盘同比口径增长稳健。

回顾本届大促数据表现,参考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星图数据、易观分析微信公众号三方口径,以及我们对于各平台今年以来增速的跟踪,我们预计2025年双11期间(10月9日~11月11日)大促电商行业整体零售额增速+10%~+12%,与2024年大促增速大体持平。具体到平台侧,我们预计淘天GMV增速在+5%左右、京东在+5%~+10%、拼多多在+15%左右、抖音电商在+20%~+25%。考虑到本届大促京东、抖音电商等平台的正式销售期均有明显提前(至10月9日),而天猫则延长结束周期(至11月14日),促销前后绵延超过1个月,我们预估大促期内各平台的增速水平更多是自身近1~2个季度增长中枢的反映,或较难实现大幅的“弯道超车”表现。

即时零售增长亮眼,为大促带来新变量。

本届双11大促,美团闪购、淘宝闪购均积极展开营销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即时送达的大促体验。根据星图数据微信公众号监测,本届双11大促期间即时零售平台GMV增速+138.4%,显著领先传统电商平台增速。但考虑到即时零售尚处于发展早期,其交易规模相较于传统电商仍有较大差距(参考星图数据微信公众号,大促周期即时零售销售额约占综合电商规模4~5%)。根据美团闪购商家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双11周期内美团闪购近400个类目交易额同比翻倍增长,且平均客单价较非大促期间提升近30%,超过2,000万黑金&黑钻用户在大促期间下单。根据淘宝闪购官方数据,双11大促前半程(截至11月5日),淘宝闪购有863个非餐品牌的成交额相比双11前增长超100%,闪购带来的新用户在双11期间的电商订单数已超过1亿(我们估算约占同期电商总GMV的比重在1%左右),即时零售向电商的交叉销售比例尚处在较低水平。

品类表现:国补类目稳健增长,美妆、服饰等可选品类增速有所回暖。

1)带电类目方面,以旧换新政策支撑类目在高基数基础上稳健增长。根据易观分析微信公众号数据,双11大促前半程(10月9日~11月3日)带电品类增长稳健,其中家电家居GMV增速+11.4%,3C数码GMV增速+10.5%。从结构来看,根据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双11全周期(10月9日~11月11日),家电类目销售额中京东份额50.1%,淘天份额34.7%;3C数码类目销售额中京东份额54.1%,淘天份额25.9%。考虑到2024年同期带电品类开始进入高基数阶段,本届双11大促品类的稳健增长展现消费韧性。

2)服饰方面,整体表现稳健,淘天、抖音份额靠前。根据易观分析微信公众号数据,双11大促前半程(10月9日~11月3日)服饰类目GMV增速表现亮眼,行业整体增速+15.3%,其中淘天+15.8%,抖音电商+20.6%,京东+13.3%,拼多多+15.2%,主流平台均实现亮眼增长。从份额角度来看,双11大促前半程淘天占服饰品类成交额51.8%,抖音电商占比25.7%,拼多多占比11.1%。

3)美妆方面,行业增长回暖,淘天份额领跑。根据易观分析微信公众号数据,双11大促前半程(10月9日~11月3日)美妆护肤类目GMV增速回暖,行业整体增速+13.0%,其中淘天+13.1%,抖音电商+12.6%,京东+12.3%,拼多多+19.3%,主流平台均实现双位数增长。从份额角度来看,双11大促前半程淘天占美妆护肤品类成交额46.2%,抖音占比26.0%,拼多多占比12.3%,分列前三名。

风险因素:

互联网平台监管趋严风险;消费景气度回升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超预期风险;消费刺激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25Q3以来国内电商的主阵地大盘增速与竞争态势均相对平稳,各家平台延续24H2以来的竞争策略,处在各自的增长、变现或让利周期内。同期,京东、淘宝相继在外卖与即时零售市场展开激烈的补贴战,美团亦动态调整补贴力度、捍卫市场份额,巨量投入之下即时配送单量快速扩容,而各方均有明显的利润下滑。我们建议持续关注外卖与即时零售市场的竞争动态演绎,以及其向电商导流效果持续评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