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能源央企进博会签约已超735亿美元!

2025-11-09 17:19

(来源:中国电力报)

转自:中国电力报

释放经贸合作潜能

能源央企进博会签约已超735亿美元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共吸引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中国能源央企密集亮相,现场签署一系列采购合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7日,签约总额已超735亿美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能源企业合作共赢的形象。

多家能源央企签约额创历史新高

本届进博会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后,中国举办的首场重要经济外交活动。能源央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释放经贸合作潜能。

11月4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举办签约仪式,与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34家合作伙伴签署24种产品合约,涉及原油、化工品、设备、材料、消费品等十大品类,采购总额超409亿美元。

5日,进博会开幕当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道达尔能源等全球41家合作伙伴签署43份采购协议,合同总额174.85亿美元,较去年采购签约额稳中有升。

6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签约超130亿美元,创公司单届进博会签约额历史新高。签约产品涵盖原油、天然气、深水油气装备等,采购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当天下午,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与境外企业集中签订了8项采购合同,覆盖核燃料组件零部件、TREX管坯、天然铀等项目,协同推动全球核能创新与共享。

电力央企方面,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与三菱重工、西门子能源等签署燃气轮机主机设备及长期维护服务、海上升压站预制舱设备等采购意向协议,用于清洁能源项目开发与建设,进一步优化电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与来自德国和日本的6家外商签署协议,合作内容涉及新能源、燃机、绿氢、能源技术及第三方市场开发等多个领域。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聚焦核电、火电、煤炭等领域的高端设备与材料需求,与来自欧洲、亚洲、美洲的8家国际知名企业签署合同,签约金额近3亿美元,展现出深化国际合作、推动能源转型的坚定信心。

此外,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日立能源、韩国晓星集团等企业签署设备采购协议,现场签约额达18.28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共推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化加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十五五”时期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时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深化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举办以来,中国石油累计与232家国际供应商达成1447.85亿美元的采购签约,中国石化累计签约超3250亿美元,中国海油累计签约额突破890亿美元——

能源央企正以一项项务实合作,向世界诠释中国秉持合作共赢、共促全球能源发展的责任担当。

中国海油董事长张传江强调,坚持开放合作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推动绿色转型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科技创新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必由路径。

“下一步,中国海油将深化多边合作,携手构建安全高效的油气供应体系,为国际能源安全供应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妥善处理好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的关系,加快打造清洁低碳的产业链供应链;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努力产出更多成就彼此、惠及各方的创新成果。”张传江称。

中国石油总经理周心怀表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能源发展进入安全与转型并重阶段,应以公正为基、韧性为要、可持续为本,携手共建能源合作新范式。

“未来,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挥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的积极作用,推动能源领域双边和多边合作。”周心怀倡议,与此同时,凝聚能源科技创新合力,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加大绿色装备、绿色金融、绿色基础设施等方面合作力度;深化全球能源治理合作,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面向“十五五”,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同样表示,愿与各方携手,共同强化科技创新策源,破解发展瓶颈,构筑行业发展新优势;共同加快数智赋能步伐,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化工行业深度融合,激发产业升级新动能;共同拓展绿色低碳合作,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新能源规模发展协同并进,绘就可持续发展新图景,共同开创能源化工行业的美好明天。

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军利认为,数智化是重塑全球核产业链竞争力的关键变量。中核集团愿与全球伙伴共建数智创新生态,打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跨国协作通道,联合攻克智能运维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共筑韧性供应链,以数字化手段优化全球核燃料、核心设备的供需对接,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共享发展机遇,依托中国广阔的核电市场,为各国企业提供技术应用、项目合作的平台,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格局。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