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6年喜提“史上最长春节假期”!引爆出游热情

2025-11-06 12:04

(来源:浙商证券融资融券)

1、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来了,出游量有望创新高,出行链相关行业全线受益

据财联社消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2026年放假安排,拼出一个连续9天的“史上最长”春节连休。

2026年春节假期延长至9天,叠加情人节,鼓励消费者通过年假拼假形成更长假期,直接激发居民长线出游热情,利好出行链相关行业企业!在政策公布后半小时内,在线旅游平台春节机票搜索量瞬时增长3倍,国际机票及元旦、春节火车票搜索量翻倍。此外,AI技术在行前规划中的应用深化,如同程旅行DeepTrip智能体参与春节行程规划,显示行业数字化升级对服务效率的辅助提升。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有利于大家错峰分散出行,节中出游群体预计也会增加,单日客流量会更平衡,旅客出游也较舒适,预计2026年春节整体出行和出游量有望创新高!假期延长利好境内长线游及出境游市场增长,带动旅游酒店等行业在预订量、客单价、入住率、产品结构等多维度实现增长,关注出行链的旅游、景区、酒店、餐饮、航空、免税等行业龙头‌‌‌‌‌‌‌‌‌‌‌‌。‌‌‌‌‌‌‌‌‌‌‌‌‌‌‌‌‌‌‌‌‌‌‌‌

2、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加速期!南航、厦航率先试点,推动汇率升值预期

据新浪财经消息,11月5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宣布,将新增人民币作为国际航协清算所(ICH)可供航空公司及其他供应商使用的结算货币之一。人民币结算计划于2025年12月上线。南航和厦门航空将于2025年11月率先试点人民币结算。

近年来,中国通过贸易投资便利化、货币互换协议及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币从贸易结算向金融基础设施的深度渗透。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通过“支付-结算-储备”链条,逐步提升全球货币地位。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降低企业汇率风险,吸引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高盛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需求,推动汇率温和升值。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将提升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吸引力,尤其利好A股中出口导向型企业和金融板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进入加速期,从结算货币扩展至金融基础设施,再通过升值预期传导至资产价值重估。A股市场中的航空、银行、出口制造、金融科技及资源类企业将直接受益‌‌‌‌‌‌‌‌‌‌‌‌。‌‌

3、大片接踵而至,电影票房有望持续走高、创造繁荣期

据财联社消息,日前,中国电影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的《疯狂动物城2》定档11月26日上映,《阿凡达:火与烬》已经定档12月19日,且中国首映礼将由CINITY提供放映支持。

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在政策组合拳的“规范”下,国产影片年产量稳定在500部以上,其中票房过亿影片占比超10%。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突破419.53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0.7%,观影人次超9.84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73.59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的89.21%;进口影片票房45.2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的10.79%。今年国庆档电影年度票房更是超过了去年全年总票房。生成式AI与跨模态技术重构产业生态。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电影技术设备市场规模达120亿元,激光放映系统、LED屏等细分领域年均增速超15%。中研普华乐观预计,到2030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有望突破5000亿元大关,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相关机构指出,政策红利与技术升级共振,影视板块迎来配置窗口。可关注受益于专项资金补贴与下沉市场扩容的公司‌‌‌‌‌‌‌

4、储能大单不断,出海+AI配储成为重要驱动力,行业缺货或持续至明年下半年

据财联社消息,近日,多家储能相关企业斩获订单,比如:天合光能公告,与Pacific Green签订5GWh电网级电池储能系统储能合作备忘录;南瑞继保与国际储能开发商PacificGreen集团签署协议;霍普股份全资子公司上海霍普数智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储能系统采购合同,金额为5.2亿元。

多家中国储能企业接连获得海内外大额订单,是当前储能市场高景气度的直接体现。政策层面来看,国内136号文等政策推动行业从“强制配储”向“市场化驱动”转型,独立储能可通过容量租赁、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等方式获得多元收益,商业模型逐步清晰。市场层面,出海成为核心增长引擎。此外,AI算力中心对绿电比例和供电稳定性的要求,催生了对配套储能的刚性需求,成为新兴蓝海市场。全球储能电池需求2025年达到521GWh,同比增长60%,而产能释放有限,全行业产能利用率高达80%至90%,一二线龙头企业持续满产,预计储能电芯紧缺将持续至2026年下半年。具备技术前瞻性、全球交付能力与长期战略定力的企业有望成为“长跑者”,关注储能产业链各环节的龙头企业‌‌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