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1-05 23:20
本文综合自:格隆汇、融资中国
近期,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滨会生物”)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港股IPO上市,华泰国际、招银国际、中银国际担任保荐人。
滨会生物成立于2010年11月,总部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由已获批上市溶瘤病毒T-VEC(Imlygic)的原研团队成员刘滨磊博士创办,是产学研一体化、全闭环开发和生产溶瘤病毒的龙头企业,已建立丰富且多元化的产品管线,布设了强力抗癌的“生物导弹”。
以病毒载体、核酸递送及蛋白生物制剂三大平台为支撑,滨会生物在创新癌症免疫疗法的发现、开发及商业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BS001(OH2注射液),其正在进行的关键性Ⅲ期临床研究取得了积极疗效数据,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准的以HSV-2为病毒骨架的溶瘤病毒疗法。
据悉,作用原理上,BS001既不像化疗那样“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同于靶向药的单一攻击,而更像是一支被精心改造的“特工部队”。它能够精准打击癌细胞,同时又对正常细胞“秋毫无犯”,是抗癌的理想武器。
经过基因改造,BS001能“聪明”地识别并潜入癌细胞,在其内部大量复制,最终“撑爆”癌细胞,实现精准清除。当癌细胞被裂解后,其内部的肿瘤抗原会被释放出来,如同吹响了集结号,迅速激活T细胞等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冷”肿瘤变“热”,从免疫抑制的“沙漠”变为免疫细胞活跃的“战场”。BS001还能与PD-1/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为攻克那些对传统疗法不响应的“硬骨头”肿瘤带来全新希望。
简言之,BS001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枚病毒炸弹”,而是整个战场的“免疫动员令”,完美呈现了溶瘤病毒如何“以毒攻毒”,成为抗癌新战场,标志着癌症治疗从直接杀伤到调动自身免疫力的范式转变。
此外,在滨会生物的溶瘤病毒产品系列中,BS006是全球首款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表达双特异性抗体的溶瘤病毒,已在美国进入I期临床试验,并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TCE表达的HSV溶瘤病毒。在中国,其亦于2025年8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批准。
2021年,公司曾考虑在联交所上市,但是并未提交正式申请。2023年之后,公司又先后考虑在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上市,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截至2025年9月21日,刘滨磊博士、武汉会滨、武汉会睿及武汉延铭构成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持有公司总股份的26.32%。
自成立以来,公司已获得七轮投资,投资总额约为10.4亿元。2023年12月,公司的投后估值约为人民币32.2亿元。
滨会生物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龙磐投资、乐普生物科技、分享成长、扬子江药业、中金资本、前海母基金、达晨财智、光谷生物产业创业投资、英飞尼迪资本等。
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刘滨磊博士今年62岁,他先后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前称武汉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硕士学位、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博士学位。
刘滨磊博士
刘博士拥有约40年的药品研究、药物开发及业务管理经验。他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南安普敦大学、BioVexInc.、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从事研究工作。
刘博士在英国生物制药公司BioVex任职期间,是首个获FDA批准的溶瘤病毒药物IMLYGIC的原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
目前,滨会生物并无产品获批进行商业销售,亦无从产品销售中产生任何收益。
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公司的收入分别为98.1万元、172.5万元、14万元,收入主要来自对外提供研发服务、销售研发用途的试剂及消耗品及设备租赁;分别产生净亏损1.1亿元、1.13亿元、4420万元,两年半累计亏损2.6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