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1-04 11:49
近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拟筹划分拆控股子公司复星安特金(系集团疫苗业务平台企业)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建议分拆上市有利于复星安特金进一步扩宽融资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只是药企分拆潮的冰山一角。
01
药企分拆潮
这已经不是“复星系”第一次分拆。早在2019年,复星医药就成功分拆复宏汉霖到港股上市。
复宏汉霖是采取“生物类似药+创新药”双轮驱动战略的药企。而此次复星医药分拆的复星安特金是一家疫苗企业,专注于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已搭建细菌性疫苗和病毒性疫苗的技术平台。
截至目前,复星安特金自主研发的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三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等产品已分别于中国境内获批上市。2024年、2025年上半年,复星安特金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742万元、1.53亿元。
另外,复星安特金还储备了丰富管线,包括自主研发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于中国境内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及24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于中国境内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亦已于中国境内获临床试验批准。
除了“复星系”以外,“科伦系”也有过“一拆多”的经历。
目前,“科伦系”已有三家上市公司,包括科伦药业、川宁生物、科伦博泰,分别从事大输液、抗生素中间体与合成生物生产、生物创新药研发(尤其是ADC药物)业务。
截至2025年11月3日收盘,科伦药业、川宁生物、科伦博泰总市值分别约为556亿元、254亿元、1051.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64亿元),合计总市值达到177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子公司的科伦博泰,总市值超过了母公司科伦药业,出现“市值倒挂”现象,反映了市场对这两家公司不同的估值逻辑,以及对“创新驱动”和“传统业务”的不同预期。
科伦药业是一家业务成熟的传统药企,市场对其持保守态度;而科伦博泰作为中国ADC龙头,多次与跨国药企默沙东达成重磅合作,潜在交易总金额合计超过100亿美元,尽管其尚未盈利,但市场更看重其未来的巨大潜力和重磅药物上市后的商业化前景,因此给予了高估值。
目前,科伦博泰已有多款产品实现商业化,包括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佳泰莱)、塔戈利单抗(科泰莱)、西妥昔单抗N01注射液(达泰莱)。其中,芦康沙妥珠单抗正在开展15项全球三期临床试验,市场预期其销售峰值有望突破50亿美元。
科伦博泰产品管线概览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报
另外,从市场偏好看,A股对传统药企的估值更注重短期业绩稳定性,而港股对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的估值更激进。科伦博泰作为明星Biotech,受益于ADC赛道的爆发和港交所的国际化平台优势。
这也是上市药企频频选择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的原因之一。
02
潮涌港股
对于许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来说,港交所的18A规则提供了一个包容且高效的上市通道,成为众多药企的首选。
除独立的初创型Biotech公司以外,18A规则也吸引了众多上市药企将其作为分拆旗下生物科技子公司、实现价值释放的资本平台,包括复星医药拆分复宏汉霖、乐普医疗拆分乐普生物、四环医药拆分轩竹生物,都是成功完成分拆上市的典型案例。
复宏汉霖成立于2010年,彼时国内生物类似药市场尚处于空白状态。而以生物类似药起家的复宏汉霖,在2019年获批了中国首个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利妥昔单抗),并在同年成功登陆港股市场,同时研发公司首个创新药斯鲁利单抗。
之后,复宏汉霖陆续推出汉达远(阿达木单抗)、汉曲优(曲妥珠单抗)等生物类似药,也成功获批斯鲁利单抗(汉斯状,H药),持续贡献收入。随着复宏汉霖连续多年实现盈利,股价自2023年1月至今涨幅超过400%,总市值超过350亿港元。
乐普生物是医疗器械公司乐普医疗旗下子公司,一家聚焦于肿瘤治疗领域(尤其是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于2022年2月登陆港交所。
乐普生物专注研发下一代ADC及免疫肿瘤候选药物,包括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EGFR ADC维贝柯妥塔单抗(MRG003)、MRG002(HER2 ADC)、MRG004A(TF ADC)等丰富ADC矩阵,以及普特利单抗(普佑恒,抗PD-1单抗)等癌症免疫疗法,还差异化布局溶瘤病毒领域(从CG Oncology公司引进了CG0070)。
2025年上半年,得益于普佑恒的快速放量以及与ArriVent BioPharma就MRG007开展的许可合作收入,乐普生物首次实现盈利。反映在资本市场上,2025年至今乐普生物股价涨幅超过140%,总市值超过110亿港元。
乐普生物的管线以及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开发状况
图片来源:国泰海通证券研报
四环医药拆分轩竹生物,是典型的“H拆H”案例(港股分拆至港股)。
四环医药是成立于2001年的传统药企,最初以仿制药业务为主,之后向创新生物药及医美的双轮驱动战略转型。其中,创新药业务分为两大块,一是2012年完成收购的轩竹生物,聚焦肿瘤、消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领域;二是2014年成立的惠升生物,布局糖尿病及并发症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轩竹生物已于今年10月15日成功在港股上市至今股价涨幅超过400%,总市值达到约330亿港元,超过母公司四环医药(总市值达约138亿港元),出现了“市值倒挂”现象。
究其原因,在于市场将轩竹生物视为一家高成长性的创新药企。
截至目前,轩竹生物有超过10种药物资产在积极开发中,包括3项NDA批准资产,1个药物项目处于NDA注册阶段,1个药物项目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4个药物项目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5个已获IND批准。
03
资本盛宴
除了分拆至港股市场,也有不少上市药企成功将子公司分拆至A股和美股市场,可谓是资本盛宴。
例如,在疫苗领域,有“A拆A”(A股分拆至A股),包括长春高新拆分百克生物、华兰生物拆分华兰疫苗;在美股市场,有港股上市公司金斯瑞生物将传奇生物拆分至美股。
“东北药茅”长春高新是生长激素领域的龙头企业,此前在今年7月发布公告称将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百克生物成立于2004年,前身为长春高新下属的疫苗事业部,于2021年6月在A股上市,拥有水痘疫苗、带状疱疹疫苗、鼻喷流感疫苗等产品。
华兰生物是血液制品龙头,于2022年2月成功将流感疫苗龙头华兰疫苗分拆至创业板上市。截至2025年11月3日收盘,华兰生物、华兰疫苗总市值分别约为295亿元、126.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传奇生物和母公司金斯瑞生物出现了市值倒挂现象,截至11月3日收盘,两者的总市值分别约为59.3亿美元(约合461亿港元)、372亿港元。此前,有多家媒体报道,传奇生物正考虑在美国以外进行第二上市,可能的上市地点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和英国伦敦。
传奇生物的研发管线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已上市的BCMA CAR-T药物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是传奇生物的核心产品。
2025年前三季度,西达基奥仑赛全球销售额累计达到13.32亿美元,成为继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之后,第二款国产“重磅炸弹”(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物),而且今年全年有望突破20亿美元大关。
得益于西达基奥仑赛的快速放量,传奇生物预计到2025年底可以实现运营盈亏平衡,并在2026年实现全公司盈利。
除Carvykti以外,传奇生物还有一些管线颇具看点,包括靶向Claudin 18.2的自体CAR-T疗法LB1908,已公布治疗复发或难治的晚期胃癌、胃食管癌和食管腺癌(GC/GEJC/EC)患者的Ⅰ期研究中期数据,以及dnTGFβRII装甲靶向DLL3 CAR-T细胞疗法LB2102,此前已公布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患者的Ⅰ期研究数据。
04
故事未完待续
医药行业分拆的故事未完待续,目前还有不少上市药企正在推进分拆上市工作。
例如,核药龙头东诚药业拆分核药公司蓝纳成冲刺港股、“药品商业化龙头”康哲药业拆分皮肤健康独角兽德镁医药赴港上市。其中,德镁医药在10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康哲药业通过德镁医药分别从麦济生物和Incyte引进了全球首个长效1L-4Rα单抗MG-K10与芦可替尼乳膏,目前这两款针对特应性皮炎的潜在大药,距离商业化上市仅一步之遥。
总的来说,医药行业分拆上市覆盖A股、港股和美股三大市场,细分领域涵盖创新药、疫苗、合成生物等。分拆上市的逻辑,或是为了聚焦主业,或是为了释放价值,或是为了融资需求。
这不仅是上市药企的资本运作,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生物医药这场突围赛中,分拆上市正成为其兼顾成长与价值的最优解之一。
参考资料:
1.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微
2.中信建投证券、国泰海通证券研报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