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六氟磷酸锂产业链近况跟踪

2025-11-04 18:06

(来源:老司机驾新车)

六氟磷酸锂产业链近况跟踪

六氟磷酸锂行业需求与产能现状

当前六氟磷酸锂需求呈现阶段性紧张,主要受储能排单及海外动力需求增长驱动,预计紧张状态将持续数月。行业有效产能约27-28万吨,与需求基本持平,但产能利用率分化显著:头部企业(如天赐、多氟多)产能利用率超90%,中部企业约80%,尾部小厂亦达70%以上,行业平均利用率从上半年的60%提升至80%。

六氟磷酸锂产能淘汰与成本结构差异

2024年低价周期淘汰了大量低端产能(1000吨以下),剩余产能集中度提升且以优质产能为主。成本结构呈三梯队分布:天赐(液相法)成本最低,较固相法头部企业多氟多低1万元/吨以上;多氟多作为固相法代表,较天际等中部企业成本低3-4千元/吨;尾部小厂成本更高。电解液价格滞后于六氟磷酸锂,头部电解液企业(如天赐)因自产六氟具备成本优势,较同行低700-800元/吨。

下游电芯厂电解液价格议价情况

头部电芯厂(如CATL)已完成电解液价格谈判,二线电芯厂(如国轩、中航)正处于议价阶段,预计价格较头部高5%以上;三线小厂因产能锁定不足,成本较头部高10%以上。

六氟磷酸锂与一线电芯厂议价结果及价格差异

一线电芯厂长单价格约8万元/吨,散单价格8.5-9万元/吨,加工费较底部上涨1.4-1.5万元/吨。二线电芯厂长单占比低,目前正参照头部价格谈判,预计价格较一线高5-10%。

企业成本差距及新产能成本影响

天赐与多氟多成本差距约1万元/吨,多氟多与天际差距缩小至2-3千元/吨。新产能技改可降低成本约10%,但需1.5万吨以上规模;头部企业新建产能(如天赐、多氟多)成本下降空间有限,主要依赖一体化布局。

六氟磷酸锂供给紧张周期及小厂复产可能性

供给紧张或持续至2026年二季度,一季度需求或环比回落3-5%,但价格回落幅度有限。尾部小厂因2024年低价已淘汰或转型(出售产能、合资、关停),目前复产可能性低,需六氟价格持续维持12-13万元/吨才具备复产动力。

六氟磷酸锂长单比例及企业盈利情况

一线电芯厂长单占比40-50%,二三线企业约20%。头部企业单吨净利约1万多元,天齐在本轮涨价后实现盈亏平衡。

未来六氟磷酸锂可靠产能释放情况

2026年确定释放的产能主要来自石磊(1.5万吨)和石大胜华(1万多吨),头部企业(天赐、多氟多)暂无明确新产能计划,或通过技改释放约2万吨产能。

尾部小厂成本及复产条件分析

现存尾部小厂(如森田化工、必康)产能多为几百至几千吨,生产端成本高达市价两倍,维持产线运转成本低但(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复产需投入资金及时间,且需六氟价格持续12-13万元/吨以上。

六氟磷酸锂生产成本构成及变化趋势

单吨投资成本下降:天赐1万吨产能投资约2亿元,多氟多2.25-3亿元。人工成本3000-5000元/吨(新线可降至3000-4000元),能耗约9000元/吨,原材料成本占比20-25%。

LiFSI价格及对六氟磷酸锂的替代影响

LiFSI当前价格10-11万元/吨,涨幅慢于六氟磷酸锂,加工费弹性低。短期替代有限,主要在动力快充电池中替代六氟1-2个百分点,储能314/587体系替代2-3个百分点;若六氟与LiFSI价格长期持平,LiFSI渗透率或提升。

LiFSI在电解液中的具体替代用量

动力快充电池(2C/3C)中,六氟占比从12-13%降至10-11%,LiFSI替代1-2个百分点;储能314/587体系中替代2-3个百分点,6C以上快充替代比例更高。

六氟磷酸锂一季度排产及生产调整计划

11月行业需求约3万多吨,12月持平;2026年一季度排产预计环比12月降3-5%,但订单持续增长或带来不确定性。

六氟磷酸锂未来产能增量及行业扩产约束

2026年国内扩产以石磊、石大胜华为主,头部企业扩产谨慎。行业共识转向高质量发展,控制扩产节奏,避免低质量竞争。

六氟磷酸锂企业海外扩张及竞争格局

头部企业优先布局欧洲,北美受政策限制进展缓慢。短期海外产能成本无优势(原材料依赖国内运输),长期本土化后有望降低成本,与日韩企业竞争中具备优势,但日韩份额不会大幅下降。海外扩张模式以合资或代工厂为主,欧洲本土化政策或带来政策红利。

Q&A

Q1: 与宁德时代、B公司等一线电芯企业就六氟磷酸锂的议价结果如何?价格涨幅及长单与散单价差情况怎样?

A1: 议价模式仍与碳酸锂价格挂钩,但加工费引入波动机制(如±5%-10%),订单量越大波动越小,旨在提升电解液企业利润。价格方面,一线企业长单价格约8万元/吨,散单价格为8.5万-9万元/吨,头部客户主要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

Q2: 相较于价格底部,C公司六氟磷酸锂长单价格涨幅、底部价格及扣除碳酸锂成本后的加工费涨幅分别是多少?

A2: 相较于价格底部,C公司长单价格上涨约2.4万-2.5万元/吨,其中碳酸锂价格上涨贡献6000-7000元/吨,加工费上涨约1.4万-1.5万元/吨。

Q3: BC公司议价基本完成后,二线电池厂的六氟磷酸锂议价进展如何?

A3: 二线电池厂长单占比低于头部企业,目前其长单议价正在进行中,预计数日内可完成,参考头部企业价格作为依据;散单则按正常市场价格执行。

Q4: 六氟磷酸锂长单价格与二线电池厂的价差是否至少为5%?

A4: 就六氟磷酸锂而言,二线电池厂价格与一线企业的价差并非固定5%,而是在5%-10%之间(约7-8个百分点);电解液产品方面,二线电池厂价格比一线企业高5个百分点。

Q5: 天赐液相法与固相法(如多氟多)的成本差距变化趋势如何?未来差异会扩大还是缩小?新产能较老产能成本下降多少?多氟多、天际与其他小企业的成本差异水平怎样?

A5: 天赐液相法与固相法(如多氟多)的成本差距受碳酸锂价格影响:碳酸锂价格上涨时差异扩大,价格平稳时差异稳定,未来若碳酸锂价格波动,差异可能随工艺单耗及能耗差距变化。新产能方面,老产线改造(如天际)可降低成本约3000元/吨,新建产能(如天赐、多氟多)因工艺优化及规模效应,成本较老产能下降10%左右。成本梯队方面:天赐为第一梯队,成本最低,较多氟多低1万-1.5万元/吨;多氟多为固相法代表,较天际(改造后)低2000-3000元/吨;天际较石磊、中化等小企业成本优势不明显。

Q6: 判断六氟磷酸锂明年一二季度供给偏紧、下半年相对偏松的依据是什么?明年上半年需求是否比今年Q4更旺?

A6: 供给偏紧判断依据:2025年Q4需求增量大,2026年Q1或因传统淡季需求小幅回落,但Q2若维持Q4增量水平,全年需求将显著增长;而供给侧新产能释放存在不确定性,且头部企业可能控制产能释放节奏。并非认为明年上半年需求比今年Q4更旺,而是Q1需求环比Q4或回落3%-5%,但全年需求增量仍依赖Q2及后续季度的增长持续性。

Q7: 近期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背景下,原有停产小厂是否出现复产情况?

A7: 目前未观察到原有停产小厂复产情况。因前期低价周期较长,小厂产能已通过出售、合资、关停转产(如双氟)等方式出清,且复产需承担较高的设备重启、环保审核及时间成本,当前价格水平暂不足以支撑其复产。

Q8: 六氟磷酸锂产业链中,头部与二三线企业的长单占比分别是多少?

A8: 头部电芯厂(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的长单占其总需求的40%-50%;二三线电芯厂长单占比约20%,散单占比更高。从六氟厂商角度,头部企业长单占比40%-50%,二三线厂商长单占比约20%。

Q9: 天齐在六氟磷酸锂业务上四季度是否实现盈利?

A9: 此轮六氟磷酸锂涨价后,天齐六氟业务已实现盈亏平衡,此前因价格低迷持续亏损。

Q10: 未来一年左右,六氟磷酸锂行业较可靠的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哪些企业?规模如何?

A10: 2026年较确定的新增产能主要来自石磊和石大胜华,预计分别释放1.5万吨左右。头部企业如天赐、多氟多若推进产能释放,2026年Q3可新增产能,但释放节奏取决于行业产能控制策略。

Q11: 当前六氟磷酸锂产业链整体库存水平如何?

A11: 目前六氟磷酸锂产业链整体无库存。

Q12: 六氟磷酸锂是否存在超卖情况(即订单已签订但原材料尚未生产)?

A12: 目前暂未出现超卖情况,但预计11月或12月可能发生。

Q13: 当前六氟磷酸锂单月市场需求量大概是多少?

A13: 2025年11月六氟磷酸锂单月需求量约3万多吨,12月预计与11月基本持平,维持在3万多吨水平。

Q14: 尾部六氟磷酸锂企业(月产能数百吨)的成本情况如何?低开工率下未出清的原因是什么?

A14: 尾部企业(如月产能500-1000吨)生产成本极高,可能达到市场价的两倍,主要因产线老旧、规模(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效应缺失及原材料采购成本高。其未完全出清的原因是部分企业依附于电解液厂,通过内部消化少量产出维持产线运转,仅承担基本运营成本。

Q15: 江苏必康、森田化工、中蓝宏远等尾部六氟磷酸锂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如何?

A15: 森田化工为日资企业,产品价格较高,维持生产;江苏必康产能较小(约3000-4000吨/年),年出货数百至一千吨;中蓝宏远通过自有电解液厂消化部分六氟产出;南通厚成、金光、深圳新星等企业开工率极低,部分已基本停产。

Q16: 停产小厂复产所需的六氟磷酸锂价格水平及持续时间大概是多少?

A16: 停产小厂复产需六氟磷酸锂价格达到12万-13万元/吨,且需持续较长时间,因小厂成本高,需高利润率覆盖复产的设备重启、环保审核及时间成本。

Q17: 2010年以来,六氟磷酸锂的设备投资、人工、能耗及投料成本的变化趋势如何?是否有量化数据?

A17: 设备投资显著下降:固相法1万吨产能投资从4亿元降至2.25亿-3亿元,液相法从3亿元降至2亿元左右。人工成本下降50%:2023年新建产线吨人工成本3000-4000元,较2022年下降50%。能耗基本持平:因纯度要求提升,提纯工艺延长,能耗与此前水平相当,约9000元/吨。原材料成本下降:氢氟酸、五氯化磷等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头部企业采购成本优势明显。

Q18: 六氟磷酸锂的能耗成本大概是多少?

A18: 目前六氟磷酸锂吨能耗成本约9000元。

Q19: 六氟磷酸锂除碳酸锂外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A19: 六氟磷酸锂除碳酸锂外的成本(含加工费、其他原材料等)约1.2万-1.3万元/吨。

Q20: 近十年六氟磷酸锂原材料成本有何波动或变化趋势?

A20: 近十年六氟磷酸锂主要原材料(如氢氟酸、五氯化磷、多聚磷酸等)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目前已处于较低水平。

Q21: LIFSI(双氟)当前成交价及未来渗透率变化趋势如何?

A21: 当前LIFSI成交价为10万-11万元/吨,较此前上涨2万多元。其渗透率提升取决于与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对比:若两者价格长期持平,LIFSI利用率可能提升,替代部分六氟磷酸锂;但目前因加工费涨幅有限,涨价速度慢于六氟磷酸锂,短期替代效应不明显。

Q22: 若六氟磷酸锂持续涨价,LIFSI是否会同步上涨?是否会出现因六氟价高导致LIFSI新增产能集中释放的情况?

A22: LIFSI价格与六氟磷酸锂联动性较弱,因LIFSI加工费涨幅有限,主要受碳酸锂价格影响,涨价速度慢于六氟磷酸锂。目前LIFSI与六氟磷酸锂价格接近,若长期维持该水平,LIFSI利用率或提升,但因技术进展缓慢及产能规模限制,短期内难以出现新增产能集中释放的情况。

Q23: 电解液中添加LiFSI是否会替代部分六氟磷酸锂?两者用量是否存在相互影响?

A23: LiFSI可替代部分六氟磷酸锂,具体替代量因应用场景而异:动力领域快充电池(2C-3C)替代1-2个百分点,储能领域(314、587体系)替代2-3个百分点,6C及以上高倍率电池替代比例更高。

Q24: 若明年一季度六氟磷酸锂排产环比下降,厂商生产量是否会下降?下游是否会借机补库?

A24: 即使一季度排产环比下降,厂商生产量也不会大幅下降,头部企业将维持高开工率并进行库存积累,以应对二季度可能的需求回升。下游电芯厂或在一季度补库,避免供应链风险。

Q25: 12月及明年一季度六氟磷酸锂排产量环比变化幅度大概是多少?

A25: 12月排产量与11月基本持平;明年1月排产预计环比下降3%-5%,但订单仍在持续增长,实际降幅存在不确定性。

Q26: 2026年六氟磷酸锂行业增量除石磊外,天际、多氟多、天赐等头部企业是否有产能释放?天赐技改落地节奏如何?

A26: 2026年天际、多氟多、天赐等头部企业具备产能释放能力,若推进技改及扩产,Q3可释放新增产能,具体节奏取决于行业产能控制策略。天赐技改落地节奏较快,若启动产能释放,可在2026年Q3实现投产。

Q27: 近期六氟电解液行业会议就产能释放及价格动力是否达成约束条件?

A27: 会议达成的共识包括:维持一致的开工率,摒弃低质量发展,追求合理利润;产能扩张以头部企业为主,国内不会出现大规模扩产,整体扩产更趋理性。

Q28: 展望2027年,头部六氟磷酸锂企业是否有明确的扩产计划?

A28: 2027年头部企业在海外(如欧洲、北美)有明确扩产计划,国内也将释放少量产能,但整体规模有限。

Q29: 如何看待六氟磷酸锂企业的海外扩张及未来海外竞争格局变化?(包括对日韩企业份额的影响、国内企业间竞争及与海外企业竞争等)

A29: 海外扩张以欧洲为主,北美受政策限制进展缓慢,短期成本无优势,长期本土化后成本有望下降。竞(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争模式以合资或代工厂为主,合资方实力决定竞争力,国内企业需权衡话语权与竞争力。对日韩企业份额影响有限:国内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可抢占部分市场,但日韩企业受本土政策保护,份额不会大幅下降。国内企业间竞争聚焦于产能规模与本土化能力,海外企业竞争则依赖技术积累与政策适应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