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5储能电芯top10强分析

2025-11-04 17:47

(来源:锂电焦点)

2025储能电芯TOP10强分析

一、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定义

储能电芯市场格局指头部企业的出货量排名、市场份额分布及竞争策略差异,反映行业集中度与技术路线主导性。

关键事实与趋势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TOP10企业均为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超90%,宁德时代以36.8%市占率居首,亿纬锂能(18%)、比亚迪(10.7%)紧随其后。

: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92.5%(2024年),主导电力系统储能(83.3%)、工商业及户用储能市场。

:宁德时代扩建40GWh储能产能,海辰储能美国得州工厂投产(10GWh),亿纬锂能匈牙利基地加速全球化布局。

争议与观点

  • 市占率分化

    :宁德时代市占率从2023年40%降至2024年35%,客户多元化与成本竞争导致份额稀释;二梯队企业(如海辰储能、中创新航)通过技术迭代(500+Ah大电芯)缩小差距。

  • 韩企技术反攻

    :LG新能源、三星SDI加速布局磷酸铁锂产线,LG获特斯拉309亿元订单,试图重返TOP10。

二、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

定义

技术迭代指储能电芯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核心指标的突破,及大电芯、长时储能等产品形态的演进。

关键事实与趋势

:500+Ah电芯成为技术焦点,宁德时代587Ah电芯量产(循环寿命超10000次),海辰储能587Ah/1175Ah长时储能电池下半年投产,系统成本下降25%。

:液冷储能系统成为主流,宁德时代9MWh超大容量系统(TENERStack)、亿纬锂能6.9MWh系统适配电网侧长时需求。

:热电分离、全时域均衡技术应用,赣锋锂业6.25MWh系统通过C5级防腐设计,寿命突破20年。

争议与观点

  • 标准化 vs. 定制化

    :头部企业推动587Ah/628Ah电芯标准化,而阳光电源等集成商倾向定制化方案,导致产业链协同成本上升。

  • 固态电池商业化节奏

    :赣锋锂业304Ah方形固态储能电池完成开发,但能量密度(440Wh/L)与成本仍制约规模化应用。

三、全球化布局与区域市场

定义

全球化布局指企业通过海外建厂、订单拓展及本地化合作,应对贸易壁垒(如美国关税)并抢占高增长市场。

关键事实与趋势

:宁德时代2025年前8个月海外储能订单超50GWh,亿纬锂能中标欧洲63GWh项目,比亚迪斩获沙特12.5GWh大单。

:远景动力美国田纳西工厂投产(7GWh),海辰储能得州基地聚焦北美市场,国轩高科德国工厂服务欧洲户储需求。

:中东、澳大利亚贡献海外订单70%,印度、非洲市场增速超50%,中国储能锂电池出口规模2025年预计达300GWh。

争议与观点

  • 贸易壁垒应对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迫使企业本地化生产,宁德时代匈牙利基地(164GWh规划)成为规避关税的核心枢纽。

  • 价格竞争加剧

    :中国企业以成本优势(LFP产业链完整度)挤压日韩企业,2024年储能系统中标均价降至0.37元/Wh,部分企业毛利率不足15%。

四、企业竞争力与风险挑战

定义

企业竞争力体现在技术壁垒、产能规模、客户结构及成本控制能力,风险涵盖政策、供应链及技术替代等方面。

关键事实与趋势

  • 宁德时代

    :技术领先(587Ah电芯)+ 海外订单(NextEra、Wärtsilä),产能利用率超90%。

  • 海辰储能

    :户储电芯全球出货第一,钠离子电池技术储备差异化竞争。

  • 亿纬锂能

    :工商业储能龙头,628Ah电芯(Mr.Big系列)适配多场景,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5%。

  • 原材料波动

    :碳酸锂价格2024年波动幅度达40%,影响电芯成本。

  • 技术替代风险

    :钠电池(瑞浦兰钧)、液流电池(大连融科)在特定场景(低温、长时)对LFP形成挑战。

争议与观点

  • 二梯队生存空间

    :瑞浦兰钧、中创新航通过绑定头部集成商(阳光电源、华为)实现出货量跃升,但盈利水平低于头部企业(毛利率差距5-8个百分点)。

  • 宁德时代(CATL)

    作为全球龙头,宁德时代的储能电芯以磷酸铁锂为主、三元为辅,目前主推的储能电芯产品如314Ah、280Ah液冷电芯具备:①循环寿命超8000次@25℃, ②热稳定性高,耐温超过150℃不起火,③高一致性,适配PCS宽,④可支持0.5C长时/1C调频储能全场景。CATL还提供整站级解决方案(EnerOne、EnerC),闭环系统效率高于业界平均水平2%以上,适配工商业+电网侧+虚拟电厂等场景,尤其适合重视寿命和稳定性的“核心资产类”项目。

    比亚迪·弗迪电池

    比亚迪储能电芯核心优势在于其“刀片电池衍生结构”:①独特扁平大单体结构,热管理效率更高。②6000+次循环、SOC控制精准,③热扩散抑制技术全球领先,④具备高C倍率充放电(适配1C调节)。部分产品集成高电压平台(>=3.2V)+低内阻设计,在响应时间和系统转化效率方面表现优异,适合高安全性场所,如医院、园区、大型厂区,尤其适合对“安全等级”有特别要求的客户。

    中创新航(CALB)

    主打320Ah高倍率电芯,特色在于:①1C甚至2C快充放能力,②高低温性能优秀(-20℃放电效率80%+),③采用LFP正极+石墨/碳硅负极路线,功率型为主,④具备大电流一致性控制能力,适配多簇多堆系统。适合调频类工商储、需频繁启停放电场景,如港口、园区独立微电网项目。

    4 国轩高科(Gotion High-Tech)

    国轩在储能用280Ah/314Ah电芯上长期量产,主要特点:①内阻小、热失控窗口高,安全冗余优,②采用陶瓷隔膜+纳米涂覆工艺,抗刺穿性能出色,③电芯重量轻、容量稳定,系统集成效率高。2024年起主攻海外户储+国内大储+工商储三线市场,适配对成本敏感但仍需大品牌背书的大型工商储项目,或中东高温场景。

    5 亿纬锂能(EVE Energy)

    亿纬主推314Ah液冷储能电芯,特点鲜明:① 优化电极材料配比,首效达94%以上,②循环寿命可达8000+次,>15年系统寿命,③耐高温设计,可适配50℃以上环境,④产品模块化程度高,便于快速系统集成。亿纬的电芯广泛应用在调频+调峰+VPP多功能叠加项目,适配节点项目、园区综合能源站、双赢型“削峰+辅助服务”盈利模式项目。

    瑞浦兰钧(REPT BATTERO)

    其主打320Ah高容量储能电芯,采用大尺寸LFP路线,技术特点:①电芯一致性控制精准,适配1MWh级别液冷系统,②优化电极压实密度,提升能量密度3%,③使用CTP一体化集成,提升系统能效比。系统级成本控制在行业前列,适合高性价比项目开发,适配地方园区EMC项目、融资租赁项目、合同能源管理类项目。

    鹏辉能源

    储能产品从低压到高压均有成熟系列,代表性如306Ah电芯:①采用纳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循环寿命稳定在6000+次,②高温性能好、热扩散速度慢,系统整体安全冗余高,③强化BMS深度融合控制,便于系统协同调度。适配预算适中但追求稳定运行的园区、工厂、电化学调峰项目。

    远景动力(Envision AESC)

    远景动力近年将日本成熟技术平台转化为储能应用:①电芯寿命、热失控窗口测试远超IEC标准,②国际认证完备,交付便捷,③与自研EMS、BMS无缝融合,提升系统响应。常搭配自有系统集成,适合做“交钥匙总包”,适配高端客户、对供应链闭环要求高的大型海外/外资企业项目。

    三星SDI

    全球最早进入储能电芯市场的国际品牌之一,其电芯性能强悍:①寿命达12000+次,温控性能极佳,②特别适用于“0火灾容忍”的商业高风险场所,③UL、IEC、TUV等国际认证覆盖广,出口无忧。适配高端商用/数据中心、机场、医院、国际项目。

    10 海辰储能

    专注“从电芯到系统”的一体化能力,主打产品:①采用磷酸铁锂核心+高精度封装工艺,电芯一致性高,②专为工商储开发轻量化液冷系统,③电芯循环寿命稳定在6500-8000次区间。适配工商业屋顶储能、楼宇削峰、多地联合VPP项目。

五、未来展望

定义

未来展望聚焦市场规模、技术路径及企业竞争格局的中长期演变,投资建议针对高潜力赛道与风险规避。

关键趋势预测

: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突破500GWh,中国企业份额维持90%以上。

:2026年314Ah电芯成为主流,500+Ah占比超30%,固态电池试点项目落地。

:CR3(宁德、亿纬、海辰)市占率或达60%,韩企通过北美本土化或重返TOP5。

1月22-23日武汉将举办《储能系统工程师》职业能力证书培训

由工信部考试教育中心推出的《储能系统工程师》职业能力证书研修培训会议即将于2026年1月22-23日在武汉举办。

课程大纲:

储能系统工程师职业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与政策驱动

政策支持‌: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储能技术成为平衡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关键,2023年新能源领域职位需求同比增长42.49%。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储能发展目标,风光配储的强制要求及各地补贴政策推动市场需求激增。应用场景逐年大幅扩大,除电网侧、电源侧储能电站外,用户侧储能如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市场也快速崛起,智能电网、微网、智慧城市、智能建筑等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都为储能工程师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1、‌技术迭代‌:风电、光伏、锂电、液流电池、氢储能等新技术不断突破,创造大量高端研发岗位。‌

2跨学科融合(如电力电子、电化学)进一步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晋升方向‌:可从技术岗(如系统设计、研发)转向管理岗(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或参与创业、科研等。

《储能系统工程师》证书:

图:证书图样(仅供参考)

申报《储能系统工程师》证书条件

中级: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