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1-04 17:24
调研基本情况
(空白行)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 业绩说明会 |
|---|---|
| 时间 | 2025年10月31日 |
| 地点 | 长沙 |
| 形式 | 线上 |
| 参与单位名称 | 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中欧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博时基金、工银瑞信基金、银华基金、兴全基金、建信基金、平安基金、融通基金、万家基金、长信基金、华宝基金、中加基金、泉果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国联安基金、宝盈基金、汇丰晋信基金、红土创新基金、泰信基金、天治基金、汇百川基金、中天汇富基金、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大家资产、新华保险、泰康资产、平安资管、阳光资产、中信保诚资产、中荷人寿、泰山财保、中信证券资管、中信建投资管、中金公司资管、国泰海通证券资管、申万宏源证券资管、平安证券资管、兴业证券资管、光大证券资管、浙商证券资管、长江证券资管、招银理财、宁银理财、碧云资本、高毅资产、睿郡资产、睿远基金、开思基金、慎知资产、西京投资、高腾国际、青骊投资、丹羿投资、通和私募、鲸域资产、华宝信托、长安国际信托、施罗德、摩根大通资管、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高盛资管、瑞银资管、三井住友银行资管、霸菱投资、城堡投资、千禧资本、浩成资产、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汇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大和资本、Aspex, Covalis Capital, Point72,Value Partners, Santa Lucia等超80家机构 |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姓名 | 联席总裁王永祥先生、首席财务官杜毅刚女士、副总裁申柯先生、副总裁袁野先生、董事会秘书陶兆波先生、中科云谷总经理曾光先生 |
业绩表现与战略进展
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双增 海外收入占比超五成
2025年前三季度,中联重科实现营业收入371.56亿元,同比增长8.06%;归母净利润39.20亿元,同比增长24.89%,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达到28.1%、10.55%,盈利水平稳中有升。单三季度表现尤为亮眼,营业收入123.01亿元(同比+24.88%),归母净利润11.56亿元(同比+35.80%),主要业绩指标均呈加速增长态势。
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境外收入达21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57.36%,同比增长20.8%;单三季度海外收入增速进一步提升至30%以上。中东、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市场需求旺盛,矿山、土方、混凝土设备表现突出,欧洲本地化供应链体系初步成型,德国、匈牙利工厂稳步推进,海外制造基地实现全品类覆盖。
国内非挖板块加速复苏 电动化与更新需求驱动增长
国内市场呈现结构性复苏态势,非挖板块成为增长主力。前三季度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国内销售收入分别实现明显增长,单三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其中,起重机领域大吨位产品优势显著,履带吊国内市占率行业第一,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供不应求,风电、核电等高端吊装需求拉动明显;混凝土机械受电动化推动,电动搅拌车收入同比翻番,公司预计未来三年该产品市场需求约8万台,渗透率将达90%,未来十年需求有望达30万辆。
下游驱动因素方面,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如雅下水电、新藏铁路),叠加2018-2021年存量设备进入替换周期,以及特别国债、专项债等政策支持,共同推动非挖产品需求回升。公司判断,四季度及明年国内市场将保持稳中向上态势。
新兴产业多点开花 矿山机械与具身智能成新增长极
新兴产业布局持续深化,矿山机械、农业机械、高空机械等板块均实现突破。矿山机械聚焦“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200吨挖机、电动轮实现批量交付,订单金额超亿元;农业机械推出全球最大马力轮式混合动力拖拉机,混动产品首次出口海外高端市场;高空机械直臂72米高端电动产品在欧洲批量上市,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成为“第三增长曲线”。公司已推出多款自主研发样机,具备软硬件一体化全栈自研能力,关键零部件(行星关节模组、减速器、控制器等)均为自主研发,自建百工位训练场,积累18万条数据,数十台机器人已进入工厂开展预装配、分拣、质检等作业。湖南省近期出台政策支持,目标到2030年培育营收超30亿元、市值超300亿元的机器人本体龙头企业,公司在政策、技术、场景等方面布局完善,预计2026年起逐步开启批量生产。
问答环节核心要点
毛利率提升得益于海外业务与产品结构优化
针对毛利率提升问题,公司表示,2025年单三季度毛利率28.00%(环比+0.3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28.10%(同比+0.07个百分点),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一是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攀升(较去年同期+6.05个百分点),且海外产品毛利率高于国内;二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如大吨位起重机、电动工程机械等;三是降本提效成效显著,通过采购、生产环节优化降低成本;四是通过海外工厂本地化生产、与船运公司战略合作等方式,有效应对海运成本上涨压力。
费用管控见效 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
费用端呈现“收入增长快于费用增长”的良好态势。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合计66.24亿元,综合费用率17.83%,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单三季度三项费用合计20.91亿元,综合费用率17%,同比下降2.58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数字化管理提效、精细化预算控制等举措。其中,单三季度管理费用4.63亿元(同比-15.60%),管理费用率3.76%(同比-1.81个百分点),降本效果显著。
港股可转债发行:支撑研发与全球化 兼顾投资者利益
公司拟在港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研发和海外业务体系建设。资本层面考量包括:一是传递发展信心,“十五五”期间预计实现重大突破,可转债高溢价率彰显业绩增长预期;二是维护现有投资者利益,初始转股价9.75港元较港股近期收盘价溢价约35%,且转股期为3-5年,避免短期集中转股稀释权益;三是降低融资成本,可转债年化到期收益率1.8%,低于债券或境外贷款成本,有助于减少财务费用。
海外业务三季度提速 区域与产品协同发力
对于三季度海外销售提速,公司分析称,内部管理优化与外部需求共振是主要原因。内部方面,构建前中后台管理架构,建立市场商机日清日结机制,成立全球服务中心提升响应速度;外部方面,欧洲认证产品、新能源矿卡、新能源农机等新品持续投放市场,叠加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区域上,非洲、东南亚土方机械份额提升,欧洲、拉美市场突破明显,与中国矿企在非洲、中亚的矿业拓展形成业务协同,矿山机械有望成为长期增长动力。四季度,非洲、拉美等深耕区域将持续贡献增量,欧洲本地化布局为明年增长奠定基础。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