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国信非银·保险】资负共振,利润高增:保险业2025年三季报综述

2025-11-04 18:40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漫步红岭中路)

■资本市场回暖与权益资产表现强劲推动险企业绩高增

2024年三季度,资本市场大幅反弹,叠加长端利率的上行企稳,上市险资产端得到显著修复,带动营收及利润实现高增速。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A股5家上市险企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260.39亿元,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同比增长33.5%。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0.5%及58.9%,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分别同比增长28.9%/19.3%/11.5%。

■ 上市险企持续推动产品结构转型与经营质效提升,负债端表现亮眼

人身险业务方面,在可比口径下,各公司新业务价值延续高速增长态势,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分别增长41.8%、46.2%、31.2%、50.8%、76.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首年期缴保费的快速增长及业务品质的持续提升。今年以来,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各人身险公司持续加强资产负债联动,大力发展浮动收益型业务,积极推动降本增效。

■ 财险保费收入稳增,COR同比优化

2025年前三季度,人保财险实现承保利润148.65亿元,同比增长130.7%,综合成本率为96.1%,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平安产险整体综合成本率为97%,同比优化0.8个百分点;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7.6%,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上市险企车险业务不断优化结构,积极创新新能源车险产品及服务模式;非车险业务则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优化业务结构。

■ 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投资收益同比修复

上市险企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加大长债、FVOCI股票等资产的配置,并择时在股票市场加仓,把握市场投资机遇,阶段性止盈。前三季度资本市场持续回暖,以股票为代表的资产带动投资收益大幅提。截至三季度末,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8.6%/6.42%/5.40%/5.20%,同比增长1.8pt、1.04pt、0.80pt、0.50pt。

保费收入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延续震荡;长端利率下行等。

目录

一、投资收益驱动利润大幅回升

二、寿险质态改善,财险稳中有升

2.1 人身险:定价利率下调,产品结构优化

2.2 财产险:保费收入企稳,COR同比优化

三、投资收益回暖,配置结构优化

四、投资建议

五、风险提示

01

投资收益驱动利润大幅回升

2025年三季度,资本市场持续回升,叠加长端利率的企稳,上市险投资收益得到显著修复,带动营收及利润实现高增速。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A股5家上市险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739.81亿元,同比提升13.6%。其中,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平安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8.3%/25.9%/11.1%/ 10.9%/7.4%。受益于资产端较高的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新华保险及中国人寿彰显出较高的利润增长空间。2023年新准则实施以来,以FVTPL计量的权益类资产直接加大保险公司利润弹性,因此随着资本市场的回暖,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直接带动上市险企净利润的大幅反弹。险资在市场低位时适时增配权益类资产,并在市场反弹时兑现部分投资收益,以稳定资产端投资收益。截至三季度末,A股5家上市险企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260.39亿元,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同比增长33.5%。中国人寿及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0.5%及58.9%,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分别同比增长28.9%/19.3%/11.5%。

从承保表现来看,各上市险企承保利润持续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保险服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8%/5.5.% /3.6%/2.3%/1.7%;保险服务费用分别同比+6.9%/+5.2%/+2.6%/-20.3%/+2.1。

新准则实施后,险企利润来源更加透明且更易拆分,主要可分为保险服务利润、投资利润、其他利润。从利润贡献率来看,前三季度各上市险企资产端及负债端均实现较高利润贡献。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受益于资本市场反弹修复,上市险企平均投资利润贡献率达54%。其中,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分别为70%/67%/20%/60%/53%。其中,中国人寿及新华保险因资产端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较高,资产收益彰显更高弹性。承保利润方面,受负债端产品主营业务险种差异等因素影响,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前三季度承保利润贡献率分别为53%/47%/44%/38%/32%。

02

寿险质态改善,财险稳中有升

2.1 人身险:定价利率下调,产品结构优化

(1)优化产品结构,压降负债成本

2025年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二季度例会,就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利率走势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保险业专家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触发今年以来首次人身险行业预定利率调整。根据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发布的公告,公司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产品调整截至时间为2025年8月31日。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已公布预定利率调整幅度,普通型产品、分红险、万能险预定利率将下调至2.0%/1.75%/1.0%,下调幅度为50bp、25bp、50bp,调整时间截至8月31日。进入三季度,短期“炒停售”行为或将持续拉升保费收入,行业具备短期保费收入放量、利差损风险收窄、投资收益预期改善等多重催化。

2)“低保底+高浮动”分红险或展现出更好收益韧性

随着健康险需求的阶段性饱和及预定利率的下调,近年来人身险公司纷纷向分红险转型,预计2025年“开门红”为分红险发力的关键节点。分红险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从产品逻辑来看,分红险具有“低保底+高浮动”的特点,对险企而言,通过与被保险人共担投资风险的方式降低刚性兑付成本。在“资产荒”背景下,降低负债端刚性成本及资产负债匹配压力,从而为险资资产配置提供一定的灵活性。对分红险而言,由于采用浮动收费法计量,资产端的波动会被合同服务边际吸收后逐期释放,也就意味着分红险利润直接来自合同服务边际的摊销,利润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分红险成为当前行业应对“资产荒”和利率下行的关键工具。从本次预定利率降幅来看,普通寿险及万能险降幅均为50bp,而分红险则保持了25bp的降幅。考虑到分红险具备“保底+浮动”收益率的特点, 在当前居民财富管理工具收益下行背景下,预计分红险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浮动收益率部分仍将贡献一定的收益“想象空间”,在有效降低险企的刚性兑付成本的同时,为保单持有人提供较高的收益兑现水平,因此在利率下行时期,分红险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2 财产险:保费收入企稳,COR同比优化

(1)财险整体保费收入同比提升

随着我国财产险保险需求的稳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险企财险业务保费收入稳中有升。截至9月末,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共计实现保费收入8596.35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车险业务保费收入4666.96亿元,同比上升3.2%;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3929.39亿元,同比上升4.6%。

财产险业务方面,各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降本增效,经营效益稳步提升。车险业务方面,前三季度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分别同比增长3.1%/3.5%/2.9%。

上半年,“老三家”非车险业务增速表现分化。前三季度,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非车险业务分别实现同比增速3.8%/14.3%/-2.6%,主要由于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压降高风险的个人信用保证保险等业务。

(2)承保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

2025年以来,非车险领域“报行合一”政策落地执行,有效推动费用率回归正常水平,叠加大灾发生频率降低,带动上市险企COR同比优化。截至三季度末,中国人保COR为96.1%,同比优化2.1pt。中国平安COR同比优化0.8pt至97.0%。中国太保前三季度COR为97.6%,同比优化1.1pt。

03

投资收益回暖,配置结构优化

新金融工具准则调整对险企利润表波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大量权益资产被指定为FVTPL计量,直接加大利润表波动。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规定,权益资产被指定为FVOCI后,该决策不可撤销,只有分红可计入损益,处置时买卖价差不得计入损益,只能计入留存收益,因此保险公司将大量权益资产归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资本市场变动导致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表的影响变大。第二,利润表中与投资收益核算有关的科目发生变化。旧准则下与投资收益核算相关的主要科目是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新准则下的主要相关科目是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用减值损失。其中,“利息收入”反映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对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收入。“信用减值损失”反映企业按新金融工具准则计提金融工具信用损失准备所确认的信用损失。

2025年前三季度,资本市场迎来反弹,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公允价值大幅提升,带动上市险企投资收益率同比改善。截至三季度末,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8.6%/6.42%/5.40%/5.20%,同比增长1.8pt、1.04pt、0.80pt、0.50pt。

2025年,险资持续加大FVOCI权益类资产配置力度。截至三季度末,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FVOCI权益类资产占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分别为4.13%/10.48%/7.46%/6.26%/2.82%,相较2024年中期分别增长1.07pt、1.71pt、3.20pt、0.69pt、1.30pt。从短期来看,三季度末险资或兑现部分投资收益,因此资产配置比例或有所调整。从中长期来看,随着负债端“开门红”的启动,我们预计险资资产端配置机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进一步挖掘包括OCI权益类等资产在内的高分红投资机会,叠加相关政策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打开险资配置空间。2)长债仍是险资配置的“基本盘”,匹配险资长期资产配置需求,降低资产负债久期错配风险。3)当前险资配置境外资产占比较低,相较于海外,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04

投资建议

05

风险提示

保费收入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延续震荡;短期自然灾害导致的财产险赔付上升;长端利率下行等。

我们发布了《国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专题:保险业2025年三季报综述-资负共振,利润高增-20251104》,欢迎阅读!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