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险资A股持仓市值破6500亿元,现身713家公司十大流动股东

2025-11-04 18:56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保险机构重仓A股持股数量较上季末增长14%,总持仓市值突破650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约1000亿元。

与历年数据相比,这一数字创造了险资A股持仓规模的历史新高,凸显出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性正持续提升。

在险资加速入市的背景下,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已有31次,达到了2015年有举牌披露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01

持仓规模:险资“买买买”模式开启

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结束后,险资权益投资布局细节浮出水面。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三季度末,保险机构对A股的持股股数较二季度末增长14%,总持仓市值超6500亿元。这一数据剔除了中国平安集团及控股子公司对平安银行的持股以及中国人寿集团对中国人寿的持股。从长期趋势看,保险机构重仓股持股数量和持仓市值均出现双位数增长,持仓市值较上年末增加约1000亿元。

险资持仓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始于资金供给端的爆发式扩张。招商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已达32.2万亿元,同比增速14.1%,创下四年以来新高。而这一增长势头在2025年持续延续,仅前三季度险资新增权益投资规模就突破1600亿元,其中A股配置占比提升至13.2%,较年初增加0.8个百分点。

险资持续加仓权益资产带来了丰厚回报。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险企投资收益大幅上升,成为险企业绩频创新高的重要推手。

据上市险企三季报显示,平安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62.64亿元,同比增长7.2%。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678.04亿元,同比增长60.5%;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41.0%。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28.57亿元,同比增长58.9%,年化总投资收益率达到8.6%。

#02

持股类别:高股息与成长性并重

从持仓结构看,险资的“存在感”正持续增强。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险资已现身713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较二季度末的625家增长14%,覆盖范围扩至全部行业的83%

从险资持仓的行业分布来看,其投资逻辑主要围绕高股息、低估值与符合国家战略方向这两条主线展开。

金融股向来是险资投资的“压舱石”。截至三季度末,险资持有的金融股持仓市值超3000亿元,占其整体持仓市值的比重近50%。制造业位列第二,险资持有的制造业个股市值总计超1300亿元。公用事业、软件信息技术和服务、交通运输、采矿等也是险资持仓市值超200亿元的行业。

据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分析,险资青睐银行股核心源于其长期稳健属性与资产负债匹配需求。银行股作为高股息代表,经营波动小、分红政策稳定,能为险资提供持续现金流,契合其长期负债端的收益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险资的加仓节奏与市场波动形成鲜明反差。在三季度银行股指数下跌12%的背景下,险资逆市增持金融股210亿元;而当10月市场反弹时,其加仓速度反而放缓,单月新增持仓仅80亿元。这种“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操作,与公募基金形成鲜明对比。同期,公募基金对银行股持仓比例从4.9%骤降至1.9%,转而将40.16%的仓位集中于TMT板块。

这种多元化布局背后,是险资对新会计准则的适应。“IFRS9实施后,我们将高股息个股计入FVOCI科目,公允价值波动不影响利润表,这让我们敢于长期持有。”某险企投资总监透露。

#03

举牌热潮:历史新高背后的逻辑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3家保险公司实施举牌。其中,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人寿举牌12次,位列第一;长城人寿是举牌最为积极的中小型险企,今年以来共举牌4次;中邮人寿、新华人寿和瑞众人寿今年也分别举牌了3次和2次。从举牌方式来看,险资主要通过二级市场投资进行,此外也有认购新股、协议转让等方式。

从举牌标的来看,今年险资共举牌24只股票,个股所在领域主要为金融业和公用事业,另外也涉及电气设备、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低估值、高股息是险资投资相关标的的重要原因。农业银行H股为例,中国平安买入均价已从年初的4.2257港元升至10月20日的5.6306港元。农业银行H股股息率年初达到5.95%,虽然目前降至4.4%左右,但较当前人身险产品保证利率仍有利差。

从投资风格来看,中国平安为“扫货式”风格,选定股票后即持续买入重仓持有。中国平安今年举牌标的全部为金融股,包括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H股。

中国太保年内三度举牌,先后将华能国际电力、华电国际电力、中远海能H股纳入囊中,标的股息率均超5%,其中,中远海能H股股息率更是高达10.49%。新华保险则采取“A股+H股并举”策略,既举牌上海医药国药股份等A股标的,也将海通证券H股纳入持仓,持股比例达5.02%。中小险企亦不甘落后,紫金财险、长城人寿等机构年内均有举牌动作,重点布局无锡银行江南水务等地方优质资产。

险资举牌热情高涨,本质是三重现实压力的叠加。首先是资产荒倒逼,长江证券测算显示,今年险资面临约8000亿元的“合意资产缺口”,举牌高股息个股成为填补利差损的重要手段。其次是会计准则驱动,持有超5%股份并获得董事席位的标的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入账,能有效平滑利润波动。最后是政策引导,监管层年内两度表态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险资举牌被视为响应政策的重要举措。

随着资本市场连创新高,险资的权益投资也面临新的挑战。

华泰证券研报分析,2025年上半年险资加速配置红利股,上市公司增配红利股近32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增配规模。在估值已经明显抬升之后,险资集中加仓红利股的机会正在减少,可选红利股范围逐渐收窄。险资红利策略可能已经告别“买买买”的1.0阶段,进入精挑细选、左右平衡的2.0阶段。

在政策鼓励与资金配置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险资仍将是A股市场最重要的长期投资者,其动向将继续影响市场的资产定价逻辑。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