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5年中国AI光模块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25-11-04 14:54

当前AI光模块行业需求旺盛,技术快速迭代。市场正处在800G规模上量、1.6T开始部署的爆发期,以应对全球激增的AI算力需求。中国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实力,已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力量。

AI光模块的定义

AI光模块是专门为满足AI计算集群超高带宽与低延迟需求而设计的光模块,通常部署于AI数据中心。传输速率是衡量AI光模块性能的关键指标,由于AI计算集群对数据吞吐和传输能力的高要求,AI光模块主要以100G以上光模块为主,包括100G、200G、400G、800G、1.6T及3.2T等类型。目前行业正从800G向1.6T迈进,同时3.2T等更高速率的技术也已取得突破。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AI光模块行业发展政策

我国正通过《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从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布局、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全方位地推动行业发展。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AI光模块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市场规模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模块行业前景与市场趋势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全球AI光模块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3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2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2.2%。受下一代高速率产品(如1.6T及3.2T)的持续迭代及新型低功耗架构的逐步商业渗透所驱动,全球AI光模块市场预计将进一步扩张。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AI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716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中国市场规模

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光模块市场。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模块行业前景与市场趋势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中国AI光模块市场规模已由2020年的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6.8%。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AI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117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AI光模块市场结构

硅光解决方案集成度高,同时在峰值速度、能耗、成本等方面均具有良好表现,因而是光模块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模块行业前景与市场趋势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AI硅光光模块市场规模达到22亿元,占比31.8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AI光模块成本构成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模块行业前景与市场趋势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AI光模块的原材料成本结构主要包括光器件、集成电路芯片、印刷电路板(PCB)及其他(外壳及其他组件),其中,光器件是最主要的成本构成部分,占光模块总成本的74%,集成电路芯片也占相对较大的成本比例,约为1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全球光模块厂商排名

AI光模块是AI算力革命的“神经中枢”,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共振下,中国厂商已占据全球竞争先机。2024年全球光模块厂商TOP10中,中际旭创连续多年领跑,新易盛排名跃升至第三,华为稳居第四。光迅科技、海信宽带、华工正源和索尔思光电,分别位列第六、第七、第八和第十位。

资料来源:LightCounting、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LightCounting、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AI光模块行业重点企业

1.中际旭创

中际旭创集高端光通信收发模块的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于一体,为云数据中心客户提供400G、800G和1.6T等高速光模块,为电信设备商客户提供5G前传、中传和回传光模块以及应用于骨干网和核心网传输光模块等高端整体解决方案。2025年前三季度,中际旭创实现营业收入250.05亿元,同比增长44.43%,归母净利润71.32亿元,同比增长90.05%。上半年,公司光通信模块收入144.3亿元,占比97.5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新易盛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技术创新,从而推动光模块向更高速率、更小型封装、更低功耗、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为AI和云数据中心客户提供100G、200G、400G、800G及1.6T光模块产品;为电信设备商客户提供5G前传、中传和回传光模块、以及应用于城域网、骨干网和核心网传输的光模块解决方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在行业客户中拥有较高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

2025年前三季度,新易盛实现营业收入165.05亿元,同比增长221.70%,归母净利润63.27亿元,同比增长284.37%。上半年,公司4.25G以上收入103.2亿元,占比98.86%,4.25G以下收入9126万元,占比0.8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华为

华为星联光模块覆盖全速率多场景网络互联,包括25G、40G、100G、200G、400G等系列。例如,400G系列光模块凭借超高密度和超大带宽,为AI集群高速计算提供基础;200G系列光模块采用先进的调制技术和传输技术,支持200Gbps的超高速数据传输,具备高带宽、低延迟、高密度的特性。2025年上半年,华为实现营收4270.39亿元,同比增长3.95%,净利润为371.95亿元,同比下降32%。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光迅科技

公司数据通信产品主要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AI智算中心、企业网、存储网等领域,提供数据中心内互联光模块、数据中心间互联光模块、AOC(有源光缆)等产品。数据中心内光模块支持100Gb/s、200Gb/s、400Gb/s、800Gb/s、1.6Tb/s等速率,支持QSFP、QSFP-DD、OSFP等封装,支持100m、2km、10km等传输距离。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32亿元,同比增长58.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9亿元,同比增长54.95%。上半年,公司通信设备制造业收入52.43亿元,占比100.00%。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华工科技

公司拥有光通信行业领先的一站式垂直集成解决方案,具备从芯片到器件、模块、子系统全系列产品的战略研发和规模化量产能力。产品包括有源光器件、家庭终端、网络终端、智能车载光等,广泛应用于全球AI算力和无线通信等重要领域,在全球光模块厂商排名中位列Top10。在AI业务领域,公司具备200G、400G、800G全系列高速光模块批量交付能力,产品涵盖业界最新的全光源、全DSP、下一代先进可插拔解决方案。

2025年前三季度,华工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10.38亿元,同比增长22.62%,归母净利润13.21亿元,同比增长40.92%。上半年,公司光电器件系列产品收人37.44亿元,占比49.0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AI光模块行业发展前景

1.AI计算需求的爆发性增长

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AI及大模型训练,对数据中心内的数据传输速率及带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传统计算集群无法满足数万个GPU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大规模数据交换,直接驱动了用于高速互连的光模块的迭代及规模扩张。800G光模块已成为当前AI训练集群的主流选择,而更高速率的产品(如1.6T)已处于预商用阶段。预计随着AI模型参数规模持续扩大及应用场景深化,对高速、低功耗光模块的需求将保持长期的强劲增长,成为市场最核心的引擎。

2.全球数据中心升级及云服务扩张

全球数字化转型正驱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不断建设及现有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升级,从100G/400G演进至800G及以上。云计算、边缘计算以及流媒体和物联网等应用的普及,导致全球数据流量持续快速增长,对数据中心内部及数据中心之间(DCI)的连接提出了更高的带宽要求。此趋势不仅直接增加了光模块的使用量,也推动技术向更低功耗及更高集成度(例如硅光、CPO、LPO)发展。在中国“东数西算”等国家工程的驱动下,数据中心建设步伐正在加快,为光模块提供了广阔且持续的国内市场。

3.光模块技术迭代与商业化突破

近年来,光模块在材料、封装与集成技术领域取得显著突破,有效支撑了高速率、低功耗与降本目标的同步实现。以硅光为代表的先进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并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在800G/1.6T等高速场景中展现出卓越性能与集成优势。与此同时,CPO、LPO等新型架构在降低系统功耗与延迟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为下一代数据中心与AI集群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这些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商业化进程,正不断拓展光模块的性能边界,推动其在高速数据通信领域的普及应用,进而成为驱动市场发展的重要技术动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

中商产业研究院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