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1-04 12:20
转自: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朱文达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公布全国首批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创新试点名单,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间质量合作互助”创新试点地区,标志着崂山区在质量强区建设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入选全国试点,是对我们既往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崂山区质量强区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始终将质量工作摆在区域发展的核心位置,成立由区长挂帅的工作专班,出台质量强区建设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多次专题调度和赴先进地区调研,为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崂山区在全国区县层面率先开展质量强县专题培训,并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签署全国首个跨区域质量强县合作协议,两区在质量基础设施、科创产业融合、金融赋能等6个方面开展战略协作。
在政策激励方面,崂山区设立“崂山质量奖”,集成推出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最高奖励达300万元,近年来累计兑现质量相关资金超过5000万元,培育出一个中国质量奖(海尔集团公司),以及多项山东省省长质量奖、青岛市市长质量奖获奖单位,区域质量考核连续6年获评青岛市A类等次,连续3年荣获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称号。
在创新驱动方面,崂山区以“科产融合+金融赋能”为核心,不断激活质量发展新动能。产业体系上,崂山区加快构建“7+4+1”现代化产业格局,推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四大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做强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等国家和省级质量强链,支持海尔集团公司“人单合一”质量模式创新,培育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成为山东省唯一拥有两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区县。创新生态上,该区积极融入青岛科创大走廊建设,实施“繁星计划”“质造崂山”等重点工程,搭建产业链质量发展创新服务平台,培育独角兽企业9家、科技型企业超2000家,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山东省首位。金融支撑上,该区构建以国家级、省级基金为引领的多元投融资体系,培育上市企业15家,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金家岭金融区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超过1400家,形成覆盖24类金融业态的完整生态。
在质量保障方面,崂山区通过技术协同与标准引领夯实发展基础。该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牵头组建政产学研检验检测协同创新联盟,集聚25家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建立季度会商、信息互通等合作机制,达成技术合作意向21项,推动建设多个高水平实验室,形成政府引导、科研支撑、产业协同、标准引领的闭环创新体系。平台建设方面,该区打造青岛市首个基于产业链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157家产业链服务机构和105个服务设备信息,服务链上企业超过1300家,构建起“监督、服务、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质量服务体系。标准化引领方面,该区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全区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累计近1500项,兑现标准创新激励资金4000余万元,连续入选市场监管总局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优秀案例,在虚拟现实、海洋化工等领域掌握重要标准话语权。
崂山区持续推动品牌赋能,塑造区域质量新形象。在文旅领域,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7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崂山矿泉水”“北宅樱桃”等特色产品先后获评“好品山东”“青岛优品”,实现从风景品牌到质量名牌的跃升。在科技制造领域,构建“崂山质量”品牌矩阵,完善企业品牌培育体系,累计培育省级高端品牌60家、“好品山东”企业18家,区域品牌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质量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民。”崂山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该区将从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到提升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服务品质入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居民,力争将“崂山质量”打造成全国县域质量发展的示范标杆。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