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郑开双城20年!汽车整车产量占全省98%

2025-11-04 10:28

放眼我国的区域经济版图,双城携手发展的剧情频繁上演。

2005年,郑汴一体化战略被提出。自此,我省正式拉开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幕。2020年,“一体化”升级为“同城化”,郑州、开封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

组“CP”20年来,郑开在“硬联通”和“软联通”上,不断释放活力,尤其在产业协同方面,“深度对接、相向而行、双向奔赴”已成为两地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

郑州、开封有着怎样的“梦幻联动”?产业“双城记”未来还有哪些新亮点、新方向?

图说:蓬勃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产业 图源:河南日报

图说:蓬勃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产业 图源:河南日报

入驻开封,“牵手”郑州,企业有了新发展

走进开封市尉氏县拓普汽车零部件生产车间,各个环节一片忙碌,机械手臂灵活摆动,几十秒时间,一辆电动汽车顶棚半成品就顺利下线。

“我们是2023年5月来到尉氏县的,生产的是电动汽车顶棚、地毯等汽车零部件,主要是为比亚迪供货。”河南拓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介绍,企业投产后,产能不断提升,去年底开始,他们又新建了厂房,今年过完年后,新厂房已投入使用。

据了解,拓普的新厂房位于尉氏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与郑州航空港高端制造业基地一路之隔,不到10公里便是比亚迪、吉利、创维等汽车生产基地,50公里内还有上汽、宇通、奇瑞、郑州日产等知名汽车生产企业。

拓普为何选择尉氏?与尉氏的区位优势密不可分。

尉氏县位于郑开同城化核心区域,是郑开同城化南部先行示范区,也是郑州航空港协同发展区。产业园内生产的零部件,运往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只需半个多小时。

郑开两地整车产量占全省比重超98%

拓普的例子,只是郑开两地产业协同发展的缩影。

去年,我省提出发展郑开汽车产业带:以郑开大道为主轴,串联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中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打造300万辆整车生产基地。

如今,这个产业带已初见成效。

开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人士介绍,当前,他们已初步形成以郑开汽车产业带为引领,以奇瑞乘用车、商用车研发制造为依托,在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尉氏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产城融合区重点集聚的“一带引领——三区支撑——多点配套”的发展格局。

2025年1月—8月,开封汽车制造产业产值197.4亿元,同比增长21.6%,拉动全市规上企业产值增长4.5个百分点。

得益于产业带的助力,郑州的汽车产业也开启“狂飙”模式。截至2024年底,郑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下线新能源汽车62.6万辆、同比实现翻番,汽车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达到112万辆,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相关人士表示,2024年,郑开两市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40万辆,整车产量占全省比重超过98%。

当前,郑开汽车产业带已汇聚了众多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包括比亚迪、上汽乘用车等,以及数百家零部件配套企业。随着郑开汽车产业带的不断发展,两地已从空间的“物理连接”,迈入到产业的“化学融合”新阶段。

两地将打造高端制造产教城融合发展区

强强联合的不仅只有汽车产业。

开封市是粮食主产区,主产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农产品丰富。围绕粮食产业,开封为郑州三全、思念等龙头企业配套面粉、肉类加工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郑州、开封之间已形成互补和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位于开封市的河南省贝威科技有限公司,在带动本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同时,广泛与郑州市的医疗机构和大型药企开展合作,并牵头与河南省科学院、河南大学共建河南省心脏电生理重点实验室,研制的“无创生理信号马甲式遥测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开封企业与郑州人才团队协作结出丰硕成果。

此外,高标准建设郑开科创走廊、开港经济带、郑汴洛濮氢能走廊,推动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开片区联动发展,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理工职业学院等在开封建设新校区……郑开两地的产业“牵手”,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同城化的背景下,对于下一步打算,开封市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给出了新动向:

——围绕郑开协同共建产业链,加快建设郑开汽车产业带,依托郑州比亚迪、宇通、上汽、开封奇瑞等整车企业,打造郑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培育开港经济带,集中布局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高端制造产教城融合发展区;

——提升郑开文化旅游精品带,推进宋都古城、开封朱仙镇等古城(镇)保护修缮,建设郑开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加快自贸区郑开片区联动发展。

支招:建设郑开创新创业示范带

除了机遇,郑开同城20年,也面临不少挑战。

比如,更加顺畅的机制体制,更为合理、高效的空间规划等。

对此,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大学资深教授耿明斋建议,可以借鉴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成熟机制、模式,建设郑开同城化示范区,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确保规划严格执行,保障同城化有序推进。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开发利用好郑开之间的空间,吸引更多创新要素集聚,使其成为郑开两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同时,启动郑开创新创业示范带建设,省级层面出台相应政策,推动创新要素在这里聚集,推动创业者在这里聚集发展,形成郑州都市圈内一个创新创业的高地。

​来源:顶端新闻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