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伟股份三季报:三元前驱体产能攀升巩固龙头地位 磷酸铁量价齐增

2025-11-03 14:46

10月29日晚间,中伟股份(300919.SZ)披露2025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97亿元,同比增加10.39%,实现归母净利润11.13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75亿元,同比增加18.84%,实现归母净利润3.80亿元。

中伟股份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与前驱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现已形成镍系材料(超高镍前驱体、固态电池用前驱体、低空经济用前驱体、高性价比中镍高电压前驱体)、钴系材料(高电压四氧化三钴)、磷系材料(磷酸铁前驱体、磷酸铁锂)、钠系材料(聚阴离子钠电、层状氧化物钠电)等多元化的新能源材料产品矩阵和技术布局,前述新能源材料进一步加工制造成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

今年以来,三元前驱体产能利用率持续爬升,在今年9月超80%,强化中伟股份成本控制与盈利弹性,并在长期内巩固公司三元前驱体全球龙头地位。与此同时,公司持续优化产品、客户结构,在行业激烈竞争下实现镍、钴、磷、钠四系产品出货量正向增长,并保持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领先;同时,高端产品渗透率提升、市场需求持续扩张等多重因素,带动磷系材料单价提升,量价齐升驱动公司业绩提振。

三元前驱体领域,中伟股份在业内首创超高镍三元前驱体,能量密度可达230mAh/g,较镍含量60%至80%的三元电分别提升27.8%至12.7%。今年上半年,中伟股份高镍、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占率分别达31.7%、89.5%。根据第三方分析师预测数据,公司Q1~Q3三元出货环比均呈现双位数增长,可以推测目前公司三元产能利用率逐季度提升。产能利用率提升将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在行业的竞争优势,支撑其“全球第一”地位。

在资源端,中伟股份通过战略投资陆续在全球取得了红土镍矿等关键矿产资源,并建立起相应的冶炼能力与精炼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并实现价值最大化。公司在印尼的镍原矿粗炼总产能达到近20万金吨,实现了OESBF+RKEF双技术路线、多产品通道,可满足公司目前所有镍系三元前驱体的原材料需求。受益于垂直一体化战略落地,公司镍原料供应从外采为主转向自供与外采中间品灵活切换的供应模式。

除了三元前驱体产能利用率爬升强化利润弹性外,中伟股份的业绩增长还受益于磷系产品量价齐升——高密度磷酸铁锂技术突破下高端产品渗透率提升,以及储能需求爆发,中伟股份出货量近一年持续攀升,叠加磷系材料单价提升,持续驱动公司业绩韧性。

在磷系材料中,磷酸铁锂价格近期持续上行。10月28日,磷酸铁锂(动力型)均价达3.615万元/吨,较2025年9月初涨8.3%。磷酸铁锂涨价,反映出技术迭代背景下的高附加值产品渗透率提升,以及多重因素共同驱动下的需求紧俏。

一方面,高端产品处于供不应求态势。例如,快充技术普及促使高压实产品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是宁德时代等龙头电池企业引领的确定性产业趋势。为保障供应、锁定成本,头部企业签订长期订单,进一步向市场传递出需求紧缺信号——10月20日,丰元股份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山东丰元锂能签订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大单,旨在推动正极材料迭代升级与成本优化。

另一方面,储能需求爆发推高磷酸铁锂需求。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长寿命、高安全的特性,成为储能电池的最佳选择,随着风光装机量的快速上升,配储是必然需求,储能成为锂电池需求的第二增长曲线。开源证券研报显示,风光装机增长带动储能电池装机量迅速增长,2030年储能有望进入TWh时代。

磷系材料量价齐升、三元前驱体产能利用率攀升、印尼镍资源自供率稳步提升,共同构筑了中伟股份在全球新能源材料赛道中的成本与规模双重护城河,随着快充、储能、固态电池等需求同步爆发,公司“四系产品”矩阵加速放量,市场份额持续巩固,有望持续释放业绩弹性。

11月2日,东吴证券发布研报显示,预估中伟股份今年前三季度三元及四钴出货量17.6万吨,9月起受益于特斯拉销量恢复、欧洲电动化加速,公司三元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预计全年三元出货量近22万吨、四钴3.1万吨,合计25万吨,同比增23%。展望2026年,预计中伟股份出货量有望增长15%左右至28万~29万吨。

在此基础上,东吴证券预计中伟股份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30%、30%至15.4亿元、20亿元、26.1亿元。同时,考虑到中伟股份为国内第一大前驱体厂商,且镍自供率持续提升,东吴证券维持中伟股份“买入”评级,最高目标价为64元,较此前8月18日设定的最高目标价46元上调39.13%。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