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机器怎么炒出“锅气”?锅圈炒菜机器人探索智能化

2025-11-02 16:1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1月2日电 在餐饮业迈向智能化、标准化的浪潮中,锅圈食品(02517.HK)携手熊喵大师联合研发的智能炒菜机在成都正式亮相。作为锅圈“社区中央厨房”战略的重要延伸项目——“锅圈小炒”的核心设备,该产品以数字化技术探索破解中餐标准化,引发业内关注。

  在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熊喵大师总部,一台智能炒菜机仅用三分钟就完成了川味小炒肉的烹饪。设备自动投料、精准控温,炒制过程稳定高效。

活动现场图

活动现场图

  “我们正在把‘锅气’变成可计算的温度曲线。”熊喵大师创始人黄天勇介绍,炒菜机通过AI算法与PID控温系统,能够实时感知油温、火候和翻炒频率,实现中餐烹饪的数字化复刻。“炒菜不再是凭经验,而是凭数据。”

  黄天勇表示,该设备目前已录入上百道中式菜品数据模型,系统可根据不同菜品自动匹配温度、时长与翻炒节奏,确保在全国不同地区都能实现同样的地道口味。

  锅圈负责人在活动中表示,锅圈小炒是锅圈 “社区中央厨房”战略的进一步落地。“我们希望用智能化手段让中餐到家在社区场景进一步提效,让更多家庭下班后不用做饭,也能三分钟吃上热菜热饭。”

  锅圈小炒通过“智能炒菜机+标准化供应链”模式,进一步打通了中餐的标准化环节。锅圈在全国已布局7家自有工厂,19个数字化仓储中心以及上百家长期合作的高标准供应商,可为设备提供净菜、复合调味料及冷链配送支持。目前,锅圈小炒项目已进入测试阶段,首家样板店预计于2026年初在郑州开业,主要面向社区、家庭及外卖消费场景。

  此前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锅圈董事长杨明超曾提到:“中餐标准化的关键在于锅气与效率的平衡。锅圈小炒要做的,是让人间烟火与工业精度共存,用技术重塑中国人的一日三餐。”

  业内人士认为,炒菜机器人可显著降低门店对人工的依赖,减少培训成本,并提升出餐效率。中餐长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味道的不确定性和人工成本的不稳定。锅圈通过供应链和算法结合,为中餐标准化提供了一个现实模板。

活动现场图

活动现场图

  据了解,锅圈小炒门店未来将以外卖和自提为主,不设堂食空间从而提升坪效。由于智能设备可实现高效周转,其菜品价格预计将比同类餐厅低30%-50%,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中餐的未来一定是人机协同的未来。”黄天勇说,“算法让机器理解锅气,供应链让食材更稳定,两者结合,就是中餐标准化的起点。”(中新经纬APP)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