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1-01 10:52
不辍的绿色公益里藏着这些细节
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乔家小学的数字电教室内,课桌上一方方亮着的电子屏,映亮了一双双好奇、专注的眼睛。
课堂上,孩子们通过网络可直连全国各地名师课程,让课本上的文字变成鲜活、具象的画面,也可以通过指尖上的操作,探索课本外的世界,让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驰骋……可以说,数字电教室正在一定程度上快速、高效地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并成为乡村孩子拓展视野的新窗口。
而这一切,发生在这所始建于1922年的乡村小学里。作为一所浸透着百年时光的乡村小学,乔家小学与数字科技的邂逅,源于怎样的暖心故事?
十六年公益善举延续
其实,这是港华智慧能源(以下简称“港华”)“绿色萤火虫乐园”公益项目再度落地的暖心之举,也是一段跨越十六年公益初心的延续。
▲香港中华煤气人力资源总裁暨内地燃气业务策略总裁林铭荣
时间拉回2009年,港华成为首家与东亚银行联合冠名“萤火虫乐园”的爱心企业,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学校捐建多媒体电教室,捐赠书包等学习用品及物资。该公益项目也成为港华公益版图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并受到母公司香港中华煤气的关注和支持。
香港中华煤气人力资源总裁暨内地燃气业务策略总裁林铭荣表示,“萤火虫乐园”振兴乡村教育的初衷,与港华追求的企业社会责任方向一致。同时他提到,港华作为城市燃气及综合能源服务商,能够在公益中发挥专业优势。
▲乔家小学学生通过电子设备学习数字化课程
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和社会力量的持续投入下,曾经让乡村学校犯难的“硬件短缺”渐渐成了过去式,乡村教育需求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方向跃迁。这也促使“萤火虫乐园”的重心发生变化,从最直接的捐赠,转向更深层的赋能。
▲林铭荣接受岳池县融媒体中心采访
港华与岳池县的连接,早在2004年便已生根,而今在做好本地能源服务的同时,还将燃气使用安全的宣传,延伸到了校园公益场景。在“萤火虫乐园”的数字化课程里,如何识别燃气泄漏、阀门怎么控制、泄漏后如何通风避险……这些看似平常却至关重要的安全知识和生活技能,正通过可视化的画面,一点点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萤火虫乐园’落成以后,通过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开展日常教学,还可以更生动地讲授燃气安全专业知识。”林铭荣说道。如此一来,“萤火虫乐园”在实现公益立意的同时,还能帮助孩子们从小建立燃气安全意识,实现了“公益赋能+安全科普”的双重社会价值。
▲“绿色萤火虫乐园”落成后,乔家小学师生开展燃气安全知识课堂
不仅如此,随着绿色低碳深入人居环境、乡村产业、学校教育等方方面面,“萤火虫乐园”于2023年正式更名为“绿色萤火虫乐园”。这一更名并非简单的标签升级,港华主动发挥在绿色能源领域的业务优势,在校园内搭建起光伏系统,为数字电教室的日常运行提供绿色清洁能源,在降低对传统能源依赖和能耗成本的同时,切实减少碳排放,让绿色校园的低碳目标通过日常用电场景得以具象化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从9月23日在乔家小学落成“绿色萤火虫乐园”开始,港华还同步启用了新款环保义工服。据悉,此款环保义工服的核心材料PTT纤维38%以上来自玉米等植物材料,整个生产过程较传统材料及工艺可减碳约73%,且具备循环利用属性。
截至目前,港华已联合冠名“绿色萤火虫乐园”达11所,累计捐赠逾200万元。微光虽小,聚之成炬。正如萤火虫本是自然界的微光使者,汇聚时便成了照亮夜色的星河,每一所“绿色萤火虫乐园”也如萤火虫般,只要持续行动,就能照进更多的乡村角落。
多维度的长期主义
在港华的公益版图中,除“绿色萤火虫乐园”外,其他公益项目亦践行着长期主义,无论是2007年成立的港华义工队,还是2013年启动的“港华轻风行动”公益品牌,持续周期都已超过了十年。
▲铜陵市郊区五洲小学崭新的数字化电教室
其中,“港华轻风行动”同样聚焦教育议题,且始终锚定精准回应教育需求的目标。
面向受助学校(含特殊教育),从助力学生融入社会的长远视角提供支持。比如在山东省潍坊市盲童学校,通过建设烹饪教室,并配备冰箱、燃气灶、油烟机、餐厨工具等厨房配套设施,搭建生活技能实践场景,帮助患有视觉障碍的孩子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四川省平昌县聋哑学校,通过捐助美术、缝纫及手工用品等,让孩子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丰富职业技能。
▲上图:山东省潍坊市盲童学校学生学习使用燃气表
▲下图:四川省平昌县聋哑学校学生学习操作缝纫机
而在硬件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则转向兴趣激发。比如为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带去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以及崭新的课桌椅和体育器材等,在助力夯实日常教学基础的同时,又为孩子们的课外探索注入活力。
在林铭荣看来,港华的业务版图分布在全国的各个省市,凭借扎根各地的运营基础,对当地有着天然的熟悉度与洞察力。因此可以更好地利用各项目企业的公益资源,发挥协同效应,为企业所在地域的乡村教育做点实事。“港华轻风行动”启动十二年来,已为53所学校的教育及师生校园生活提供了帮助,累计捐助超过了550万元。
关注教育和青年人未来发展,一直是港华公益版图中的“重中之重”。据悉,为解决受助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难题,港华还将推出“育才计划”,不仅通过募捐支持困难学生的学业,更面向即将毕业的受助学生提供企业实习乃至未来的入职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从校园生活进阶到职场环境,从而实现从受助到自立,再到实现自我发展、回馈社会的价值闭环。
“一直以来,港华的企业文化强调要回馈社会,并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客户大部分也都是终端用户,来自千家万户,很多时候我们会了解到当地的具体情况。”林铭荣表示,对于践行公益,企业背后的支持和投入非常重要,同时员工也会发自内心地去参与。
▲港华在深圳罗湖书城捐血站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其实,港华能够在公益领域实现长期深耕,与港华义工队的成立及持续运行密不可分。这让员工无论身处哪个城市、哪个岗位,都能找到契合自身的公益路径:可能是深入社区,参与帮扶物资的整理与配送;可能是走进乡村学校,协助教育课程的开展;也可能是以集体之名,投身各类社会公益活动。
ESG 的“港华逻辑”
“企业跟社会要融合,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要共同增长。”在林铭荣看来,对上市公司来说ESG是必需的,有很多条条框框的标准。但对于港华来说,出发点不是因为有约束才做,而是来自企业初心。
▲港华组织员工在深圳大鹏新区坝光银叶树湿地园种下一片“港华林”
正如港华从最初的燃气业务拓展到智慧能源业务,在构建起覆盖千家万户的供能网络之余,让能源服务不止于供给,更成为连接民生的温暖纽带。
林铭荣在举例时,特别提到了港华将智慧能源技术与民生关怀相结合的实践:在当下独居老人群体面临居家安全风险的民生痛点下,通过远程燃气表的数据异常分析,如发现长时间无用气记录等,便会及时反馈给社区或政府相关部门,协助快速上门探访。既避免了传统人工探访的局限性,也帮助降低了社会民生保障的投入成本。
“我们应该用我们相关的科技、我们的专业,帮助整个社会做好这个事情。”林铭荣说道。
当“绿色萤火虫乐园”在乡村学校一一落成,当港华义工身着可再生植物纤维制成的义工服走进山区,当政企联动关注独居老人的生活安全……港华的公益实践不止于单纯的捐赠帮扶,而是一场以企业业务功能回应社会深层需求的长期行动,并通过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赋予公益行动更长远的社会价值。
本文来源 | 中国新闻周刊
· E N D ·(港华智慧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