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三个理工生IPO,把小面馆开到估值数十亿!

2025-11-01 08:45

在中国餐饮界,一个由三位华南理工毕业生创立的品牌正悄然改变着中式快餐的格局。十年前,他们在广州体育东横街开了一家仅有60平米的小面馆;十年后,这家名为“遇见小面”的面馆已拥有超过450家门店,估值高达数十亿元,正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理工学霸的餐饮创业路

2014年,宋奇、苏旭翔和罗燕灵这三个华南理工的毕业生,在香港科技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后,做出了一个让身边人意外的决定——开一家重庆小面馆。

这并非一时冲动。创始人宋奇曾在百胜餐饮和麦当劳积累餐饮管理经验,他敏锐地察觉到中式快餐市场的巨大潜力。联合创始人罗燕灵回忆:“我们看到了将传统中式餐饮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机会。”

他们的第一家店选址在广州体育东横街,主打源自山城重庆的麻辣小面。这家不起眼的小店,很快以其独特的口味和标准化运营吸引了食客,日均翻台率高达12次。

十年磨一剑,打造餐饮界“隐形冠军”

遇见小面的发展历程堪称教科书式的创业故事:

2015年,成立“小面大学”,建立系统化内部培训体系

2016年,获得九毛九和弘毅投资的Pre-A轮融资

2019年,开启特许经营模式,加速市场扩张

2021年,第100家餐厅开业,完成B轮融资

2024年,进军香港市场,开设首批海外门店

截至2025年,遇见小面已在中国内地22个城市开设440家餐厅,香港特别行政区开设11家,另有101家新店正在筹备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算,遇见小面已成为中国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

数字驱动的现代化餐饮模式

与传统餐饮企业不同,遇见小面从创立之初就坚持标准化、体系化和数字化的运营模式。

“我们建立了高度标准化的业务模式,将中式面馆的传统魅力与现代餐厅管理相融合。”宋奇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开发了覆盖菜品研发、采购、供应链、选址建店、餐厅营运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体系。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疫情期间尤为明显。尽管2022年因疫情影响录得亏损,但2023年迅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591万元,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增长至6070万元。

资本宠儿的进阶之路

遇见小面的成长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自2014年成立以来,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阵容豪华:

2014年:顾东生先生的天使轮投资

2015年:青骢资本的天使+轮投资

2016年:九毛九、弘毅投资的Pre-A轮和A轮投资

2020年:A+轮融资,九毛九再次加码

2021年:B轮及B+轮融资,碧桂园领投

这些投资不仅为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带来了战略资源。如碧桂园的投资为公司利用其全国房地产项目快速扩张餐厅网络提供了可能。

全时段、多场景的多元化经营

遇见小面的另一大特色是其多元化经营模式。与传统面馆不同,他们服务全人群、全时段、全场景:

覆盖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及儿童

提供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及夜宵

66家餐厅实行24小时运营

场景涵盖购物中心、办公区、住宅区、交通枢纽等

这种模式有效提升了客流量和频次,推动了餐厅网络的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总商品交易额达到13.48亿元,较2022年增长超过2.6倍。

中式快餐迎来黄金发展期

遇见小面赶上了中式快餐发展的黄金时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式面馆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83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7%。其中,川渝风味面馆增速最为显著,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357亿元。

中国餐饮市场高度分散,前五名参与者仅占3%市场份额,这为具备标准化运营能力和品牌优势的企业提供了巨大整合机会。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前景广阔,遇见小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招股书显示,公司存在业务集中、依赖特定品牌、原材料成本波动等风险。同时,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消费者偏好变化快速,都对公司持续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不过,三位理工背景的创始人对此充满信心。他们在招股书中表示,将继续拓展直营及特许经营餐厅网络,加大技术和数字化投入,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寻求战略投资提高运营效率。

从街边小店到估值数十亿元的餐饮连锁,遇见小面的故事印证了中国消费升级和餐饮标准化的大趋势。在这个黄金周,当无数游客在各大商圈遇见这个小面品牌时,或许不会想到,这三个理工生创办的企业,正在书写中国餐饮业的新篇章。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