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31 11:30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秉承促进广播影视科技进步的初心,每年在全行业范围通过组织开展科技进步奖评选,鼓舞激励全国广播影视行业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实现岗位建功,涌现出一大批代表前沿技术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项目。这些项目具有显著的技术先进性、应用实效性和行业引领性,是广电行业科技实力与创新水平的生动体现,它们或攻克核心技术难关,赋能视听体验跃升;或重构生产传播流程,提升制播效率质量;或开辟全新应用生态,拓展媒体融合渠道。每一项成果都是智慧与勇气的结晶,为媒体行业发展注入澎湃的新质生产力,为开创未来视听发展崭新格局提供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科技创新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科创荣光:2025年学会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系列专题。我们期望通过文字和图片,让大家感受到这些科技成果的精髓与魅力,激发对广播影视技术成果的热情与关注,也为行业交流与合作搭建沟通桥梁。
一等奖
超高清沉浸式视频实时分布式云渲染技术与应用
项目提出了云边协同的细粒度分布式云渲染任务分配方法和资源调度技术,研发的渲染平台,支持实时渲染及离线渲染功能,可分帧、分节点进行分布式、分等级渲染。同时,提出了低时延共性能实时传输技术和研发了虚拟直播应用系统,对比现有SOTA方案,渲染与传输时延明显下降。项目还提出了基于3D 高斯的6DoF沉浸式内容生成、交互与传输系统,包括动态帧率与编码、视口预测与纠正机制、云边协同的低时延交互等技术,提升QoE,可支持手机、平板和电脑等终端。项目技术应用于“蓝海创意云”渲染平台,应用于内容生产影视制作和虚拟直播等领域中,为《哪吒之魔童闹海》、《流浪地球2》等影片的海量复杂数据和特效镜头提供了高效的渲染支持。同时,虚拟直播应用打造沉浸式元宇宙直播场景,应用于电商直播、娱乐直播、在线教育、虚拟发布会等领域。
主要完成单位:
1中国传媒大学
2苏州创意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中影CINITY LED影院放映系统及配套母版制作工艺
中影CINITY LED影院放映系统涵盖7-20米宽 LED 放映系列,技术指标全面超越DCI(数字电影倡导组织)认证标准,是全球首款通过DCI CTP 1.4.2认证的HDR LED。配套母版工艺首创CINITY log亮度映射、AI帧率提升等技术,显著提升影片画质。
应用场景覆盖国内国际市场,国内已部署32套,海外签约10套德国安装项目,中标上海科技馆项目,将打造全球首个23米宽全透声LED巨幕影厅。通过建设北京、洛杉矶CINITY LED双制版中心实现国内外协同制版能力,已为133 部中外影片制作专属CINITY LED版本。系统功能特点突出,支持4K分辨率、120帧高帧率、500尼特亮度、10万:1对比度及1250Mbps高码率,兼容多画幅比与沉浸式音效。全系列获德国莱茵 TÜV硬件级“低蓝光、无频闪”认证,既显著提升沉浸感又保障观影健康安全。项目成效显著,通过建立全球首个LED放映技术标准体系,以自主技术创新带动全球电影放映技术装备提质升级,提升了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
主要完成单位:
1中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3中影巴可(北京)电子有限公司
4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5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深圳市环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7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二等奖
重大文化传播平台Z视介技术平台
技术平台以“混合云+三端七台”为底座,融合云原生与AI双驱动架构,依托微服务与容器化技术实现弹性资源管理,构建覆盖多形态终端的全场景服务生态,实现从大屏、中屏到移动端及可穿戴设备的无缝衔接与统一体验。同时,布局元宇宙、车联网等新兴场景的扩展能力,以及未来数字化生活与出行场景,打造集内容创作、智能传播与产业联动于一体的重大文化传播平台。
Z视介平台实现直播元数据高比例压缩与智能补全,依托多终端协同机制确保毫秒级内容对齐,结合动态资源适配与跨触点归因分析系统,达成流量精准分配与多目标优化。平台构建智能体交互与UGC评估预测机制,形成"技术-内容-用户"良性生态循环,赋能"视介官"AI创作生态、"部落社区"IP粉丝运营、"一键识屏"传统文化创新表达、元宇宙虚拟互动及IP视频智能体等场景。
主要完成单位:
1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2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国产化AI高速小目标捕捉与呈现系统在巴黎奥运会射箭项目的应用
项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自主开发出可检测类似射箭这类高速小目标的系统。系统结合了视觉检测和激光雷达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的精准拟合。系统实现了多模态数据融合与解析,使其更全面和精确的采集箭矢运动数据,相比单一数据源,能够更准确地重建箭矢的3D轨迹;使用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聚类和轨迹重建技术,使其在复杂环境下实现轨迹重建。
国产化AI高速小目标捕捉与呈现系统的成功应用,实现射箭比赛中箭矢轨迹、速度、旋转等关键数据的精准采集和实时可视化,为赛事转播、运动员训练和赛事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该系统在巴黎奥运会、2025年全年箭联世界杯赛事中得到了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1上海广播电视台
2上海东方传媒技术有限公司
三等奖
混合云统一监控服务平台
项目采用全开源技术路线和积木式设计思路,融合Prometheus云原生开源监控生态,针对新媒体公众服务快速动态变化的业务场景,利用混合云弹性伸缩的特点,构建了“私有+公有”的云监控服务模式,可灵活自动扩充监测对象,提高了系统的效率。项目开发了适配国产基础软件的采集程序,兼容x86与ARM架构的国产硬件环境,能够监控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
项目自主研发了多架构的监控代理程序,实现了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的监控覆盖,构建了跨品牌、跨云产品、自主可控的集中监控平台,并稳定支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底座各私有云、专有云可用区及公有云的服务和管理,为超大规模混合云环境下的融媒体业务支撑提供了国产化全域监控解决方案。
主要完成单位:
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北京中视广信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广电传媒基地新闻融合制播系统
新闻融合制播系统项目以“融合、高效、共享”为理念,创建 “云原生双活架构”,通过智能云平台与高速网络传输技术,建成超高清/高清兼容制播体系,故障率低于0.1%,实现业务连续性与数据安全双突破。系统打通电视、广播、新媒体全渠道壁垒,形成全台统一文稿库与全省协作网络,显著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与公信力。新闻融合制播系统上线后,分散在多个频道的多档新闻节目,实现在融合系统内集中制作,系统覆盖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经济频道、融媒体新闻中心、电视综合频道、垄上频道等主要生产部门,满足电视、广播、新媒体等不同渠道的新闻生产需求,实现了全台新闻类栏目融合生产,为全媒体融合生产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解决方案。项目承载《湖北新闻》《帮女郎在行动》《经视直播》等7档直播栏目(日均直播260分钟)及《长江新闻号》《提案追踪》《咵天》等30余档录播节目,实现全台新闻类栏目100%覆盖,日均生产时长超18小时。
主要完成单位:
1湖北广播电视台
2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湖北长江智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云制播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研究与技术应用示范
项目结合新媒体端业务实践和应用产品研发,探究广电业务中云技术赋能的可能性:提出了云制播系统技术方案,搭建了基于私有云底座的云制播试验系统,研发了基于Web端的H5矢量化图文包装工具、基于Web端的导播制作工具、用于远程制作的Tally系统工具等云制播工具,为开展轻量化制播提供了参考。
基于云技术的弹性伸缩特性构建的实时云端媒体制作平台,保证云虚拟计算资源对媒体制作业务的适配,且适用于媒体制作的云端桌面方案。同时,将传统基于硬件的媒体制作设备软件化,利用云端虚拟机的高度适配性部署在云端,实现媒体制作的轻量化软件化。项目致力于助推广播电视“采编播”全流程云化、IP化进程,对推动云制播技术在各级广播电视和媒体机构的应用落地和实现制播流程的轻量化有积极的影响。研究成果已在百余场转播中得到了应用,验证了相关技术和方案的可行性。
主要完成单位:
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
2中科鑫睿(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4K/8K超高清视频质量客观评价研究与实现
项目针对超高清HDR视频质量评测需求,创新性地融合AI技术与视觉感知机理,研发出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全参考视频质量评价体系。项目自主研发的4K/8K超高清视频质量自动化评测系统,涵盖RF-VQA、PSNR、SSIM等8项客观评价指标,实现了对4K/8K超高清系统全参考视频质量的有效评估,并可实现批处理和数据可视化,方便快速创建和管理评测任务。系统采用高性能便携一体机硬件设计,既支持4K、8K超高清HDR视频的全参考客观指标测试,也支持4K、8K无压缩采集存储,已应用于2023年成都大运会等大型活动的图像编解码质量测试。项目提出基于AI的RF-VQA客观评价模型,融合神经网络残差模块与注意力机制,通过专家级视频质量数据集训练,显著提升评测准确性与效率,实现AI与超高清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视频质量评价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算法驱动”,为端到端视频质量管控、用户体验优化及行业标准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完成单位:
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
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河北广播电视台卫视上星信源高性能微波传输链路建设项目
项目在“石家庄首站-三〇七发射台-地球卫星站”现有微波链路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通过采用“SDH+IP”双路径路由,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冗余备份,有效提高了链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宽频+自适应高调制”技术的运用,大幅提升了传输速率;“XPIC+双通道”技术则进一步增强了链路的传输灵活性。经过升级改造后,单信道容量最高可达1Gbit/s,链路整体信道总容量最高可达2Gbit/s,充分满足河北卫视上星信源传输要求和4K超高清业务拓展需求。此外,项目还将智能化网管技术应用于微波链路测试中,实现了对链路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的快速定位和精准诊断。
项目在原SDH微波基础上,引入IP微波新型技术,实现了两种技术的有机融合和优势互补,引入新一代超宽极简微波,全频段双通道、全系统多频化和模块化,引领了微波技术和产品的革新,为广播电视行业微波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成功范例。
主要完成单位:
1河北广播电视台
2河北省广播电视微波总站
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4K+AI超高清全媒体演播室系统
项目建成了适配新型制作需求的4K/UHD直播新闻演播室。本地部署DeepSeek大模型技术和垂域视频模型KLING,丰富新闻制作手段,提高新闻节目制作效率,提升节目包装质量和内容呈现效果。系统融入信息汇集、信息交互等元素,引入融媒内容来丰富新闻内容的表现形式,增强新闻的可视性和交互性,实现多平台横屏、竖屏同步播出。利用无线全画幅相机实现灵活高效的拍摄流程,解决多区域拍摄协同工作问题。
该演播室已经成为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主要的民生新闻转播平台,承载《新闻夜航》、《勤廉龙江》、《天下夜航》等节目的直播。完成高清直播的同时,积累了4K节目素材,为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筹备4K超高清频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要完成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