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31 19:10
(来源:盐财经)
作者 | 闰然
统筹|张鹏霞
视觉 | 顾芗
对于数百万穿梭于城市间的骑手而言,“我在哪里交社保?”曾是一个现实的难题。如今,答案由他们自己书写。
2025年10月27日,美团宣布骑手养老保险补贴将正式覆盖全国,向全部骑手开放。美团全国骑手可凭个人意愿,选择在熟悉的家乡或奋斗的城市参保,美团以相关缴费基数为基准,补贴50%的费用。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保障福利,向全国、全平台、全类型的骑手开放,预计将覆盖数百万人。
这一重大进展,极大提升了骑手的保障水平。
外卖骑手现在的保障体系,已经领先了大部分蓝领。
灵活,包容
社会保障的核心困境,深藏于“应然”的理想与“实然”的局限之间:在资源约束下,我们究竟该追求少数群体的保障完备性,还是多数群体保障的可得性?
2025年的外卖市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不一样的尝试方案。
京东选择了前者。截至今年8月19日,京东官方发布数据,京东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5万人,公司为他们全部缴纳五险一金且承担所有费用。
这套方案标准极高,堪称典范,但其代价是将兼职骑手隔绝在保障大门之外。
美团则走上了一条看似更“笨重”的普惠之路。其核心是“养老保险补贴”,由骑手自己决定——平台补贴一半,骑手自主缴纳一半,不管你今天在哪个城市、为哪个平台接单,只要收入达标就能获得补贴。
可以看到,这套方案以覆盖范围的“广且实”为目标,在平台能承担的前提下,将尽可能多的骑手都纳入保障。并非由企业大包大揽,成本共担机制为体系的长期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这种设计不完美,却更真实。毕竟,过度追求完美可能会成为普惠的阻碍。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团的选择背后,有对骑手群体真实构成的深刻洞察。数据显示,骑手中高达89%为兼职。他们可能是寻求额外收入的工厂工人,或是利用闲暇时间贴补家用的“宝爸宝妈”。他们的流动性也极强,这个月在深圳送外卖,下个月可能回老家开网约车,上午在美团接单,下午可能去达达送货。
对于这个流动性极高、就业状态复杂的群体,传统的、基于稳定全职雇佣关系的“五险一金”模式,在本质上与其就业形态相斥。如果按照传统社保的“全有或全无”逻辑,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将永远被排除在保障体系之外。
普惠,意味着承认世界的复杂性,而不是用简单的标准去切割它。
美团的社保补贴模式,其先进性恰恰体现在它的灵活性上——它尊重并适应了骑手职业固有的流动性与过渡性,让保障成为一项可得的、包容性的权利,而非少数人的特权。
跨平台,多角度
从商业理性的角度来说,保障并不是一场倾尽所有的豪赌,而是一场需要耐力和智慧的马拉松。毕竟,为近九成兼职人员提供有效保障,是一个世界级的管理难题。
仔细研究相关细则发现,美团给出的答案是一个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三层塔式”保障结构。
第一层是基础保障网,也就是用来解决生存与安全底线的。
其中,养老保险补贴是2025年改革的核心,通过补贴撬动骑手参与养老保险,直面其最关切的长期养老焦虑。美团率先将养老保险补贴覆盖面扩展至全国,而不只是少部分骑手。
新职伤险(职业伤害保障)则是整个体系的基石,也是美团的开创性举措。自2022年7月试点以来,美团已累计为超过1300万 人次骑手缴纳保费超过20亿元。
它解决了骑手工作中最急迫、最高频的风险——工伤,填补了传统工伤保险无法覆盖灵活就业者的制度空白。此外,商业意外险也实现100%全覆盖,作为新职伤险的有效补充。
第二层则是进阶保障网,在这个设计中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人文关怀与行业责任。
比如大病关怀,美团针对符合要求的骑手及其家人给予大病帮扶,骑手免费加入。截至2025年7月17日已累计援助近7000名骑手及家属,发放超过关怀金2亿元。
袋鼠宝贝也将保障范围从骑手本人延伸至其家人,甚至打破了平台壁垒,惠及全行业的骑手子女。截至2025年9月,已累计帮扶美团、饿了么、闪送、达达、肯德基、盒马鲜生、京东等13个外卖平台的骑手子女1150名。
不得不说,这种跨平台保障思维,在零和博弈的互联网竞争中倒显得格外稀缺。
此外,进阶保障还包括我们熟知的“超时免罚”与“等灯奖”——用“信用分”替代机械罚款,用“正向奖金”激励安全行为。此前美团就已率先宣布,超时罚款将在2025年年底前全面取消,随后饿了么、京东等平台也宣布跟进取消。这不仅是管理规则的优化,还体现出一种“管理哲学”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今年三月起还专门为在职女骑手提供保障期为一年的“女性重疾险”,并且包括两癌筛查。
第三层为工作福利网,为的是进一步提升职业体验与归属感。
据了解,全国有5.2万个骑手驿站、普惠的工作餐补贴、与物业合作推出的骑手友好社区……这些措施看似琐碎,却实实在在地改善了骑手的日常工作体验。
它们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保障不仅仅是钱,更是多个角度的尊重与关怀。
今年以来,骑手社保话题一直都备受关注,不断登上热搜。美团骑手社保的整个模式演变过程我们也是一路看过来的——它没有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而是强调渐进式的改善,也不局限于自家平台,而是惠及整个行业。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经过各平台共同的努力,骑手这个曾经典型的“零保障”职业,现在的收入以及保障水平都已经跻身蓝领群体中的第一梯队。
《2024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蓝领群体规模达4.25亿人,平均月收入达到6150元,较2023年的6043元微增1.77%,其中月嫂、货车司机、外卖员月收入水平依然位列前三,月收入均突破7000元。
相较于传统的高薪与稳定,Z世代蓝领更倾向于选择灵活度高、技能成长空间大的岗位。其中,骑手的职业保障在蓝领群体中属于第一梯队。
当外卖骑手的保障水平实现对多数蓝领同行的超越时,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个职业的地位提升,更是一种适应数字时代新型就业关系的保障模式的诞生。
可持续的样本
“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互联网产品思维,被用在了美团的社保体系的设计中。
在社会保障领域,最危险的往往不是“不做”,而是“做不久”。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案例:某个企业高调宣布为员工提供优厚福利,几年后却因成本压力悄然取消。对数百万骑手而言,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远比开创性更重要。
美团的方案之所以值得关注,在于它建立了一个多方共担的成本结构:平台补贴一部分,骑手承担一部分,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同时,美团采用了“基础+可选”的菜单式保障:基础部分全员覆盖,进阶部分按需选择。
这种设计既控制了总体成本,又满足了不同骑手的个性化需求。在社会保障领域,轰轰烈烈的开端不如细水长流的坚持。
过去几年,美团在骑手保障上没少挨骂。有人质疑保障力度不够,有人批评进展太慢。这并非美团不作为,而是作为行业老大,必然会面临比其他平台更多的关注,也承受更多的质疑。同时,美团极度务实严谨的风格,“先试点后推广”的渐进式路线,也容易在舆论竞争中落下风。但美团始终没有为了公关效果去打造一个“社保样板间”——选择某个城市、某些骑手,提供远超行业水平的完美保障。
这种克制背后,是对灵活就业本质的深刻理解。外卖骑手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少数人的顶级保障,不是供人参观的“样板工程”,而是大多数人的基础保障,是实际可得的真实福利。
美团宁愿被骂“保守”,也要坚持普惠路线,因为灵活就业群体的核心诉求就是“普惠”和“易得”。一个再好但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的保障,对这个群体毫无意义。
截至目前,美团已初步建成了覆盖全部骑手的多层次福利保障网,预计将覆盖数百万人。这在全球范围内无先例可循。
对于中国超过2亿的灵活就业者来说,美团为骑手构建的这套保障体系,其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完美,而在于它证明了一件事:在传统的“全有或全无”社保模式之外,还存在一条更加务实、更可持续的中间路径。
这套模式或许还不完美,但它成功地将“公平普惠”与“商业可持续”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它为解决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直播主播等更广大灵活就业群体的保障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真实样本,而非“样板间”。
回望历史,改革的诸多成就,无不是通过这种“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的务实路径取得的。从“零保障”到“有保障”,再到“好保障”,这条路依然漫长,但第一步已然迈出。
封面为顾芗·AI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