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重磅亮相2025上海城博会!

2025-10-31 15:13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亮相2025上海城博会

绣出宜居城市新画卷

10月30日,以“智慧赋能城乡建设 绿色引领低碳发展”为主题的2025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开幕。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领域的领军企业,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上海隧道、城市运营携其在城市更新、数智赋能、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一系列科创成果与标杆项目重磅参展,以“全产业链赋能更新,低碳数智创造价值”为主题,全方位呈现城建人以科创之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绣出的“未来画卷”。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宗明,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小宏,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外事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喆,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市住建委主任王桢,市建交党委副书记徐志虎,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崔明华等领导专家赴展区巡馆参观。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党委副书记陈烨、总工程师姜弘陪同参观并作介绍。

上海各主流媒体对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在城博会中展示的城市更新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先进理念做聚焦报道。

10月27日,在2025 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 “数字治理与创新城市” 主题会议暨全球城市论坛上,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应红提出 “精致城市 精治城市” 发展理念。精治城市建设关键在于精准评估、数智赋能、蓝绿融合、人文包容与数字运营。未来,城建设计集团将持续推动城市以人本为核心,强化数智治理、多元协同与生态保护,让智慧城市底座与精致城市追求深度融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届展会上,隧道股份展位吸引了全国城市建设运营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前来观展。从路网、管网和轨网“三网”更新改造,到城市体检、片区更新,隧道股份集中展示其在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领域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前沿技术成果,获得了行业各方的关注与好评。

全国首家城市基建更新中心

展会上,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展示了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领域”的省部级城市更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城更中心背靠隧道股份领先的基础设施更新技术优势与生态圈资源集成能力,通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和行业重点技术整合,为上海及全国各地城市提供基础设施更新领域创新策源、顶层设计、理论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工程策划实施服务,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智慧建设、施工建造、运营管理以及投融资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综合能力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可示范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技术体系,填补行业空白。城更中心致力于攻克城市基础设施老化与更新中的共性及关键技术难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从“诊断”到“治疗”的全套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将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民友好等先进理念融入规划设计,助力推动城市更新从单体建筑改造向系统性、智能化升级转型。

诊断——

城市更新的价值赋能

路网更新:

上海内环高架“年轻化”工程

始建于1993年的中国首条城市快速路换线-上海内环高架,最初由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设计至今已“服役”超过30年。2022年至2025年期间,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再度以“更新牵头方”身份,与隧道股份路桥集团、城市运营等一道,集成全产业链优势,全程参与了全国首个城市核心区域高架基础设施进行的大规模升级试点工程--上海内环高架“年轻化”1至4期提升改造工程,以“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理念,面向设施未来40年健康运营及市民体验,对设施长期服役出现的结构损伤、设施老化等安全性问题及智能化水平、运营品质进行整体提升,成为国内“安全可靠、高效畅达、智慧服务、环境友好”与“可控、可感、可追溯”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样板工程。

管网更新:

智能诊断与科学修复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构建“感知-决策-执行-反馈”闭环的城市水系统“规建管养"一体化平台,通过整合多源异构数据,打通不同业务流程,实现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全流程一体化,通过数字沙盘推演,实现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决策转变,通过智能诊断,科学更新排水系统,守护城市“生命线”。

轨网更新:智慧赋能“后地铁时代”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参与了上海、北京、天津、成都、杭州、南京、合肥、贵阳、乌鲁木齐、苏州、常州、徐州、嘉兴、宁波、印度新德里、菲律宾马卡蒂、新加坡等近20个城市110多个车站,240多km区间的工程设计及300km的地铁线路咨询工作及更新,具备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为“后地铁时代”提供既有运营线路提质增效、既有车站焕新改造、地铁运营维保以及隧道病害修复等全方位服务,让城市更焕新、让出行更安全、让建设更智慧。

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

G15嘉浏段拓宽改建

隧道股份城建投资建设、城建设计集团设计、城市运营运维、上海路桥承建的上海第一条BOT方式建设的高速公路,发挥隧道股份全产业链优势,采用建设、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的“嘉浏模式”打造了“绿色低碳、高效畅通、数字智慧、环境友好”并具有上海特色的既有高速更新样板工程。突发事件识别率提高14%,处置平均用时减少28%。

桃浦绿地改造

该项目打造从重污染工业用地到活力生态“绿洲’上海北部中心城区生态修复典范,“自然 +文体+商业”多元生态绿地连通,缝合城市的立体绿洲设计,荣获国际ASLA综合设计类荣誉奖,2022年“美丽中国优秀案例”、2023年“上海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滴水湖车站更新

滴水湖地铁站枢纽改建工程打造迈向未来的世界级滨湖门户,实现从从交通枢纽变身到世界级会客厅,是全国首个既有地铁站立体化更新典范工程,实现出站见湖,沉浸观景,打造零换乘”智慧综合枢纽。

焕新——

科技重塑城市基本盘

能源隧道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在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赋能下,研究能源隧道技术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应用,推动上海市首条能源隧道的应用。通过埋设在隧道结构中的换热系统,在夏季将建筑物的热量存入地层中,同时为建筑提供冷气;冬季则从地下提取储存的热量用于供暖,并将冷气回注地下,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深埋轨道交通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首创的深埋轨道交通连续沉井法技术,针对当前核心地区改造成本高,施工占地大,建设周期长等关键问题,创新采用地面整体浇筑技术,最大程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干扰,显著提升施工安全,是实现经济效益、绿色建造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关键保障。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城建设计集团设计的嘉兴市域铁路枫南线曹庄站,为全国软土地区深埋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并获央视新闻专题报道。

城市更新新材料

城更领域低影响建造代表系列材料

地聚增强复合砂浆材料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首创研发地聚修复材料,修复告别“开膛破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助力城市排水管网更新升级。即修即走,可见可控无干扰,施工周期缩短约60%,全程无噪音、无扬尘。给管道穿上"金钟罩",修复后的管道使用寿命延长至20年以上。

建筑垃圾再生流态回填材料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解锁城市代谢新密码,研发建筑垃圾再生流态回填材料,填补自密实回填领域技术空白。对比传统回填材料,能够降低回填综合成本约25%、缩短回填工期约40%,后期维护成本降低约70%。

新型降噪路面材料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通过国际领先的降噪技术,打造“耳畔宁静”的城市环境,助力宜居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定制城市高架综合降噪方案,全频率降噪达 4~8 dBA,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理——数字系统激活城市机能

上海首个“AI定制需求响应式”公交平台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以AI动态路径规划技术实现“拼单定制”理念,重构园区“最后一公里”出行服务范式,研发“智捷易行”响应式公交系统,深度融合线上预约与线下智能调度,以精准匹配、随需而至的公交服务助力提升乘客通勤幸福感与园区吸引力水平。该技术已先后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临港、奉贤等场景投入使用。

人因工程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除关注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外,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人的感受”融入轨交、建筑等新一轮更新设计里,通过建筑性能仿真,指导有效的环境优化决策方案,让空间环境更智能、更宜人。与清华大学合作研究公共建筑环境人因工程关键技术,在高峰超80万/日的全球顶级客流枢纽人民广场地铁站项目中,通过AR引导标识系统、灯光引导系统,重构视觉引导与动线系统,预期分流决策响应提升30%、人员换乘效率提升10%。

低空经济

低空交通规划: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擘画低空交通蓝图,引领立体城市未来,打造首条商业化跨海低空航线,并主导制定上海首个《低空起降场布局指南》,为上海、成都等地打造低空经济城市综合体规划,以全产业链力量成为先锋企业。

无人机巡检: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是目前国内最早开展轨道交通保护区安全巡检技术创新实践的企业之一,目间已构建一套以无人机巡检为核心,融合A!识别与协同管理的智慧巡检体系,为上海、贵阳、成都等地轨道交通保护区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智慧合杆

综合杆工程,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根治以往道路两侧各类杆体林立、标识杂乱的“城市蜘蛛网”乱象。通过系统性整合,将原本分属不同部门的杆体,集约化地集成到一根综合杆上,还城市清爽天际线。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