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调研速递|凯莱英接待国泰海通证券等200余家机构 新签订单双位数增长 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13-14亿

2025-10-31 18:12

10月31日,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莱英”)以通讯方式接待了国泰海通证券、浙商证券华泰证券、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等200余家机构的特定对象调研。公司首席运营官张达、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徐向科、投资者关系执行总监夏璐就2025年Q1-Q3经营情况、新签订单、产能规划、新兴业务发展等热点问题与机构投资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投资者活动基本信息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特定对象调研
时间 2025年10月31日8:00-9:00
地点 通讯参会
参与单位名称 国泰海通证券、浙商证券、华泰证券、太平洋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国盛证券、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中银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3W基金、富达基金等共计200余人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 首席运营官 张达先生、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 徐向科先生、投资者关系执行总监 夏璐女士

核心要点解读

Q3新签订单双位数增长 新兴业务成增长引擎

凯莱英在调研中披露,2025年Q3新签订单保持双位数增长,且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提升。分业务板块看,新兴业务表现尤为亮眼,其中化学大分子业务、生物大分子业务新签订单均保持强劲增长,为2026年收入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公司表示,从近期询价活跃度及重点项目跟进情况判断,Q4新签订单趋势向好。

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13-14亿 重点倾斜新业务领域

在产能规划与资本开支方面,凯莱英表示,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在13-14亿元,较2024年有所上调,且主要向新业务领域倾斜,2026年资本开支将进一步增加。具体来看: - 小分子业务:天津厂区多个API项目获批上市后产能紧张,已启动API产能扩充;东北厂区产能利用率处于行业正常水平。 - 新兴业务:化学大分子领域,payload linker产能紧张,正持续扩建天津新产能;寡核苷酸业务产能下半年高位运行,新增产能预计2026年落地;多肽固相合成总产能预计2025年底达44,000L,第三栋多肽厂房建设已启动。生物大分子领域,上海金山产能饱和,奉贤基地抗体产能已投产,ADC新产能年底投产。制剂CDMO业务天津厂区预充针和卡式瓶产能陆续投产。

新兴业务毛利率持续改善 2026-2027年有望逐年提升

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凯莱英新兴业务毛利率达30.6%,较去年同期提升10.6个百分点。公司指出,随着新兴业务规模效应释放,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6-2027年新兴业务毛利率将逐年增长。从收入结构看,化学大分子业务中多肽收入占比超50%,寡核苷酸和payload linker为主要构成部分;国内外占比方面,多肽业务将逐渐转向海外为主,寡核苷酸海外收入占比逐步提升,ADC业务仍以国内为主。

2025年营收预计增长13%-15% 新分子业务成核心驱动力

关于业绩展望,凯莱英表示,基于在手订单及项目进展,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实现13%-15%的增长,2026-2027年增速将逐年提升。核心驱动力来自化学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等新分子类型业务的快速增长。此外,国内业务收入占比预计持续提升,主要受益于国内创新药市场回暖及客户项目出海需求增加;期间费用率将呈现下降趋势,整体费用增速预计低于收入增速。

Sandwich Site亏损可控 大药企收入有望恢复增长

针对Sandwich Site运营情况,公司称其平稳运行并承接研发及生产订单,2025年对利润影响预计控制在亿元以内,未来随交付规模提升亏损将持续收窄。对于大制药公司收入增长放缓,凯莱英解释主要受美国市场部分客户小分子管线调整影响,预计客户业务调整完成后,相关收入将重回良性增长轨道。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