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毫米级空中芭蕾”破解铁路跨线桥难题

2025-10-31 08:07

(来源:中工网)

日前,由中铁六局北京公司参建的台安至黑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彻底结束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不通高速的历史。这条辽宁“十四五”重点交通工程的顺利落成,关键在于两座跨铁路转体桥的“精准转身”,中铁六局建设者以多项工艺创新,在繁忙铁路线上上演“毫米级空中芭蕾”,打通了全线最为关键的两处断点。

台黑高速是辽宁省高速公路网的关键纽带,一头牵起秦沈高速,一头接驳京哈高速,是贯通东北华北的重要交通动脉,全长33.89公里。主线需上跨沈山铁路、京哈铁路两大繁忙干线。其中,跨沈山铁路双转体桥总重1.13万吨,跨京哈铁路立交桥则要挑战1.15万吨重量81°单幅转体。

今年8月,转体施工正值暑运时期,京哈铁路日均通行超200列,作业“天窗”仅35分钟,而完成转体至少需要70分钟,单次封锁根本无法完成万吨级桥体大角度旋转,“超短天窗+繁忙铁路”成了工程最大拦路虎。面对极限挑战,建设团队靠创新破局。

针对跨京哈铁路、沈山铁路转体“超短天窗”的难题,施工团队首创“试转+两次分段接力转体”方案,8月6日先试转5°校准参数,7日精准转体65°,8日再完成11°收尾,三天接力实现81°无缝对接,既避开暑运高峰,又确保转体精度。如何保证转体间歇期桥体悬停安全是施工中的“牛鼻子”,项目部创新启用“悬停锁定技术”,采用4组精扎螺纹钢筋上下固定承台,搭配应力传感监测与24小时巡检,让万吨桥体悬停时“纹丝不动”。

科技赋能是工艺创新的底气。转体期间还采用智能化、信息化科技手段,运用北斗+GIS+BIM系统,实现了转体施工全流程的智能可视化。该系统能对转体角度进行精准到0.1°的实时追踪,对转速实施毫秒级演示,同时还能实时反馈大气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风力等参数,一旦出现可能影响施工精度的气象变化,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并自动生成调整建议,为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这场“空中施工”的成功,不仅为台黑高速按时通车奠定基础,更创下繁忙铁路干线跨桥施工的新范式。通车后,台安至黑山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至30分钟,年降低物流成本超8000万元,黑山农特产品外销、鞍山与黑山产业联动更有交通支撑。建设者用匠心与创新,在东北大地上书写了“天堑变通途”的新答卷。(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李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