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30 19:48
(来源:君实财经)
Meta将面临现金紧张,AI若疲软,英伟达和CoreWeave风险最大
Arete 分析师罗科·施特劳斯(Rocco Strauss)在接受CNBC访谈时警告称:$Meta(META)$ 可能在 2027 年面临现金紧张;若人工智能(AI)投资热潮退潮,$亚马逊(AMZN)$ 的业务结构最具缓冲能力;而如果 AI 投资或需求出现疲软,$英伟达(NVDA)$ 和 CoreWeave 面临的风险最大。
**主持人**:
好,那我们先从一个你认为在AI泡沫破裂这种情境下可能成为“输家”的公司说起吧。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你说的是 Meta。到底是什么让你对 Meta 如此担忧?
**嘉宾**:
是的,我觉得 Meta 确实存在一个问题。你看,他们一直在提 AI 助手,说有 10 亿用户的“曝光量”,但这并不等于实际使用率。相比之下,像 ChatGPT 或 Gemini,用户是主动去使用的。而 Meta 明年整个广告增长的故事,几乎全都押注在 Meta AI 助手的使用率上。
另外,他们至今还没有清晰的 Llama 模型商业化路径。更关键的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他们的运营支出(OpEx)和资本支出(CapEx)趋势——即使已经假设他们缩减了股票回购的节奏——Meta 实际上可能会在 2027 年耗尽现金,进入净负债状态。
与此同时,谷歌那边的情况完全不同。Gemini 正在全面渗透,几乎无处不在:不仅深度整合进自家产品,甚至可能成为苹果 Siri 背后的技术支撑,等等。
**主持人**:
好,你刚提到了谷歌,但你其实说亚马逊在这场潜在泡沫中“损失最小”。你提到他们的机器人投资,还有零售业务能起到缓冲作用。但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大力投入大语言模型(LLM),这难道不会让他们有被甩在后面的风险吗?
**嘉宾**:
你说得没错。确实,如果真的出现 AI 泡沫,亚马逊目前的暴露程度是最低的——他们没有 LLM 产品,而且在云业务中对 AI 的依赖也是大厂里最少的。但展望明年,情况会变化。他们自己披露的数据也显示,AI 相关收入将显著上升。我们认为 AWS 正在加速追赶,我们模型预测其增长能达到 21%,而市场普遍预期只有 19%。
不过,万一泡沫真的破裂,亚马逊确实拥有最广泛、最多元的业务组合——无论是零售、AWS,还是其他板块,都能提供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主持人**:
但反过来说,如果这根本不是泡沫,而是一场真正的技术变革,这样的公司反而会损失最大。毕竟他们不久前刚宣布裁掉 14,000 名白领员工。
**嘉宾**:
是的,而且我认为今年我们听到的这类大厂裁员公告,恐怕还不是最后一次。回顾一下 2022 年中后期,亚马逊当时正忙于应对零售仓储体系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结果完全错过了微软与 OpenAI 合作初期的关键窗口。他们比微软晚了两到三个季度,比谷歌云(GCP)也晚了三到四个季度才开始大规模建设 AI 基础设施。
但这并不是结构性的劣势——他们完全有能力后来居上。事实上,到 2026 年,他们在俄勒冈、宾夕法尼亚、北卡罗来纳等地的多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项目(比如 Project Rineer)都将陆续投产,每个项目投资都超过 100 亿美元。AWS 已经为这场追赶做好了准备。
**主持人**:
说到这儿,你在这份报告中还提到,很多大型科技公司其实并不是优秀的资本配置者。你举了 Meta 在元宇宙上的巨额投入,以及刚才提到的亚马逊过度扩张仓储设施的例子。我还想问两个你认为“最可能成为输家”的公司:英伟达(Nvidia)和 CoreWeave。这两家公司显然紧密相关。但问题是——每次它们财报发布,我们听到的都是“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看起来只要能多生产芯片,收入还能更高。为什么你反而认为它们可能是潜在的输家?
**嘉宾**:
我再强调一下:我们并不认为 AI 泡沫破裂是我们的基准情景,但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万一发生这种情况,各家公司的风险暴露程度排序会是怎样。
正如我之前所说,像亚马逊、可能还有苹果,属于风险最低的一档。但那些纯 AI 题材的公司——尤其是英伟达,以及更极端的 CoreWeave——它们的业务几乎完全绑定在 AI 投资热潮上。事实上,市场上对 CoreWeave 的可持续性已经有不少质疑。
所以,如果像 Meta 这样的大客户未来因为融资压力不得不削减资本开支,那就可能成为泡沫破裂的导火索。而像英伟达和 CoreWeave 这类高度依赖 AI 支出的纯概念股,就会首当其冲,损失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