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拆解小米方法论:家电工厂与高端化是必然选择

2025-10-30 18:42

(文/观察者网 张志峰)

一、小米的品牌高端化方法论

“小米品牌的高端化是毋庸置疑的。从2020年以手机为牵引开始做高端化,到SU7汽车,再到如今的大家电业务,小米有一套自有的品牌方法论。”小米大家电事业部总经理单联瑜在武汉智能工厂竣工投产当天,面对媒体提问时表示,高端化意味着能力建设,“怎么让我们的产品看上去贵有贵的道理,它值这个钱,这是我们一定要做的事情。”

2025年10月28日,武汉光谷,小米首座自建智能家电工厂里,银色机械臂在无人车间精准作业,磁悬浮物流小车静默穿梭,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每6.5秒,就有一台高端空调完成下线。

“这一速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一次性合格率稳定超过99%。”单联瑜的话语中,透着对这座智能制造标杆的自信。

这座占地5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的工厂,是小米继手机、汽车之后的第三座智能生产基地,也是其大家电业务从“代工依赖”转向“自研自产”的开端,或许更是其口中“能力建设”的关键一步。

核心秘密藏在“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台”赋予设备的“独立大脑”:当电路板锡盘出现0.1毫米的细微偏移时,AI视觉系统能实时识别并自动补偿涂膏位置,确保元器件接触面积达标;磁悬浮物流技术替代传统传送带,将工序传输时间压缩至6秒内;130多套AI视觉检测装备实现关键部件100%质检,从零部件入库到成品出库全程无人化操作,巨型蜂巢式仓库可密集存储14万台空调。

不过,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在为企业高端化提供高品质生产标准保障的同时,也带来部分消费者对其如何确保代工产品与自产产品之间质量稳定性的担忧。

对此,单联瑜解释称,首先,无论在武汉工厂还是代工厂,产品设计方案、关键工艺控制都是小米负责,供应链管理本身也是小米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其次,小米已经将澎湃智能制造平台赋能所有代工厂,核心的数据都是控制在小米手中,“代工厂做的产品怎么样,我在武汉就可以看到”。

单联瑜还透露,这些经过实战验证的智能技术,如130多套AI视觉检测装备,未来也将复制推广至产业链合作伙伴,推动全行业制造水平升级。

二、大家电业务五年内破千亿

高端化提速以及武汉工厂投产的背后,是小米大家电业务的迅猛增长势头。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大增66.2%,实现量价齐升——空调出货量突破540万台,同比增长超60%,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超50%;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25%、45%,均创历史新高。在线上渠道,小米空调已跻身行业第三,打破美的、格力、海尔的传统垄断格局,成为搅动市场的新生力量。

投产仪式上,小米明确了未来五年的雄心:大家电业务冲刺千亿规模,空调业务跻身中国市场前二,2030年跻身国内头部品牌阵营。这一目标并非空谈——武汉工厂的投产,使小米具备了年产能700万套空调的硬实力,叠加其线上渠道优势与生态协同能力,正从行业“挑战者”向“引领者”转变。

从14个月完成工厂建设的“光谷速度”,到6.5秒下线一台空调的“制造速度”,再到连续高增长的“市场速度”,小米正在用自己的打法改写大家电行业的游戏规则。

出人意料的是,对于行业目前最为关注的“价格内卷”话题,小米方面的回应也契合了其高端化提速的战略方向。

在投产仪式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就强调,小米进入家电领域坚持“做产业贡献者,而非破坏者;做产业进步推动者,而非价格战参与者,不参与行业价格内卷”。

“上半年行业价格战激烈,但我们扛住了冲击,坚持技术投入不参与内卷。”单联瑜的表述,同样与之呼应。

由此也难判断出小米的品牌方法论:每进入一个行业,先以超高性价比策略“掀牌桌”,通过拉低行业利润水平的方式让利消费者,从而占领消费者心智,快速抢占市场,再通过自建高端工厂、加大产品研发等方式进军高端市场,进一步夯实和提升品牌价值,从而实现品牌跃迁。

三、“小米生态”才是杀手锏

事实上,小米的“方法论”在前文基础上,真正的杀手锏来自于生态,其独特的“人-车-家”全生态布局,在国内全屋智能领域,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单就传统家电领域而言,小米的崛起已是让传统家电巨头都不可忽视的变量。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坦言“战术上重视小米”“正在学习小米”,反映出行业对这一新生力量的警惕。

而小米的底气,不仅在于智能制造的效率优势和独特的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营销优势,更在于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当家电行业从“功能满足”转向“智能互联”,小米以生态链构建的护城河,正在重构竞争规则。

换言之,依托小米生态链优势,其大家电产品以智能互联为核心竞争力,空调可与手机、电视、智能家居系统无缝联动,契合高端家电市场的增长趋势——2024年上半年,国内洗碗机、干衣机高端产品零售额占比分别达59%、31.8%,为小米提供了广阔空间。

而武汉工厂一期700万套空调的峰值产能、近140亿元的年产值,将为这份增长提供坚实产能支撑,北部园区未来还将扩建冰箱、洗衣机产线,完善全品类布局。

随着武汉智能家电工厂投产,小米在这里完成了“全球总部+实验中心+智能工厂”的战略拼图,形成覆盖“设计—研发—生产—验证”的完整产业闭环,武汉正式成为小米智能家居生态的“大本营”。

更深远的布局还在于,小米计划在光谷建设万人研发中心和大家电全球总部,将武汉打造为集研发、制造、运营于一体的产业高地。这一布局不仅契合武汉“光芯屏端网”的产业优势,更让小米大家电业务成为“人车家全生态”的关键支点——与北京汽车超级工厂、手机智能工厂形成联动,实现从个人设备到出行工具、家居场景的全链路覆盖。

“工厂不仅是制造枢纽,更是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的平台,将为用户提供全套智能家电解决方案。”单联瑜强调,“每一台从武汉出厂的小米家电,都是中国智造实力的注脚。”

在他看来,新一轮的千亿赛道角逐已然开启,这座智能工厂的投产,不仅是小米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家电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