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30 15:07
10月28日,康龙化成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营业收入36.4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3.44%,归母净利润4.4亿元,同比去年大幅提升42.52%。
在业绩说明会上,康龙化成综合今年前三季度环比、同比均有所改善的业绩表现,上调全年收入增长目标至12~16%。而更让市场期待的是,康龙化成还准备好了另一个增长“发动机”——同日公告宣布以13.46亿元收购佰翱得82.54%股份,将这家药物发现阶段CRO纳入麾下。
佰翱得是谁?在药明康德28亿元出售临床研究业务几乎同时,康龙化成买进一家临床前公司,透露出什么行业信号?
技术型CRO,潜能大爆发
提起佰翱得,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冷冻电镜。作为冷冻电镜商业化的先驱,佰翱得以复杂药靶蛋白制备为基础,以冷冻电镜解析技术为优势,提供药物发现科学研究服务,是国内领先以及全球少数几家具备从基因到冷冻电镜解析蛋白结构全方位服务能力的CRO标杆企业之一,由此也就形成了非常鲜明的业务和技术标签——结构生物学。
以结构生物学数据为基础的“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是当今国际通用的新药研发手段。SBDD从药物配体和受体的三维结构出发,根据构效关系直接和间接地设计药物,能够显著提升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效率。
德勤研究报告显示,美国一款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高达15.4亿美元,从启动研发到获得FDA批准上市平均需要14年,而SBDD可以把研发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这是因为,在缺乏“药靶蛋白和小分子复合物三维结构信息“的情况下,科学家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化合物合成和生物测试,以建立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而如果能够获得蛋白晶体结构,科学家们就能够直观地观察到3D结构信息,这使得他们能够快速建立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从而大大减少合成化合物的数量和时间。
目前,人类蛋白组中的未成药蛋白约有19000个。随着未来结构生物学渗透率的逐步增加,对未成药蛋白的结构解析数量以及候选化合物数量均会进一步提升,解析蛋白和化合物间关系的需求也会持续增加。中国结构生物学CRO市场近年来已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7-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32%,预计2023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仍会超过17%。
Frost & Sullivan,PDB
如果说利用SBDD发现药物,就像身处一座尚未被充分挖掘的“金矿”,那么,用于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冷冻电镜技术,就是必不可少的“掘金铲”。在突破原子分辨率瓶颈后,这一技术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药物靶标蛋白及其小分子复合物的结构解析,有望比肩并最终超越晶体衍射技术,为药物发现打开新局面。
最直接的体现是,近年来,冷冻电镜的渗透率在全球每年新增结构解析量中显著提升,2017年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9.5%,远高于其他技术平台的增速。2024年,新增冷冻电镜解析的结构已达5,796个,约占总体新增结构的37.87%。
Frost & Sullivan,PDB
也因此,手握冷冻电镜技术的公司,近年来一直受到海内外CRO龙头的关注:如2020年赛默飞与德国Proteros合作成立“冷冻电镜联盟”,促进冷冻电镜技术在药物发现中的常规化应用;在国内,维亚生物、药石科技等分别与NanoImaging Services、水木未来等达成战略合作,将冷冻电镜这一重要技术纳入自身药物发现的“工具箱”。
就此来看,佰翱得正是结构生物学CRO市场中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凭借四大领先业界的技术平台,尤其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冷冻电镜服务平台之一,真正打通了从基因到结构的全流程能力:
第一,蛋白制备平台,具备在多种表达体系上进行重组药靶蛋白制备的能力,包括GPCR, SLC, Ion Channel, ABC Transporter等膜蛋白,每年稳定交付数千批次定制的重组蛋白,累计为数百家工业和学术机构客户提供服务,质量及稳定性业界领先,并且成功建立了多个药靶蛋白库,持续开发蛋白制备新技术;
第二,生物分析与化合物筛选平台,已建立激酶检测(ADP-Glo™分析、Lance TR-FRET分析)、荧光偏振分析、邻近闪烁分析、细胞检测(CellTiter-Glo®发光和MTT细胞活力测定)等多种体外生物学分析方法,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生物分析与化合物筛选服务;
第三,晶体结构平台,具备完备的蛋白结晶及结构解析能力,提供基于X射线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可以用于表位鉴定,以及蛋白质工程改造、基于结构或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服务等;
最后,其最重磅的冷冻电镜平台。实际上,佰翱得是业内筹建冷冻电镜平台“第一家”,不仅在2017年至2018年引进国际顶尖的冷冻电镜专家,打造国际领先科学团队,还装备了中国生物医药工业界第一台冷冻电镜设备,并由此成为全球首家推出从基因到冷冻电镜解析结构一体化服务的企业。目前,佰翱得自购并拥有8台赛默飞冷冻电镜设备,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冷冻电镜服务平台之一,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关键的结构生物学数据。
基于硬件实力和人才资源,佰翱得也成为冷冻电镜结构应用于SBDD的先行者,已在GPCR、Ion Channel、STING、NLRP3、PROTAC等靶标和体系上解析出系列靶标和小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并被客户用于直接的CADD/AIDD研究。佰翱得的冷冻电镜和晶体结构平台为AI/ML制药平台公司提供大量抗体抗原复合物结构数据,用于支持客户AIDD算法开发和验证。而且,佰翱得已开始布局下一代冷冻电镜应用市场,包括开发MicroED在蛋白晶体中的应用、cryo-ET在病毒和细胞等超蛋白体中的应用等。
基于这四大平台的硬实力,佰翱得在复杂药靶蛋白制备、广泛的X射线蛋白结晶、先进的冷冻电镜结构解析等方面建立了显著的技术优势,还搭建了结构与AI/ML融合的生物计算平台。
更重要的是,依托这些技术平台长期积累的大规模、高质量的实验数据,佰翱得打造了从计算机模拟设计到实验验证的闭环优化体系,形成了一站式新药研发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应用于小分子药物的SBDD,也有助于蛋白3D结构预测以及蛋白药物的工程化改造,可以说做到了“大小分子通吃”。
凭借诸多技术积累和优势,佰翱得已经与全球TOP20大药企中的15家 跨国药企建立了稳固的客户合作关系,助力多款新药研发进程,如携手罗氏首次揭示了非分段负链RNA病毒聚合酶L-L二聚化的结构基础,为相关抗病毒药物开发提供了新靶点,也证明了自身凭借SBDD能力助力源头创新靶点和药物开发的非凡实力。
强强联合,赋能药物创新研发
康龙化成并购佰翱得,一方是拥有深厚的客户与市场基础的全流程一体化平台型公司,另一方是具备对于前沿技术的理解与药物发现经验的细分领域龙头,可谓强强联合,为全球创新药企提供源头创新药物发现的“活水”。
一方面,康龙化成经过超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在全球市场拥有超过3000家客户,海外收入稳定超过80%。此次并购,康龙化成能够依托自身“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的服务平台的优势,在客户资源、企业运营等方面赋能佰翱得,助力佰翱得进一步触达更多全球客户,加速业务发展,将佰翱得的技术平台价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康龙化成在研发平台智能化上的布局,有望助力佰翱得进一步提升其生物计算平台技术能力,充分挖掘并释放其数据价值,最大化AI赋能新药发现的能量。近年来,康龙化成研发投入的一大重点,就是运用AI技术赋能“全流程、一体化”的研发服务平台,包括就生物科学业务打造高通量自动化分析平台、推进AI数据处理。2025年半年报显示,康龙化成已应用AI技术预测和筛选化学反应条件、提升生物大数据解析能力,而提高药物发现服务效率。
在此背景下,手握蛋白结构解析能力的佰翱得加入,能够进一步提高康龙化成AI技术平台的数据解析能力,锻造更准确的模型,可谓如虎添翼。
实际上,近年来多家国内外新生代Biotech与佰翱得达成合作,都是看重其数据和能力在AI制药领域的应用,如2024年3月Schrödinger与佰翱得达成战略合作,旨在以其X射线晶体学和冷冻电镜技术获得高分辨率结构,并整合到其计算平台上;此前,劲方医药、角井生物也先后与佰翱得达成合作,以其蛋白质表达纯化及解析平台或冷冻电镜技术赋能AI新药研发。
佰翱得以结构生物学为核心思路,手握冷冻电镜结构解析技术,正提供了AI学习药物设计的规则和高质量结构数据“原料”,再加上康龙化成AI技术平台的大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能力,有望推动药物发现由经验驱动转向“数据+结构”双驱动,显著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并提高对难成药靶点的突破能力,更高效地促进源头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这,或许正是此次双方携手所期待的药物发现新时代的蓝图。
2025Q3业绩说明会
就此来看,康龙化成此次拓展业务,与此前药明康德出售临床CRO业务,其实是在战略思路上殊途同归:在CRO行业回暖、龙头重回增长轨道的当下,行业实则进入一个更专注的新阶段,聚焦核心业务、核心优势,以新药研发的一线需求和前沿技术驱动新的整合和发展。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