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美股“七巨头”的泡沫究竟有多大?

2025-10-30 17:21

虽然华尔街并未宣布派对结束,但一切开始看起来似乎有点儿昂贵了。我们大概五年后就会知道。

文丨英国《金融时报》

如果你是一名基金经理,所谓“泡沫”是:a)带来了极高回报的资产;以及 b)你没有持有的资产。你的客户会问你为什么错过了它。不持有的一个充分的理由是该资产处于泡沫之中。而泡沫终会破裂。

不同寻常的是,连身处人工智能热潮核心的人如今也称存在泡沫。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认为我们正处在一种“良性”泡沫之中。支持Anthropic的General Catalyst风投公司首席执行官赫曼特•塔内贾(Hemant Taneja)直言:“当然存在泡沫。”而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近日在被问及AI泡沫时给出安抚性的回答:“我确实认为一些投资者很可能会赔很多钱。”

广告

高盛(Goldman Sachs)的看法如何?该行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彼得•奥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最新的观点是:“迄今为止……还不是泡沫。”

好吧,这份报告虽然已经出了几周,但最近又做成了幻灯片重新发布,在高盛的播客里被讨论,还被改写成面向大众的博客,所以Alphaville觉得值得再回顾一下。

有一组数据一下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将其做成图表与你们分享。

在这里,奥本海默将可能存在泡沫的“七巨头”与那些被普遍认定为泡沫的公司进行对比。以24个月远期市盈率来看,相较于2000年的科技泡沫、1989年的日本泡沫,甚至1973年的“漂亮50”泡沫中的最大公司,“七巨头”看起来并未显现泡沫化:

所以这里也没什么可看的——除了“网红股”特斯拉(Tesla)。

按市净率计,科技、媒体与电信板块已高于2000年峰值,但追踪股本回报率更高——或使这类估值对比失去意义。按三阶段股息折现模型估算的市场隐含股息增长仍低于科技泡沫峰值时期,尽管差距不大。

奥本海默指出,高股本回报率、净利润率以及巨额资本开支都支持“这一次确实不同”的观点。不过,高盛认为,将资金从对美国科技巨头的配置中分散出去也无妨——以防万一。

因为虽然华尔街并未宣布派对结束,但一切开始看起来似乎有点儿昂贵了。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FT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