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集体“瞄准”外企高管,国产仪器破解成长焦虑

2025-10-30 17:05

当韩志强博士(前沃特世、珀金埃尔默质谱专家)与王沁先生(前安捷伦、赛默飞销售管理老兵)相继加盟瑞莱谱,这桩国产科学仪器领域的“人才事件”并非孤立的企业招聘动作——它像一个精准的切口,剖开了当下国产仪器公司从“单点突破”向“体系化领先”迈进的核心路径:通过引入外企资深高管,补上技术深化与管理标准化的短板,为国产替代按下“快进键”

01.瑞莱谱“双轮补位”精准击中核心需求

瑞莱谱的“双星加盟”,每一步都踩在自身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也暗合了多数国产仪器公司的成长痛点。

韩志强:以“外企技术积淀”筑牢质谱应用壁垒

作为深耕色谱与质谱领域20余年的专家,韩志强博士的价值,恰恰填补了国产仪器 “从研发到落地” 的关键缺口。在沃特世、珀金埃尔默任职期间,他既做过一线技术攻坚,也主导过大中华区产品规划——这种“技术+战略” 的双重经验,正是瑞莱谱现阶段最需要的。

王沁:用“30年外企管理经验”重构销售服务体系

如果说韩志强补的是“技术端短板”,王沁先生则瞄准了国产仪器的 “市场端痛点”:很多国产公司能做出好产品,却因销售体系松散、服务响应滞后,难以打开高端市场。

王沁的加入将给企业带来标准化的运营逻辑:重构销售体系、完善渠道管理、优化客户服务流程,再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团队执行力。

02.“外企高管价值密码”成行业流行

从目前的科学仪器市场上看,国产仪器企业在腾飞的路上已经不再仅限于“低价策略”的价格战,而发展成“卷技术”、“卷设计”、“卷人才”乃至更底层的“卷管理”“卷体系”,“外企管理人才空降”就是这个趋势最好的践行。

瑞莱谱的选择并非个例。2024年以来,多个国产仪器细分领域持续上演“外企高管加盟潮”,每桩案例都精准呼应了“技术体系化、管理标准化、资源全球化”的核心需求,成为行业升级的鲜活注脚。

2024年4月,国产仪器企业傲图科技宣布任命前德国博世总部雷达研发负责人李明康博士为总裁。这一任命精准解决了国产高端仪器“技术原型难落地”的普遍困境——傲图科技虽凭借华为、苹果背景的团队快速推出技术领先的雷达产品,但缺乏汽车行业严苛的量产化、工程化经验。

傲图科技创始人牛力的评价一语中的:“明康博士带来了全球领军车载雷达企业的工程化经验,让我们的技术突破能真正转化为量产能力”。这正是外企技术高管的核心价值——他们不仅懂技术,更懂“技术如何适配产业需求”,帮国产仪器跳过外企曾走过的试错周期

2024年1月,万泰生物抛出重磅人事任命:聘任前贝克曼库尔特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姜植铭博士为总经理。这一决策直指万泰“研发强、商业化弱”的痛点——其HPV疫苗、新冠检测试剂等产品技术领先,但海外市场渗透率不足,国内渠道协同也待优化。

这种“外企成熟体系+国产创新产品”的结合,正是科学仪器行业技术型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正如行业分析所言,姜植铭带来的不仅是管理经验,更是丹纳赫系“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驱动”的运营逻辑,让万泰的研发优势能高效转化为全球市场竞争力。

另外,我们10月11日报道的福立仪器新近任命的董事长牟一萍女士,以及总经理尹红锋博士,他们的背后都是知名仪器外企2、30年的供职经验。

03.国产仪器为何集体“瞄准”外企高管?

瑞莱谱、万泰生物、傲图科技的案例背后,是整个国产仪器行业的“成长焦虑”与“升级需求”。当国产仪器从“解决有无”进入“争夺高端”的阶段,仅靠研发突破已不够——外企高管带来的“技术体系化”“管理标准化”“资源全球化”,正是国产公司突破瓶颈的关键。

技术端:从“单点研发”到“体系化落地”的刚需

过去,国产仪器的优势多集中在“单点技术突破”,比如某类部件的国产化、某款产品的性价比。但高端市场比拼的是“全链条能力”:从产品设计、应用开发,到售后支持,需要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外企高管恰恰自带这种“体系化基因”——像韩志强博士在跨国企业积累的“质谱应用全流程管理经验”,李明康博士带来的“车规级仪器量产标准”,能帮国产公司跳过“试错期”,直接搭建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服务体系,让国产仪器从“能使用”升级为“好用、耐用”。

管理端:从“粗放运营”到“标准化竞争”的必然

不少国产仪器公司靠“创始人驱动”或“研发驱动”起家,管理模式偏粗放:销售靠“人情关系”,服务靠“临时响应”,难以支撑大规模、高端化的市场扩张。

而王沁、姜植铭这类外企高管带来的,是经过市场验证的标准化管理逻辑:比如王沁的“销售体系重构与渠道分级管理”,姜植铭的“本土化合作与供应链协同模式”。这些体系能帮国产公司把“不稳定的优势”转化为“稳定的竞争力”,在与外企的长期竞争中不落下风。

资源端:链接行业生态,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外企高管在行业内积累的资源,也是国产公司的“隐形财富”——他们熟悉上下游供应链、了解客户核心需求、甚至能链接国际合作机会。姜植铭在 IVD领域的本土合作网络、李明康在汽车行业的全球供应链资源,都让国产仪器更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同时在国内市场打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闭环,加速国产替代的整体进程。

04.高管引进是国产仪器“升级的起点”

瑞莱谱、万泰生物、傲图科技的案例之所以值得关注,并非因为“挖来了外企高管”,而是因为它们展现了一种更成熟的逻辑:国产仪器公司不再是“盲目引进人才”,而是“精准匹配需求”——技术端缺体系,就找有外企技术体系搭建经验的专家;管理端缺标准,就找有跨国企业销售管理积淀的老兵;全球化缺链路,就找有国际巨头本土化操盘经验的领军者。

这种“精准补位”,正在成为国产仪器行业的新趋势:从最初的“模仿外企产品”,到如今的“借鉴外企体系”,再到未来的“打造国产标杆”,人才战略正是其中的核心纽带。正如瑞莱谱通过“技术+管理”双高管布局构建全链条人才矩阵,万泰生物借“丹纳赫系经验”打通全球化链路,越来越多的国产仪器公司也在通过类似的动作,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些案例更像一个信号:当国产仪器开始用“体系化思维”吸引和使用人才,当外企高管的经验能真正融入国产平台,中国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与品牌崛起”,将不再是单点突破的偶然,而是全链条升级的必然

关于瑞莱谱:

瑞莱谱(杭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临床质谱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硕博比例60%以上,拥有百余项软硬件及应用的核心专利,已建成杭州与苏州两大研发中心,且拥有超11000平米的GMP研发与生产基地。

公司自成立以来,于2021年完成中国第一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微量元素分析仪——Inspcetor SQ60的注册,并成功推向市场,得到国内医疗机构的广泛认可;于2024年完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原研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INSPCE 9000的注册,携多款覆盖临床质谱主流检测项目的小分子精准检测试剂盒进入市场,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加精准的基石级检测工具。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