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卡骆驰掘金中国“情绪消费”赛道

2025-10-30 14:10

由三位美国中年航海爱好者推向市场的洞洞鞋品牌卡骆驰(Crocs Inc.),如今意外成为了中国潮人圈的心头好。它的翻红,为那些在这个7万亿美元市场上苦寻与年轻消费群体建立联系的西方企业,提供了宝贵启示。如今的中国,消费潜力仍在。

一些企业从所谓的“情绪消费”中找到了机会。这一现象颇似化妆品大亨莱昂纳德·劳德(Leonard Lauder)提出的“口红指数”:当人们对未来感到不安时,会通过购买小物件来获得心理慰藉。

如今,情绪消费已在中国成长为一门蓬勃的生意,泡泡玛特(Pop Mart International Group Ltd.)、老铺黄金(Laopu Gold Co.)、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Inc.)等本土品牌是典型代表。而卡骆驰是少数能挤入这股浪潮的美国品牌之一。这在消费者愈发追求文化本真感的当下,尤显不同寻常。最新季度数据显示,卡骆驰在中国的销售同比增长逾三成,而北美营收则下降6.5%。

人们渴望从开启潮玩盲盒或品尝创意饮品中获得即时快乐。卡骆驰恰好成为这一趋势的受益者。卡骆驰的洞洞鞋可搭配各式各样的亮眼鞋花,从炸鸡造型到卡通形象,赋予穿着者个性表达的空间,也为社交媒体提供了大量可供分享的视觉素材。从广告语到代言人的选择,该品牌的本地化策略如此成功,以致许多消费者分不清它的来历。“卡骆驰为什么这么贵?”、“它是哪国的?”都成为了热搜词条。

市场研究机构Daxue Consulting的总监艾莉森·马尔姆斯滕(Allison Malmsten)对我说,中国消费者偏爱一切呆萌、俏皮或俗趣的东西。卡骆驰曾被贴上“丑鞋”的标签,如今这反而成了它走红的关键。穿着非常规鞋款已成为年轻人标榜个性、挑战传统的方式。

数十年来,西方企业从中国消费市场的高速增长中持续获利。但随着本土竞争对手崛起,部分外企逐渐掉队。

卡骆驰在克服多年低潮后,成功逆势突围。它于2006年通过经销商进入中国,初期虽取得一定成功,随后却陷入长期沉寂,加之美国市场的波动,形势一度严峻。约五年前,转机出现,恰逢该品牌聘请了演员杨幂出任代言人。其复兴路径或能为其他外资零售商提供借鉴。

星巴克(Starbucks Corp.)便是典型对照。它比卡骆驰早7年进入中国,率先将咖啡文化带入大众生活,并在此后25年里一路高歌。但随着本土竞争者的崛起,其模式开始失灵。新的品牌定价更低、创新更快。两年前,其中的佼佼者瑞幸咖啡取代星巴克,成为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咖啡品牌。有观点认为,星巴克的前中国区负责人难辞其咎,他太过照搬西方经验,未能及时适应本土市场需求。

另一家全力争取Z世代消费者的企业,是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LVMH Moët Hennessy Louis Vuitton SE)。2023年后,该地区销售额快速增长。

2025年夏天,路威酩轩在上海核心商圈推出了名为“路易号”的三层快闪展览,以邮轮为主题的时尚空间吸引了无数主播打卡,引发热议。参观者称其东西方交融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与全球同龄人一样,中国年轻人更看重体验而非消费。

中国依然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市场。制胜关键在于尽可能实现运营本地化。卡骆驰正是凭借这一点踩准了节奏,证明并非所有在华西方品牌都已失去光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