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金融街发布】大模型驱动的企业客户舆情风险智能分析体系——以科技创新提升信贷风险防控效能

2025-10-30 15:19

转自:新华财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认真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健全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提升风险识别、预警、处置能力”的要求,落实《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精神,坚持以金融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风险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基于自主可控的大模型技术,邮储银行创新性的构建了企业客户舆情风险智能分析体系,为提升信贷审批科学性、前瞻性和风控能力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传统信贷审批在舆情风险研判环节长期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信息碎片化,外部新闻、公告、司法文书等数据分散,内外部信息壁垒难以打通;二是判断主观化,风险研判标准不统一,信审依赖人工经验;三是响应滞后化,面对社交媒体时代的快速传播,人工检索难以及时识别潜在风险。为破解上述问题,邮储银行依托大模型的语义理解与逻辑推理能力,实现舆情信息的自动识别、抽取与聚合分析,显著提升舆情处理的时效性、全面性与一致性。

该项目以“新闻—舆情—企业”三级深度分析框架为核心,通过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语义聚合实现全流程智能研判:在新闻层面,自动从主流媒体、监管公告、司法文书等权威信息源发现与企业相关的报道并提取要素;在舆情层面,基于语义聚类与时间线对齐技术,整合碎片化信息,形成可追溯的事件链条,捕捉风险演化脉络;在企业层面,将事件与企业工商、股权结构、风险提示等内外部数据关联分析,生成企业及关联方风险画像,形成“外部舆情—内部数据—动态评估”的闭环分析机制。

依托邮储银行自主建设的知识管理平台和内网实时数据通道,体系实现内外部数据的贯通和融合,具备实时更新、全面覆盖、标准统一的特征,能够在信贷审批环节第一时间提供最新、最鲜活的风险信息,弥补传统舆情研判滞后、覆盖不足等短板。系统通过“标签+摘要+风险等级+时间脉络”的结构化形式智能推送舆情风险,建立“模型初筛+人工核判”的协同机制,显著提升审批决策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在应用层面,该体系实现了信贷风控从经验驱动向智能驱动的转变。一是实现智能化识别,通过大模型的语义理解和自动抽取能力,精准捕捉潜在风险信息;二是实现系统化研判,以舆情知识图谱为支撑,打通新闻、舆情和企业之间的逻辑关联;三是实现标准化决策支撑,通过统一标签体系与风险逻辑,减少主观偏差,提升审批一致性与可追溯性。

邮储银行企业客户舆情风险智能分析体系的建设,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推动金融科技赋能风控管理的具体实践。通过“大模型+舆情知识图谱”的融合创新,银行实现了从“被动识别”向“主动预警”的转变,探索出以智能技术提升信贷风险识别能力的新路径。未来,邮储银行将持续深化大模型、智能体和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风险管理全流程中的深度应用,完善舆情风险分析体系与动态预警机制,推动金融科技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