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复星医药拟联合华润系等设立10亿私募 复星安特金一年半亏1.8亿拟分拆上市

2025-10-30 07:51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

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业绩波动下,或将迎来第四家分拆上市公司。

  10月28日晚间,复星医药公告显示,公司拟筹划分拆控股子公司复星安特金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数据显示,近一年半来,复星安特金净利润累计亏损1.82亿元。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底的33.87%,升高至2025年上半年底的43.72%,半年时间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

  2025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延续了增利不增收的局面,实现营业收入293.93亿元,同比下降4.91%;净利润25.23亿元,同比增长25.50%。

  而且,截至2025年三季度底,复星医药货币资金达114.7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达20.28亿元;短期借款达164.47亿元,长期借款达94.31亿元。公司现金流较为紧张。

  不过,10月28日晚间,复星医药公告显示,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作为LP与其他11方投资人共同出资设立目标基金。目标基金计划募集资金人民币10亿元,其中:复星医药产业拟现金出资人民币1亿元认缴目标基金中的等值财产份额。

  公告显示,复星医药上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包括华润医药科技等华润方投资人,其他投资人包括成都重产二期基金、成都交子产业基金等。

复星安特金负债率增至43.72%

  10月28日晚间,复星医药公告显示,为更好地促进本集团旗下具备一定细分行业平台能力的控股子公司企业管治水平持续提升和稳健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本公司拟筹划分拆控股子公司复星安特金(系集团疫苗业务平台企业)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复星医药表示,建议分拆上市有利于复星安特金进一步扩宽融资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有利于本集团进一步深化在疫苗领域的布局,增强本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资料显示,复星安特金成立于2012年7月,注册地为四川省成都市,注册资本为8312.82483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王可心。

  截至本公告日期,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复星安特金约70.08%的股权、其他17方股东合计持有其约29.92%的股权。

  复星医药介绍,复星安特金及其控股子公司专注于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已搭建细菌性疫苗和病毒性疫苗的技术平台。截至本公告日期,其自主研发的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三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等产品已分别于中国境内获批上市;其自主研发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于中国境内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及24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于中国境内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亦已于中国境内获临床试验批准。

  根据复星安特金的管理层报表(合并口径、未经审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复星安特金的总资产为34.59亿元,所有者权益为22.87亿元,负债总额为11.72亿元;2024年,复星安特金实现营业收入9742万元、净利润-1.23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复星安特金的总资产为39.7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22.35亿元,负债总额为17.37亿元;2025年1至6月,复星安特金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净利润-5845万元。

  这也意味着,近一年半来,复星安特金净利润累计亏损1.82亿元。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底的33.87%,升高至2025年上半年底的43.72%,半年时间提高约10个百分点。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复星医药已分拆了复锐医疗科技和复宏汉霖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Gland Pharma于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及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

前三季营收降4.91%

  复星医药于1998年8月上市,公司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到医药商业领域。

  近年来,复星医药业绩并不稳定。

  2022年,复星医药营业收入达439.52亿元,同比增长12.66%,营收首次跨过400亿元大关。然而,同期,公司净利润达37.31亿元,同比下降21.10%;扣非净利润38.73亿元,同比增长18.17%。

  进入2023年,复星医药业绩甚至出现“三降”。

  2023年,复星医药营业收入达414亿元,同比下降5.81%;净利润23.86亿元,同比下降36.04%;扣非净利润20.11亿元,同比下降48.08%。

  2024年,复星医药营业收入达410.67亿元,同比下降0.80%。不过,公司同期盈利能力回暖,净利润达27.70亿元,同比增长16.08%;扣非净利润达23.14亿元,同比增长15.10%。

  2025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延续了增利不增收的局面,实现营业收入293.93亿元,同比下降4.91%;净利润25.23亿元,同比增长25.50%。

  截至2025年三季度底,复星医药货币资金达114.7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达20.28亿元;短期借款达164.47亿元,长期借款达94.31亿元。公司现金流较为紧张。

  近期,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拟筹划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

  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2021年至今,复星医药近5年间通过系统性资产剥离回笼资金超130亿元。

  10月28日晚间,复星医药公告显示,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作为LP与其他11方投资人共同出资设立目标基金。目标基金计划募集资金人民币10亿元,其中:复星医药产业拟现金出资1亿元认缴目标基金中的等值财产份额。目标基金设立后,将成为本公司之联营企业。

  公告显示,复星医药上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包括华润医药科技、华润医药投资、博雅生物东阿阿胶江中药业华润双鹤等均为华润方投资人,其他投资人包括成都重产二期基金、成都交子产业基金等。

  复星医药表示,本次投资旨在充分发挥本集团与华润医药各自在大健康领域优势,并结合成都当地产业政策和区位优势,积极拓展本集团在创新药、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及其他战略性新兴领域布局的渠道并获取投资回报。

  研发方面,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研发费用分别为43.02亿元、43.46亿元、36.44亿元和27.30亿元。

  近期,复星医药实际控制人郭广昌表示,复星布局医药的差异化路径是,一定要打造自己的全球研发、全球临床、全球销售能力,这是复星矢志不渝在做的,也是未来复星成长为全球大药企的一条根本之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