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16家LED头部企业发布Q3业绩

2025-10-29 21:35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LED产业在宏观经济波动中持续发展,呈现出显示与照明两大领域差异化发展的态势。在显示领域,Mini LED、车载显示和虚拟制作等新技术应用成为主要增长引擎,推动产业链企业业绩提升;而在照明领域,企业则通过布局储能业务、拓展特种照明市场等方式寻求新的增长点。以下将对主要LED企业的第三季度业绩表现进行分析。

木林森

木林森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呈现出营收微增但利润承压的态势。公司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59亿元,同比增长6.25%;但归母净利润为5560.67万元,同比下降44.72%。从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来看,累计营业收入达121.78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累计归母净利润为2.09亿元,同比下降42.36%。报告指出,利润下滑主要源于期间费用支出的显著增加。

业务方面,木林森持续深耕品牌照明与LED智能制造两大核心板块,通过“LEDVANCE”与“SYLVANIA”等品牌构建的全球矩阵,巩固其海外市场的渠道优势。公司致力于智能制造与全球销售网络的深度融合,产品体系覆盖智能照明、植物照明、光伏储能及空气净化等多个领域。

为提升全球布局和智能化水平,木林森在今年9月与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欧洲建设无人仓示范基地,共同探索全球智能供应链的升级。尽管短期业绩面临挑战,木林森正通过技术合作与供应链优化寻求突破。

艾比森

艾比森在2025年第三季度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10.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50%;归母净利润达到6904.8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38.55%。从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来看,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8.72亿元,同比增长5.66%;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增幅达57.33%,显示出稳健的盈利提升能力。

尽管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均,海外贸易纠纷与地缘风险交织,外部不确定性依然突出,但艾比森依托全球多区域的平衡布局,有效对冲了个别市场的增速风险。在国内稳经济政策多措并举的背景下,公司通过灵活的经营管理策略,在LED显示行业的波动起伏中实现了逆势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艾比森联合打造了全球单体最大的LED虚拟摄影棚,这一项目采用270度环形LED屏幕设计,直径约50米,高约12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其中屏幕面积约1700平方米,相当于4个标准篮球场,屏幕像素点数量达到约6亿级。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展示了公司在高端显示领域的研发实力,也为影视制作行业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了艾比森在LED显示行业的领先地位。

三安光电

三安光电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呈现出“营收增长、利润承压”的特点。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8.17亿元,同比增长16.55%;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60.10万元,同比下滑64.15%。单看第三季度,营收为48.30亿元,同比增长15.67%,然而归母净利润却出现8788.95万元的亏损。

利润下滑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集成电路业务中,滤波器、碳化硅等战略板块仍处于高投入期,尚未实现盈利,拖累了整体利润;二是本期获得的政府补助较上年同期减少,非经常性收益贡献下降;三是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化金额同比增加,同时贵金属废料销售的临时定价与市场价差异也导致投资收益减少。

尽管短期利润承压,三安光电的业务结构优化仍在持续推进。其传统优势业务LED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为营收增长提供了稳定支撑。此外,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5.77亿元,同比增长21.35%,体现了对前沿技术储备的重视。

兆驰股份

兆驰股份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稳健,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13亿元,归母净利润达3.39亿元。从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来看,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8.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亿元,展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韧性。

报告显示,公司业绩的稳步提升得益于上半年实施的海外生产基地扩产及供应链战略调整。这些举措有效保障了季节性高峰的供给能力,推动第三季度营收环比第二季度增长13.72%,较第一季度提升45.38%,实现显著改善。

在传统业务方面,兆驰股份海外生产基地加速扩产,年产能已达到1100万台,为三季度旺季交付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计划在第四季度进一步推进海外生产基地的智能化改造,通过技术升级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实现海外工厂的稳定运行。

新兴业务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2025年前三季度,LED产业链、光通信产业链和互联网视频运营平台等新兴业务表现突出,利润贡献占比超过60%,有效对冲了传统业务压力。其中,LED业务聚焦高端化转型,在Mini/Micro LED新型显示、车用LED等高端产品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并成功推出RGB Mini LED背光方案。

在光通信领域,公司400G/800G光模块已完成客户送样验证,2.5G光芯片成功流片,后续将推进量产以实现核心材料自主可控。同时,公司前瞻布局下一代光通信技术,加大对Micro LED光互连技术的研发投入。

大族激光

大族激光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14%;归母净利润达到3.7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6.51%。从前三季度的整体业绩来看,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7.13亿元,同比增长25.51%;但归母净利润为8.63亿元,同比下降39.46%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通用元件及行业普及产品、行业专机产品以及极限制造产品三大类别。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大族激光主要提供激光表切前道晶圆切割设备,以及焊线设备、固晶设备、测试编带设备等后道封测设备,同时还包括晶圆自动化传输设备,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LED等泛半导体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

关于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波动的原因,大族激光在报告中说明,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公司完成了对控股子公司大族思特的控股权处置,持股比例由70.06%降至4.55%,大族思特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该笔交易为公司带来了约8.9亿元的非经常性收益,使得去年同期净利润基数较高。若剔除该非经常性因素,公司本期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实际上保持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

总体来看,大族激光在第三季度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主营业务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达信

立达信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呈现出营收趋稳但盈利承压的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47亿元,同比微增0.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7亿元,同比下降54.35%。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19.0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814.73万元。

尽管面临行业需求低迷与竞争加剧的挑战,立达信通过核心客户群体的稳定与合作深化,保持了业务基本盘的稳定。公司主营业务清晰划分为照明业务与物联网(IoT)业务两大板块,并持续推进“品牌与代工双主业、国内与国外双循环”的发展策略。

为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特别是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立达信自2025年4月起启动“中转泰”专项,加速泰国基地的产能扩充。随着泰国基地第一阶段产能建设完成并逐步转入稳定运营,其对公司业绩的正面支撑作用已在第三季度开始显现。同时,公司积极发展自有品牌业务,并大力拓展海外非美市场,旨在构建更加多元、均衡的业务结构,以提升抗风险能力。

奥拓电子

奥拓电子在2025年第三季度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0万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显示出经营状况的显著改善。

从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来看,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30亿元,同比增长13.94%;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600万元,同样实现扭亏为盈,标志着公司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市场拓展方面,奥拓电子前三季度新签订单总额达6.93亿元,同比增长29.94%。其中,国内市场新签订单4.08亿元,增长20.89%;海外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新签订单2.85亿元,增幅达45.53%,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

关于业绩向好的原因,公司在报告中指出,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影视及广告等领域的新签订单增加。净利润的大幅改善则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营业收入规模的扩大;二是公司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了期间费用支出,同时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同比减少,共同推动了盈利能力的提升。这一系列积极变化表明奥拓电子的战略调整和运营优化措施正在发挥实效。

TCL电子

TCL电子在2025年前前三季度实现了全球电视业务的量额齐升。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累计电视出货量达2108万台,同比增长5.3%;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同期销售额增速超越出货量增速,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出货量为761万台,对整体增长形成了有效支撑。

产品结构优化与高端化战略是此轮增长的核心驱动力。TCL持续聚焦“中高端+大屏化”战略,成效显著。前三季度,65吋及以上电视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25.8%,占比提升至29.0%;75吋及以上产品出货量增长27.8%,占比达到14.3%,推动全球出货平均尺寸提升至53.6吋。尤为亮眼的是,Mini LED电视全球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153.3%,达到224万台,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在第三季度推出的SQD-Mini LED技术,通过万象分区控光和100% BT.2020广色域提升了画质表现。

从区域市场表现来看,全球化布局有效对冲了局部风险。国际市场成为主要增长引擎,前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7.9%,销售额同比增长12.7%。其中,欧洲市场出货量增长20.0%,Mini LED电视出货量增幅达124.1%;北美市场通过调整渠道结构,销售均价同比提升超15%,Mini LED电视出货量激增384.5%;新兴市场出货量也增长16.3%。相比之下,中国市场受行业阶段性调整影响,出货量同比小幅下滑4.1%,但Mini LED电视出货量仍逆势增长80.6%,产品高端化转型趋势明显。

综合来看,TCL电子通过技术升级和精准的全球化市场策略,在2025年前三季度成功实现了价值增长。

国星光电

国星光电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5.00亿元,归母净利润达3111.78万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贡献营业收入8.1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54.50万元。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分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外部挑战,公司各项业务仍稳步推进。

在技术布局方面,国星光电持续推动产品结构优化与技术创新。上半年,公司将RGB业务成功拓展至Micro LED显示面板领域,推动Micro超高清显示器件逐步起量,并持续完善户外高清显示产品线,强化在幻彩创意显示市场的竞争力。产能建设方面,MIP显示面板扩产项目有序推进,指示LED与光耦项目投产后实现产能翻倍,Mini背光与COB模组产线也已进入投产与产能释放阶段。

为支持后续发展,公司于710日推出再融资方案,所筹资金将重点投向Mini/Micro LED及显示模组、光电传感与智能健康、智慧家居显示、智能车载器件等关键方向。产品方面,高色域影视LED实现批量交付,自主舞台租赁器件成功登陆国际顶级演出舞台,MIP+模组+GOB一体化封装方案亦获市场认可。此外,公司于9月推出高可靠性侧发光CHIP LED系列产品,进一步拓展通讯设备指示灯市场。

在汽车电子领域,国星光电持续丰富车用LED产品组合,多款产品通过AEC-Q102车规认证,覆盖车外交互、智能座舱及车外照明等多种应用场景。公司基于车外交互技术开发的高对比度、高饱满度显示模组,已成功搭载于多家国内新能源车型,车用Mini LED背光产品亦持续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车载显示细分市场的优势地位。

聚飞光电

聚飞光电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07%;归母净利润为2.11亿元,同比有所回调,下降7.66%。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达到9.28亿元,同比增长13.9%,归母净利润为8681万元,同比增长7.5%,显示出盈利能力在第三季度有所回升。

作为国内LED封装领域的重要企业,聚飞光电今年持续深化在Mini LED背光领域的布局。上半年,公司积极扩充相关产线,并配合不断迭代的Mini LED背光解决方案,巩固了在主流品牌客户中的供应链地位。其中,为重要客户定制开发的Mini LED背光RGB高端电视方案已实现多型号量产,体现了其在高端显示配套方面的技术积累与快速响应能力。

在车载显示应用方面,聚飞光电也取得显著进展。其自主研发的车规级直显ISD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智己LS6ISC交互尾灯系统。该尾灯由超过2300个可独立控制的LED像素点构成,支持丰富多样的动态灯光效果,提升了整车的交互体验与科技感,进一步拓展了LED封装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高附加值应用场景。

综合来看,尽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略有下滑,但聚飞光电通过产品结构向Mini LED等高附加值领域优化,并在车载电子等新兴市场取得突破,为其后续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创维数字

创维数字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4.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4%;实现归母净利润8586万元,同比下滑63.7%。从单季度表现来看,第三季度业绩呈现回暖迹象,营业收入为23.6亿元,同比增长9.1%;归母净利润达到3227万元,尽管同比仍下降41.0%,但环比有所改善。

公司业务以光通信、数字化、超高清、虚拟现实、下一代空间计算以及汽车车载显示等前沿技术为依托,逐步构建起智能终端、专业显示和运营服务三大核心业务板块,致力于在智能化浪潮中巩固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1.57亿元,较年初的2.30亿元下降31.92%。这一变动主要源于惠州创维数字产业园一期项目顺利完成验收并转入固定资产,使得公司固定资产规模由12.13亿元提升至13.58亿元,标志着其产能布局进一步落实,为后续运营效率提升和业务扩展奠定了硬件基础。

综合来看,尽管前三季度整体业绩承压,但第三季度营收已恢复正增长,显示出业务调整初现成效。随着产业园产能释放和技术布局深化,创维数字有望在超高清显示、车载电子等赛道迎来新发展机遇。

蔚蓝锂芯

蔚蓝锂芯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58.14亿元,同比增长20.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2.05%。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0.88亿元,同比增长17.72%,净利润1.80亿元,增长57.17%。公司表示,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锂电池和LED业务盈利能力的同步提升。

在业务布局方面,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澳洋顺昌运营LED芯片业务,形成从蓝宝石衬底到CSP特种封装的完整产业链。为拓展海外市场并应对国际贸易风险,公司于今年8月宣布在马来西亚投资8388万美元建设LED CSP项目,预计建成后月产700KK芯片点测分选及CSP封装,进一步强化全球供应链布局。

卡莱特

卡莱特在2025年前三季度的经营业绩呈现出营收调整但盈利改善的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8%;而归母净利润则达到1338万元,同比上升14.4%。从第三季度单季表现来看,营业收入为1.37亿元,同比下降16.6%,但成功实现归母净利润530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11万元明显扭亏为盈,显示出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改善。

作为专注于LED显示控制系统和视频处理设备研发制造的企业,卡莱特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商业显示领域,在专业视听行业占据重要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LED虚拟摄影棚项目,为其提供了72台超级主控Z8t以及544台光纤收发器H10Fix,成功实现了120Hz刷新率、超高清画质、低延迟传输和HDR画面呈现等关键技术指标,体现了公司在高端视讯处理领域的综合实力。

在市场拓展方面,卡莱特于2025920日宣布调整"营销服务及产品展示中心"募投项目的实施规划,新增悉尼、马德里、米兰、汉堡、利雅得等国际城市网点,进一步完善全球营销服务网络布局。这一战略举措将有助于公司更贴近区域市场需求,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渗透力与服务响应能力,为后续业务增长奠定基础。

海洋王

海洋王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1.21亿元,同比增长2.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79.29万元,同比增长4.83%。然而第三季度单季业绩出现明显波动,营业收入为3.15亿元,同比下降14.81%,且净利润转为亏损3549.45万元,反映出公司短期经营面临一定压力。

在业务发展方面,海洋王采取双业务曲线战略,在稳固核心专业照明业务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互联照明平台和照明场景联动等新兴业务。公司通过深化管理效能提升,优化组织流程效率,并着力推动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崧盛股份

崧盛股份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765.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43.67%。从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来看,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94亿元,同比增长6.48%;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0.38万元,同比下降62.91%,反映出公司在上半年可能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

作为LED照明领域中大功率LED驱动电源的领先制造商,崧盛股份在保持主营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兴业务领域。近年来,公司战略性布局储能业务板块,通过子公司崧盛创新重点聚焦工商业储能及户用储能系统核心部件的研发与市场开拓,为公司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全球化战略推进方面,崧盛股份于826日发布公告,宣布以自有资金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崧盛进出口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新公司将主要经营照明产品、电子产品及相关设备的销售业务,这一举措是公司完善国际营销网络、深化全球布局的重要步骤,有助于提升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参与度和竞争力。

总体来看,崧盛股份在第三季度实现了显著的业绩反弹,净利润的大幅增长显示出公司经营效率的改善。通过"照明+储能"的双轮驱动战略和积极的全球化布局,公司正逐步优化业务结构,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民爆光电

民爆光电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微降0.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19.75%。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4.13亿元,同比小幅下滑0.34%;净利润为4304.47万元,同比下降27.91%,反映出公司当前面临一定的盈利压力。

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商业照明与工业照明两大核心板块,并积极向植物照明、应急照明、美容照明及防爆照明等特种照明领域拓展,形成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为增强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民爆光电于今年7月发布公告,宣布对原有募投项目进行调整,将部分资金转向"LED工业照明及特种照明灯具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新方向。为推进该项目的实施,公司计划通过土地使用权竞拍或股权收购等方式获取项目用地,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

在当前照明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民爆光电通过调整资金用途、加码特种照明产能建设,体现了其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的战略意图。未来,随着新生产基地项目的逐步推进,公司有望在工业照明及特种照明领域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注:本微信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