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30 08:3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欢迎索取完整AH基金配置数据库。下文选取了牛市进程中市场围绕基金配置最关注的话题,详细行业/个股分析请查阅正文:
1、Q3通过各类基金(主动/被动,权益/固收+)入市的资金规模约2700亿
从基金渠道看,上一轮牛市是【主动权益基金】 VS 这一轮是【固收+、ETF】。
9月各类型基金新增净流入约1500亿元。其中,非宽基ETF净流入超1000亿元(宽基ETF会受到监管资金影响较大),新发被动偏股基约超650亿元,新发主动偏股基金约300亿元,存量固收+净申购约300亿元,但存量主动偏股基金净赎回超800亿元。
与之对应的是,21年初通过各类型基金进入股市的资金规模约3800亿元,20年7月约3200亿元,15年5月约2700亿元,且上述时段都有连续数月大额流入情形,对比来看,目前居民通过各类资金入市的温度距离历史峰值尚远。
2、四大权益资金“蓄水池”的最新持股规模,分别在3万亿以上
截至25Q3,主动权益基金持股市值3.5万亿元,股票型ETF持股市值3.7万亿元,分别较上季度末增长6000-7000亿。
因更新口径的不同,截止最新25Q2数据,险资持股、外资持股规模也已超过3万亿。
3、至25Q3,有1/3的基金净值超过了上轮牛市峰值,但“接近水面/回到水面”后出现净赎回
虽然Q3指数大幅反弹,但主动权益基金份额下降8%。
相较于上一轮20-22年结构牛市,从净值创新高占比看,2025Q36509支存量主动偏股基金中,已经有2379支净值创新高,数量占比36.5%,规模占比37%。
在接近水位及刚超过水位时【-20%~10%】,基金有净赎回压力。净值创新高的2379支基金中,1636支Q3净赎回(占比68.8%)。从净赎回规模看,净赎回集中在净值比例0.7~1.1区间(净值修复&刚刚创新高)。
4、牛市思维下,相较于震荡市/熊市,单季加仓对于后续股价的指示意义下降
22年至25年Q1,公募单季加仓、增持最多的行业,下个季度股价表现欠佳、排名居后。
而25年Q2至Q3,随着牛市思维确立,上述震荡市的经验规律失效,这在三季度进一步验证了牛市成色——通信Q2单季加仓第一,Q3股价排名第一。
历史看,在21年之前的牛市环境中,尤其是19-21年茅指数、宁组合有明确产业趋势过程中,单季的增持若带来股价波动,也只在短期。筹码拥挤度抬升后,本质还是跟踪产业基本面的验证能否持续跟上。
5、如何看待电子持仓超过20%?TMT持仓超过40%?
随着经济结构的权重切换,历史绝对值很难做线性外推,相较于市值的超配比例更具有参考意义。
历史中一共有6次单行业基金配置比例达20%的情形,确实很难在这个绝对水平维持太久。
不过,不建议以绝对数值与历史对比。从超配视角看,当前电子行业基金配置比例为25.5%,单超配幅度仅0.8倍,与历史类似情形比并未处于高位(多次出现1-2倍以上的超配)。
另一个市场印象比较深刻的数据,茅指数配置比例的高点是20年Q4,配置比例43%、相较于流通市值占比超配约1倍,不过当时遭遇了基本面放缓预期。当前TMT配置比例40%,相较于流通市值占比超配约0.6倍,超配幅度也不算高。
历史情况,【基金高配+基本面Miss】共同出现,才是触发上述股价调整的原因。
6、不过,基金配置比例的离散程度确实处于2010年以来较高水平,这意味着四季度对于高/低位板块的基本面验证都变得更为重要
7、将A股港股打通,三季度行业的持股比例、剔除股价的真实加仓幅度
同时考虑主动权益基金对AH股配置情况,25Q3配置比例最高的行业为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通信、传媒互联网。
考虑剔除股价后行业实际增减情况,AH主要加仓电子、通信、商贸零售。
8、哪些行业公募筹码已经出清?
基金筹码落到投资上,由于当前仍缺乏动量效应(公募新发不足),主要指示意义在拥挤度、即哪些品类实现了公募筹码的出清。我们通过公募少(公募持股占流通股比重<5%)、仓位低(历史分位数<50%)、公募Q3加减仓来刻画,关注两档:
第一档(最优):公募少+仓位低+已经开始底部加仓(下图右象限)。
第二档(次优):公募少+仓位低+仍在减仓或未有明显加仓动作(下图左象限)。
这其中,结合基本面预期,我们主要推荐关注锂电材料、CXO的筹码出清+基本面困境反转。
9、剔除产业基金,全基对于赛道行业的配置情况
新能源底部爬升,食品饮料刷新低点,医药底部下降,半导体刷新新高。其中,新能源产业在全基低配1年半以上出现缓慢加仓的特征,这一趋势有望延续。
10、A股剔除股价因素,加减幅度最大的公司
风险提示:基金季报仅披露十大重仓股;灵活配置基金仓位不稳定等。
报告正文
一、资产配置:仓位维持高位,份额仍有赎回
25Q3普通股票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上行,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下行。普通股票型仓位相较于25Q2上升0.3pct至89.2%;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下行0.1pct至87.1%;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上升1.3pct至75.5%。
主动偏股基金整体持股市值上行,主要为股价上涨贡献,赎回压力仍存。
主动偏股基金整体持股市值上行21.7%,具体来看,普通股票型上行19.9%,偏股混合上行22.5%,灵活配置型上行20.6%。
基金份额出现下滑,基金份额整体下降7.6%,普通股票型基金份额下降5.1%,偏股混合型基金份额下降8.5%,灵活配置型基金份额下降6.0%。
二、板块配置:加仓双创,港股仓位高位回落
25Q3基金加仓双创、沪深300,减仓中证500。沪深300配置比例由25Q2的56.04%上行2.61pct至25Q3的58.65%(超配13.16%);对中证500的配置比例由25Q2的22.72%下降1.97pct至25Q3的20.75%(超配3.54%)。
创业板、科创板配置比例均上行。创业板配置比例由25Q2的18.96%上升4.76pct至25Q3的23.72%(超配3.98%);科创板配置比例由25Q2的15.36%上升1.96pct至25Q3的17.32%(超配7.46%)。
基金降低小盘风格配置。中证1000仓位下降0.61pct至11.86%(超配-3.48%),国证2000仓位下降0.83pct至13.77%(超配-7.81%)。
25Q3基金的港股仓位小幅回落至19.2%左右,仍在历史高位。港股重仓持股市值为3950.26亿元,占比19.2%,较25Q2下降0.8pct。
恒生科技基金配置比例继续回落,仓位从25Q2的9.33%下降0.23pct,当前25Q3达到9.1%。
考虑到并非所有基金均可以投港股,我们进一步测算能投港股的基金,当前港股仓位水平:全部能投港股基金25Q3港股仓位为28.3%。进一步剔除名字中注明(港股)的主题型基金,其余基金25Q3港股仓位为25.8%。这部分基金大多港股仓位上限为50%。
从港股重仓持股行业来看,传媒、生物医药、电子行业配置最高,Q3商贸零售、医药生物仓位抬升幅度最大。
港股公司维度看,基金重仓标的仍集中在传媒、医药、电子、商贸零售板块。
剔除股价因素,25Q3公募主要增配阿里、华虹、九方智投,减配小米、腾讯、美团。
三、行业配置:拥抱AI,布局新能源的困境反转
(一)行业概述:加仓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减仓银行、食品饮料、家用电器
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的绝对配置比例最高,Q3主要加仓电子、通信电力设备,主要减仓银行、食品饮料、家用电器。
25Q3配置比例最高行业的是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等。25Q3加仓最多的行业是电子、通信电力设备等,减仓最多的行业是银行、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行业。
进一步剔除行业指数上涨影响后,衡量真实的加减仓方向,Q3加仓最显著的行业为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减仓最多的是汽车、家用电器、国防军工。
从二级行业角度看,通信设备、消费电子、元件在Q3加仓最多,汽车、家用电器、国防军工在Q3的减仓幅度较大。
以行业所处的超配比例历史分位数衡量,目前超配比例处于历史90%以上高水位的一级行业主要是:电子、通信、钢铁。处于历史低分位的是计算机、轻工制造、社会服务、公用事业、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
目前仓位处于近10年以来90%分位数以上的二级行业如下表。其中,25Q3仓位处于100%分位数的是半导体、通信设备、消费电子、元件、航天装备II。
可以看到,公募基金配置在高分位数的行业,三季度股价的超额表现多不错。
二级行业仓位处于近10年以来10%分位数以下的行业如下表。其中,处于历史最低分位数的是房地产开发、家居用品、医药商业、食品加工、服装家纺、专业服务、旅游及景区。
从2025年三季度末来看,基金相对行业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二级行业超配了9个行业,超配幅度最大的是通信。25Q3基金超配幅度最大的行业:通信、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家用电器、有色金属、食品饮料、传媒、汽车等。
25Q3大多数行业配置比例相对于其自由流通市值处于低配状态。25Q3基金低配幅度最大的行业有:公用事业、建筑装饰、非银金融、环保等。
(二)科技:继续拥抱AI
科技是基金Q3加仓最显著的方向。电子和通信是加仓前两名,且幅度显著高于第三名。截至Q3,TMT仓位达39.8%,接近40%;电子仓位达25.5%;通信仓位也陡峭抬升至9.4%。
历史上,新能源产业周期中,仓位最高达到29.1%,接近30%。对比看TMT仓位已较高。但彼时新能源遇到产业周期+熊市的双杀。而当前的AI仍处向上周期、且市场处于牛市环境,我们认为不可简单类比,最佳策略是专注基本面。
科技内部看,AI算力是加仓最聚拢的方向。海外算力方面,主要加仓一线环节,如ODM、光模块、服务器、CCL等。二线环节分化,加仓铜箔、液冷、电源、光芯片。海外算力中,Q布在Q3的仓位仍处历史中枢水位。
国产算力方面,主要加仓芯片及上下游,包括CSP、芯片、连接器、晶圆厂。
数据中心上下游加仓不明显,如IDC、算力租赁、电源、ODM、柴发、交换机等。其中,减仓柴发和ODM。
除了AI之外,其他科技硬件方向——
主要加仓方向为:存储、果链、光刻机、FPGA。其余方向行业层面的加仓不明显(多在减仓),基金以挖掘α为主。
应用侧的计算机和传媒看——
计算机多数环节仍在减仓。传媒继续加仓游戏,港股互联网(除AI相关α)多在减仓。
其余科技资产中,机器人亦获加仓。结构上看,主要加仓绩优的T链龙头。
(三)赛道:布局电新困境反转
新能源Q3底部迎来加仓。大的产业链看,光伏、新能源车底部加仓,风电高位减仓。
具体细分来看——
风电:减仓业绩右侧的出口/轴承,转向加仓基本面底部/左侧的海风、电缆、风机。
锂电&储能:加仓高景气的储能(电池/系统/逆变器),以及开始布局锂电材料的困境反转(铁锂/电解液)。
光伏:底部开始加仓。且加仓的细分环节倾向不明显,主材以平铺为主,辅材加仓格局好的品种。
医药内部景气分化,因此一级行业层面的加仓仍不显著。
结构上继续加仓CXO。其中CXO仓位多仍处历史中枢附近,向上仍有空间。创新药内部分化,整体仓位维持高位。
军工Q3减仓,仓位重新回到2021年水位。
结构上,仍能维持加仓的主要是:军工新技术/新材料、军工电子、部分军贸α。此外,航发底部开始加仓。
(四)出口链:多数环节减仓,加仓工程机械等
出口链Q3整体减仓。最新仓位为4.2%。
结构上加仓:工程机械、叉车、扫地机、四轮车。其中工程机械龙头仓位仍在历史中枢附近。
(五)红利:继续减仓
基金Q3减仓红利,其中电力和银行的仓位都基本回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有色继续加仓。其中工业金属和贵金属仓位均在历史较高水位。
(六)经济周期类:仓位已减至历史低位
顺周期品种仓位已减至历史低位,包括食品饮料、地产链、服务业、国补链(家电/家居/车)等。
其中,对于部分反内卷相关的龙头,基金已开始尝试底部加仓。如涤纶长丝、普钢、消费建材、玻璃、物流等。
对于景气出现分歧的新消费,基金开始减仓。典型行业如宠物、个护、美妆等。
四、个股配置:持股集中度有所回升
25Q3基金重仓股中top10的持股比例约为22.56%,持股集中度较上季度回升。
新进入前十排名的重仓公司为中际旭创和工业富联,而小米集团和美的集团退出前十大。
剔除股价涨跌影响看,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25年Q3加仓最多的个股是工业富联、阿里巴巴-W和中际旭创等;
25年Q3减仓最多的个股是胜宏科技、小米集团-W、美的集团等。
五、风险提示
基金季报仅披露十大重仓股,反映的信息不够全面;灵活配置型基金中股票的配置比例不稳定;基金配置仅反映过去信息,对未来的指引意义有限;部分投资产业类的基金(如医药基金等)规模日益增长,会对行业配置数据产生一定影响。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9日
分析师:
刘晨明:SAC 执证号:S0260524020001
郑 恺:SAC 执证号:S0260515090004
杨泽蓁:SAC 执政号:S0260524070003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