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30 08:05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李彬
10月13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问道颐养城养老院见到刚刚用过晚餐的78岁老人周次娥。她操着一口湘音笑着说:“我老家是湖南永州双牌县的,在北京跟着儿子住了20多年,之前从没来过石家庄。从网上我们搜到这个养老院,3月20日我们全家来这里看了看,很满意,当天就交了定金。5月31日住进来,如今4个多月了,我还真没有后悔过,住在这里主要就是一个心安,心安的地方就是家嘛!”说完,她又大笑起来。
该养老院院长郑丽哲告诉记者,像周次娥这样从外地到他们这里来的老人目前有30多位,约占五分之一,最远的还有从呼和浩特来的。“这么近,那么美,养老到河北”在这个养老院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监管引领 行业齐行动
其实,上述故事背后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3家省级分行的大力支持下,问道颐养城所属的河北问道养老服务集团在周转资金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今年初,就获得了这3家银行银团贷款授信支持3亿元,大大缓解了企业的经营难题。
这充分得益于河北金融监管局对养老金融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记者从该局了解到,不久前,河北金融监管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老龄委等多部门协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支持养老机构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该局与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康养产业发展协调对接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并先后召开11次座谈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将养老产业纳入重点支持领域,优化审批流程,精准加大融资支持和保险保障力度;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文件要求,河北金融监管局在沧州、秦皇岛等地召开座谈会,与23家银行保险机构、7家企业共同探索企业年金及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思路;为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建立专门机制、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能力,河北金融监管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通知》,推动“险资入冀”布局养老产业、提出助力京津冀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等16项具体支持措施。
在监管引领下,国开行河北省分行积极支持老年人养护、康养基地建设、医养结合等领域,重点支持机构养老、银发经济等项目建设,累计授信22.5亿元;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建立22个康养项目清单,养老产业贷款增长3.39亿元;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2025年累计发放养老产业贷款近3亿元,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超7亿元;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为环京津某重点项目提供8亿元养老服务项目贷款额度,可承接北京养老群体1300人;交通银行河北省分行开发惠老展业贷、惠老助力贷、惠老融资租赁等专属产品,累计授信5.41亿元;人保财险河北省分公司近3年通过团体老年人意外险为近6万名老年人提供了超过37亿元的意外伤害风险保障;中国人寿的石家庄北方大厦城心机构养老项目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将为承接北京养老需求向河北疏解发挥积极作用;燕赵财险已累计为369万人次提供长护险服务,精准覆盖失能失智群众90.6万人次,累计支付金额达1.5亿元,切实减轻了失能家庭的照护负担。
地理便利 燕郊花先开
如果说,最能体现“这么近,那么美,养老到河北”这句话的,莫过于位于廊坊燕郊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以下简称“燕达”)了,仿佛整个燕郊都被这个项目感染着,横跨燕达一期、二期和三期的是思菩兰路,这条路的过街天桥上就有一排金色大字“这么近,那么美,养老到河北”。燕达里90%的老人是北京居民,年龄80岁以上的有5000多人。
据该项目财务副总监王金瑞介绍,他们一直以来和当地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支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我们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养老产业,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燕达不可能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单体养老院”。
工商银行燕郊支行行长亓玉辰告诉记者,得益于银企的良性互动,工商银行在这个养老院里还建有一个名叫燕东支行的网点,服务客户6100余人。该网点的“进驻式”服务养老社区颇受老人们欢迎。
其实,不只在燕郊,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高度重视养老金融工作,提出了以打造“环京养老金融服务示范行”的明确目标。据了解,这也是河北省范围内首家提出打造“环京养老金融服务示范行”这一明确目标的国有大行。
该分行制定了《工行河北省分行打造环京养老金融服务示范行工作方案》,全辖7家二级分行成立了养老金融委员会,不仅将养老金融工作纳入对各级机构的政治监督,在分行KPI考核中设置了专门的养老金融指标,还在《工行河北省分行养老金融综合评价管理办法(2025年版)》中围绕16个定量和定性指标对各部门、各分行进行评价通报。
为把上述措施落到实处,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逐一对接省发展改革委发送的《环京6市24县协同养老项目清单》,截至9月末,该分行支持了全省环京协同养老项目6个,融资余额超10亿元。
据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分行已经构建起覆盖“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金融支持体系,在养老金、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三个领域均有亮眼成绩。截至9月末,该分行各类养老金业务总规模突破610亿元,服务55岁以上长辈客群超1200万人,金融资产规模超5000亿元。
路虽远 行则将至
实事求是地说,“这么近,那么美,养老到河北”这句话2024年5月才被官方正式发布。一年多来,记者了解到,这条路走得不易,在养老企业融资问题上,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养老企业民营居多,财务规范性方面亟待进一步提高,这对素以严谨为本的银行来说,的确为难;另一方面,民营养老企业融资也有一些阶段性难题。业内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养老行业公认的资金回收周期通常是8-10年,根据物业基础条件和交付标准,每平方米投资大概在3000-7000元,一个2000平方米的养老机构加上运营初期的人员工资、租金、厨房建设等成本,整体资金需求在1000万元左右。而目前部分银行的项目贷款因为需要抵押或者担保造成的流程长、放款难度大客观存在,而信用担保的流动资金借款额度低、周期短,且不能用于装修改造,但对于养老企业来说,前期的装修改造恰恰是最需要资金的时候。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河北旅投和北京寸草春晖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寸草春晖”)合作在石家庄设立了两家名为寸草春晖的养老院,两家养老院营业以来,床位很快住满。
寸草春晖是一家在北京养老市场深耕多年的企业,先后多次参与国家有关养老行业标准的制定,在北京该企业主要是和首开集团合作,养老院的名字也多以“首开寸草”开头。之所以如此,寸草春晖副总常宏玲告诉记者,他们属于典型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即企业不持有重资产。因此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无资产作为抵押的问题,因而这些年来选择与国央企合作,也是希望通过国央企做全额担保进行融资,但近几年这条融资路径也遇到一定困难。
记者曾经先后走访了北京、石家庄多个寸草春晖的养老院,发现这个企业标准化程度高,属于容易“复制”的养老企业。该企业董事长王小龙表示,他们这样的轻资产养老企业前期投入大,离不开各类融资,希望银行能够针对这类企业出台适合的金融产品。
记者从河北金融监管局了解到,该局已经组织开展多轮养老金融的调研督导、项目走访,针对相关项目面临的融资困境,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立足自身定位、一企一策提供差异化信贷解决方案,支持养老机构和养老项目建设。据统计,截至6月末,全省银行业支持养老服务、康养设施等康养产业贷款期末项目个数542个、新增项目个数278个,期末授信金额180.03亿元、新增授信金额47.98亿元,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27.17亿元。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不断加大力度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创新产品、深化服务,为河北省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活水和保险保障,
相信在监管的引领下,“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将不会只是古诗里的描述,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养老到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