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老俞闲话丨在迷茫中成长,在热爱中追逐

2025-10-30 04:19

9月27日,北京江阴企业商会(以下简称:江阴商会)组织了以“青春聚力·月满情浓·京澄有爱”为主题的北京江阴青年学子金秋交流会,作为一个江阴人,也作为江阴商会的名誉会长,我自然参与其中,并和年轻人们做了一些分享交流,以下为分享的文字实录,欢迎阅读。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领导们,大家下午好!

特别开心,这次江阴商会组织的活动,除了北京的江阴学生,很多在天津、河北的同学们都来了,而且不仅有2025年刚刚入学的同学,还有已经毕业工作的同学。大家能够聚集到这里,表明了大家对家乡的信任和热爱。刚才大家在旁边拍集体照的时候我就说,这让我瞬间回到了45年前。45年前,我一个人用扁担挑着蛇皮袋,一头挑着锅碗瓢盆,一头挑着被子,坐了36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可以说是举目无亲,也没有老一代的江阴老乡和我们接触。好在当初我们那一届的同学中,也有三五个来北京上学的,我们之间会互相聚会,尽管依然很孤单,但就这样一路成长过来了。回头看,45年过得真的好快,好多当时的场景、情节都历历在目,而我们已经双鬓如雪。

江阴人是天生会做生意的人,如果有做生意的机会,江阴人一般都能抓住。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到现在为止,江阴作为一个县级市,GDP常常排在县级市第一、第二的原因。昆山很厉害,但昆山在苏州和上海之间,占了两个大城市的优势,江阴除了靠近长江,什么优势都没有,上面有无锡,左边有常州,右边有苏州,结果我们越挤越强大。我想这除了有政府的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江阴人的民心齐、民心刚,这也是江阴商会能在北京做起来的原因。

(交流会现场)

在过去十年,大家都忙着工作,没有把江阴商会做得太好。其实我们刚成立的时候,见过一次来北京上学的江阴大学生,我当时给这些大学生做了接近一个小时的演讲,后来就再也没做了,直到这次金跃良的出现。金跃良是国有大企业的老总,退休后特别孤单,没事干。江阴人不太容易消停。大家要知道,人60岁退休,其实一点都不老,就像现在网上叫我“俞少年”,我也觉得我正当年,除了恋爱不能谈,什么事情都能做。(笑)所以像金跃良这样充满活力、充满才华的人,他退休后总得有个平台去做事情,但国家有规定,他不能自己开公司,也不能到其他公司当顾问,所以他只能做江阴商会,结果没想到他一做,江阴商会又重新活跃起来了。这件事情证明了什么?事,是人做出来的。

(北京江阴企业商会会长金跃良)

一个地方的发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组织的活跃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得有好的带头人。比如王琪市长是江阴发展上的好带头人,金跃良是江阴商会的好带头人。但我完全不是,因为我真的没时间,因为新东方和东方甄选的事务还是很多的。所以后来大家说,毕竟你是徒有虚名,你就当个名誉会长,有时候帮着“忽悠”人更方便一点。我答应了,后来还挺后悔,因为我发现金跃良他们天天拿着我的名字去“忽悠”别人。(笑)

今天特别开心,因为见到了很多家乡的年轻人,也从大家身上看到了当年的我,看到了大家面向未来所拥有的想象、理想、激情,同时也伴随着迷茫、思考和探索,伴随着进入新环境以后的措手不及。这些都是我经历过的,回过来看,这就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坦率地说,我在北大五年,一直处于很自卑的状态,因为无论是英文水平,还是学识、文艺、体育,我都比不过我的同学,踢足球都是站在边上看同学踢,打篮球都是站在边上看同学打,我们班的女同学也都站在一起看,结果就成了她们看男同学打篮球、踢足球,我在边上看女同学。当然,我也没想到,后来年纪变大以后,我竟然成了户外运动的半个专业玩家,徒步、滑雪、游泳、骑马、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学一样像一样。

(滑雪中的我)

我在大学的时候确实充满了迷茫,而且我在大三的时候得了肺结核,一下就和同学们隔开了,我在医院里整整被关了一年,等我出来的时候,我的老同学已经是上一届了,新一届同学跟我还不熟悉,我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度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今天回过来看,北京大学说以我为骄傲,主要是我老向他们捐款。我80级和81级的同学,也都把我列为优秀毕业生代表,所以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也是会变的,当然最好是变得越来越好。

我在北大当老师的六年,奠定了我终生的职业基础——我突然发现我特别适合当老师。其实我在北大当老师的第一年,被同学弄得没头没脸。北大有一个传统,说老师上课点名让学生来上课,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侮辱。因为只有学生不愿意上课,你又强迫学生上课,才会点名嘛。如果学生都跑掉了怎么办?北大老师有自己的一套,说那是因为我讲课太深奥,学生听不懂。我当时讲课,既不深奥,学生也听不懂,因为我的表达有问题。所以一个班40个同学,最后跑得只剩下3个男生。我说你们怎么不跑啊?他们说,老师,我们觉得你实在太可怜了,如果我们再跑,怕你得精神病。(笑)

但我确实用了三年时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好老师。我最后一年在北大教书的时候,我讲课的教室都挤满了学生,而且不只是我们班里的同学来听,其他班的同学也来听,这也是后来我出来做新东方能成的主要原因。我从不会当老师,到学会了当老师,最后变成了被学生认可的老师,倒过来又被自己认可。我就觉得,大概我这辈子最喜欢的职业就是当老师,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依然在当老师。

(讲台上的我)

从北大出来后,我从零开始做新东方。第一个班招了13个学生,慢慢地,学生变多了,我就放弃了自己出国读书的理想,决定先把新东方做大,最后我和我北京大学的同班同学一起,在2006年把新东方做成了美国上市公司。这一路走来,从13个学生变成了几百万学生,从收入一年只有几万块钱,到今年新东方教育板块的总收入有300多亿,真是一段像梦一样的人生历练。

人生就是一场从迷茫走向自己逐渐知道大概要做什么的过程。人就这么过来的,所以大家拥有理想、拥有梦想、拥有热情,非常好。你们迷茫、痛苦、不知所措,也没有问题,因为这就是人生,这就是青春,这就是你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之上,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的人,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三点经验:

第一,要尽快确定你终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可以是在一个公司里去做,也可以是你一个人做。比如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他并没有成立一个小提琴公司,他就是一个人拉小提琴。他对拉小提琴热爱无比,这就是他终生的事业。去年我还和他联合办了一场在线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有一千万人上来看。书法家、音乐家、大学教授也都属于这个类别,比如我有一个大学同学,他从大学毕业开始,就只对莎士比亚感兴趣,现在在北京大学以教授退休了,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他几乎倒背如流,这就是他的热爱。

我们也会有很多热爱,比如我也有很多热爱,但有一个核心点没变,就是我喜欢教书,或者说我喜欢输出。要有输出,就必须不断吸纳,吸纳就变成了我学习的过程,输出就变成了我交流的过程。我每年用笔头输出的文字大概有一百万字以上,用嘴巴输出的文字大概能超过五百万字。我不认为我是一个老师,也不认为我是一个专家,我就是正常地和大家交流,并且带着周围一大批人进行输出,所以中国一些有名的作家、思想家、大学教授,跟我或多或少都有联系。

过了60岁以后,我有点想通了。人生过一天是一天,我们没有来世,也不可能有前世,我们只有今生,意味着今生今世你过好每一天,就等于过好了一辈子。当然我们作为人,肯定会把今天跟未来相联系,但不能为了未来牺牲今天,因为你并不知道你的那个未来到底能不能实现,所以即使是为未来奋斗的任何一天,也得让你觉得自己过得很合算。

过得合算肯定不是天天打掼蛋、喝大酒、躺平,过得合算是要有收获的,因为人就是收获的动物,要么是精神上的收获,要么是物质上的收获,这两者都会给你带来兴奋。你赚了更多的钱,肯定会给你带来物质上的收获和享受;你读了很多书,你能得到精神愉悦的享受;你旅行时见到了没见过的人,遇到了没遇过的事,碰上了一段你原来不知道的历史,你依然会有一种精神上的丰富,而人生就是要这样的丰富性。当然,你往什么方向走,由你来选择,我也见过一辈子只对钱感兴趣的人,但他只要不违法乱纪,他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自己创造财富,完全无可厚非。

我也有过非常喜欢钱的时候,在北大当老师的时候穷困潦倒,办了新东方以后,发现钱源源不断地来到了我身边。当时我还住在北大宿舍,天天把门一关就点钱。当时学生交的学费都是一块钱、两块钱、十块钱的,我就铺满了整张床数,点到晚上兴奋得睡不着。其实总共加起来也就一两千块钱,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要知道我当时在北大的工资一个月是一百二十多块钱。等到后来经济满足以后,我迅速开始追求心灵的充实和事业的发展,且始终围绕的是我的热爱。

所以有人问我,俞老师,你的事业是什么?是新东方吗?是东方甄选吗?我说肯定不是,因为在我心中,尤其在2021年后,整个新东方从市值2000亿人民币掉到10亿美元都不到之后,我迅速把内心中那些外在的东西清零了。所谓清零是什么概念?就是新东方倒闭了,东方甄选倒闭了,我可以继续心平气和地给大家演讲,且完全不会有任何心理波动。因为我知道,这样的事情不会影响我追求自己人生的充实性了,我的事业不是新东方,也不是东方甄选,我的事业是我有一个自由自在的身体,行走在世界上,阅读我想阅读的书籍,去看我想看的人,去见我想见的风景,并且把这些东西分享给别人。所以事业并不一定是要做个公司,也不一定是个实体,事业是你内心的一种激情和追求,我就要坚守在这个领域,这才是事业,越早找到这个东西,就越不会迷茫。

徐霞客之所以有旅游的激情就来自于他的高祖,就是爷爷的爷爷。他的高祖徐泾跟唐伯虎一起进京赶考,最后被判作弊,其实他们俩并没有作弊,但还是被皇帝惩罚三代不得参加科举考试。江阴人善于做生意,徐泾回去就开始做生意,唐伯虎不那么实在,他是个艺术家,落到最后还参与了宁王的叛变,差点被砍头,但徐泾就特别现实,做生意做成了一个有钱人。到了徐霞客这一代,其实徐霞客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但他已经养成了自由的心,所以在他心里,当官不是他的事业,更不是他的理想,所以他就拎着包上路了。

(徐霞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霞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从徐霞客最早期的游记算起,他的游记其实能有150万字,现在留下来的徐霞客游记大概只有60万字左右,据说是江阴抗清81日的时候,把他年轻时候的游记全部烧了,所以现在剩下的第一篇就是他5月19日抵达台州的那篇游记。徐霞客为什么会有成就?哪怕把双脚走废了,也为中国人民有意无意地留下了这么一部作品?其实他也不是故意留下的,因为徐霞客是知识分子,就像我现在走到什么地方也想写点东西一样。我写东西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流芳百世,就是自己写下来感觉很舒服。我想的是,如果我到了80岁,记忆力完全记不行了,我可以读自己写过的文字,回顾自己的人生。徐霞客留下来的世界遗产,也许也是无意之举,但这源于他终生的热爱。

终生的热爱太重要了,要尽早确定好。热爱可以不止一个,你可以有对于事业的热爱,这件事情能变成你的事业,最后能为你赚钱,养活你自己。也可以有业余热爱,这不一定能变成你的事业,但能成为你终生心灵和精神的依靠。比如我现在的业余热爱就是户外活动,它不影响我给学生教书,不影响我继续写文字,不影响我继续分享。

第二,你上大学之后,包括在大学期间,不要再以成绩为学习的核心,而是要学会真正的学习。如果你在大学四年,为了每门课像中学一样能够考到高分,那是浪费生命。在大学,你一定要有一门课跟你未来的事业和热爱联系在一起,这门课你不光考试要考得好,跟这门课相关的优秀书籍也必须读完,而且在这门课上,能用人工智能问的问题,你也必须努力探讨询问。而且,学任何一个学科,必须学到创造性的地步,否则一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很可怕,但也很可爱,对于没有创造力的人,人工智能就很可怕,很容易把你替代掉,但对于有创造力的人来说,人工智能就是你的“核武器”。

今年8月份,我行走内蒙古20天;9月份,我又行走了北疆20天。我直播的时候,网友都说,俞老师的历史知识、文化知识、地理知识怎么那么丰富,我跟他们说,我每天直播前,至少会和人工智能交流100到150次,那还能不丰富吗?我几乎在和全世界最聪明的人进行交流,面对这样一个可以随时交流且可能比大学教授还要厉害几十倍的系统,你能不去接触它吗?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真正的学习。

现在在大学听老师讲课,老师讲两个小时,最后再讲一个原理,这个原理你还不一定能听懂,还不如不断追问人工智能。我这样的文科生,昨晚在“老俞夜话”给几十万网友讲了一小时的人工智能,为什么我能讲?因为我有真正的老师,这个老师不是人,而是人工智能。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会不断追问式的对知识极致的探索,把人工智能变成你的朋友,变成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武器”,而不是让它来取代你。

这也涉及到你本身学识水平的提升,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尤其是有目的的学习就变得特别重要。我一年读150本书左右,加上我在人工智能上阅读的500万到1000万字以上的信息,这样才不会落后,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们的世界不在过去,而在未来。

第三,做一个放宽心、不计较的人,过人际关系极其简单的生活。这是自在、自由、潇洒、不计较、愿意吃亏,但慢慢部分意义上也能保护自己的生活。所谓的保护自己就是慢慢变得老练,但你的老练不是老于世故,而是在历练的过程中,你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干净、光明的天地,自己回顾一生的时候,至少没做过不可挽回的坏事。当然,犯错误是没关系的,年轻人肯定要犯错误,但故意去做不好的事和犯错误是不一样的概念。

当你进入商界,进入利益关系中,就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等着你,它们让你烦恼、让你痛苦,让你动不动就掉进陷阱。我几十年走过了一个个难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坦诚,坦然,不计较,不害人。如果我看到你在害我,我离你远点就行,我在大学的时候,从来没和同学吵过架,大学四年大部分时间都愿意为同学服务,我每个月剩下一两块钱奖学金,会到北大对面的长征食堂请同学们吃饭。我后来做新东方,到美国、加拿大一召唤,我的大学同学就毫不犹豫回来跟我一起干,因为他们觉得我是个好人。所以搞好你跟同学的人际关系,这件事特别简单,有一颗为同学服务的心,有一颗不计较的心就行。

不管你是E人还是I人,只要你是一个好人,未来有人做事业找合伙人,他肯定找你。万一你做成了事业,想找合伙人,你怎么找?比如我,我喜欢从小事看大事,那些在大学期间凡是借过我饭菜票不还的人,不管他有多大的才能,我不找他;在大学有好东西从来不跟我分享的人,我也不找。我做新东方找合伙人的时候,找的都是在大学对我特别好的同学,后来这些同学回到北京和我一起干了十年,全变成了亿万富翁。

总结来说,第一点是找到热爱,第二点是学会学习以及学会将人工智能变成自己的助力,第三是做一个干净、明白、开心的人。做个好人、做个善良的人、做个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热爱、追求自己的事业,坚定不移地和现代科技、现代知识相融相亲,努力进取,用自己的业余爱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带给你另一种心情。

总而言之,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迷茫、痛苦,到慢慢寻找到自己的爱好,寻找到自己的事业。在我60岁的时候,“双减”政策下来,当时我心中的想法是,我趁此退休,自己到处游山玩水,这对我来说是无比轻松的选择。但后来一想,30年的心血,还是舍不得啊,所以我和合作伙伴说,既然不能做教育,我们做点什么呢?没想到稀里糊涂做了一个东方甄选,现在市值也有300多亿港币,新东方也从只有10亿美金市值的状态拉回到了80亿美金。

时间关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江阴人有一种特点,不买账。老子不想跟你玩,就是不跟你玩,当初抗清81天就是如此。江阴之所以到现在为止有那么多上市企业,有那么多企业家努力进取,就是源于我们江阴人的精神。江阴人善于团结,所以江阴人一做就要做成大企业,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是眼光,是不买账,是民心齐、民心刚,这就是江阴精神。所以也希望同学们,未来不管你们走到哪里,不管未来你是回到江阴,还是在全世界独立创业,都希望你拥有江阴人的精气神!

谢谢大家!

俞老师您好,我是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量子电子学专业的25级读博生。您在演讲中强调,在大学里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热爱,并努力把它发展成自己的事业。我刚刚很认真地想了一下我热不热爱我现在的专业,答案是我觉得可以接受自己继续在这个领域钻研,但我好像并不热爱它。我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更多是因为我觉得量子概念很火,就业前景很广阔,我也很擅长这方面的专业课,所以我选择了它,并不是因为热爱才选择它。我想,一定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从事的事业可能并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面对这种情况,当你选择的道路并不是自己的热爱时,如何才能在这条路上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有时候人会陷入一种状态,尽管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那份工作,但那份工作会给自己带来安定的生活或者不错的收入,所以一辈子就这么做下去了。这当然无可厚非,因为大部分人就是这么过的,但我觉得对于一个希望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的人来说,还是可以做一些努力和尝试:

第一,如果你觉得你的专业在未来有非常好的前景,你也不讨厌它,你现在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做,那就看看你能不能喜欢上这个专业。比如我一直到今天都很喜欢教学,却并不喜欢管理,因为会涉及到各种人事关系、利益关系,但我之所以能做到今天,并且还做成了两个上市公司,是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把管理中的人事关系、利益关系处理好,我所有的基础可能都会被毁掉。所以,我不喜欢管理,但我依然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

第二,在现在的状态下,你要思考,如果你不做这个,或者不是那么喜欢,你能不能用比较短的时间去找到你真正喜欢的事,并且能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如果有,那就去做。我在北大曾经有一个学生,他最后差点疯了。考大学的时候,他父亲非要他考北大计算机系,但他特别喜欢中文,他一心一意想到北大中文系,到了大三,他要转中文系,父母不同意,我就把他父母和他一起叫到了办公室,聊了三个小时,最后父母终于同意让孩子学中文了。现在人工智能能取代80%中文相关的工作,但他依然做得很好,为什么?第一,他已经通过中文的学习获得了内心的安宁;第二,他已经出了第二本书,用自己个性化的小说来表达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尽管人工智能也能写小说、写散文,但它写出来的东西是没有个性的,人是由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历史构成的,当你把自己的故事和历史弄得很独特的时候,你的故事和历史就成了全世界独一份。

我最近在读李飞飞的自传,她16岁全家搬到美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痛苦,最后终于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读本科,成了世界人工智能顶级专家之一,这样一路走过来的故事是她自己独特的故事。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创造你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但前提是你要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个点,就像丘吉尔说的那样,要么你就喜欢他,要么你就学会喜欢他,如果你别无选择的话。有时候别无选择也可以做得很好,就像现在年轻人为什么那么迷茫?因为他们一方面面临选择,一方面选择又太多,所以构成了困顿的局面。

俞老师好,我2024年毕业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目前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读国贸和法学双学位。我目前对自己的专业比较满意,学得也比较开心,未来也有创业、创新的想法,您有没有什么心得和经验可以传授给包括我在内的想创业、创新的人?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学习的过程,但在起点阶段有几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你做的那件事是不是你真的很喜欢?假若这件事情做成了,会对这个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今早我还看了马斯克刚做的一个演讲,有人问他,现在人工智能能把未来孩子的工作都给取代掉,我们的孩子到底该怎么成长?他的答案跟我前面说的其实差不多。他说,第一,一定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个事情甚至不一定要赚钱。为什么?因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比如未来80%的工作都被人工智能取代了,但社会财富会因为效率的提升而不断增加,未来可能会形成一种局面——不论你是否工作,政府都会给你发钱。我们面临着一个过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时代,过去是机器代替人,人找到了别的工作,未来可能是人工智能加上机器能替代掉所有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你该怎么活?你该如何寻找自己的意义?这就需要你有个人兴趣,这个兴趣能给你带来作为人的尊严和意义感。第二,马斯克说,如果有了这样的兴趣,就尽可能去做一点对社会、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其实这个跟创业相关,创业有两点:一是做你的长项,你感兴趣,且你感觉深入进去,有可能能做成,而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二是你做的这件事情一旦做成了,对别人、对社会能有推动和进步作用。

第二个关键点,如果你本身还没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不建议大学毕业就创业。目前为止,真正大学没毕业就创业成功的人,基本都是科技领域的顶级牛人,不管是马斯克还是比尔·盖茨、乔布斯,包括中国做机器人、机器狗的那些科技公司等等,他们都是顶级领域的专家,且刚好这个领域跟现在的趋势相符合。所以如果你是除此之外的一般性创业,我还是建议大家通过加入创业公司或者大公司,观察、学习这些公司的运营,学会之后再出来创业。我之所以做新东方能成功,是因为我在北大六年已经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优秀的老师,且我在做新东方之前,用了两年半时间在别的培训机构积累经验,所以我做新东方能做成,是因为我有八年半的经验。我从北大出来做培训的时候只有28岁,做新东方的时候已经31岁了,但我40多岁就把新东方带上市了。你说晚吗?一点都不晚。所以别着急,人生有时候过得很快,但人生有时候也过得很慢,慢慢来,别着急,急事慢做。

第三个关键点,要有资源支持。如果你的父母是个亿万富翁,你创业失败也不用着急。我就鼓励我的孩子创业,先给他们二百万,花没了以后,如果有新的想法,我可以再给二百万继续创业,但这是因为我相对宽裕,而且这笔费用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要有资源,且这个资源最好是外来的钱,比如投资人投资等。

创业的时候也最好有一些人脉资源。我当时做新东方,什么都不具备,既没钱,也没人脉,但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你上来就要具备一定的资源,才能把事情做成,除非你就是到外面摆个地摊,如果你有能力摆地摊也能摆成大公司,也很厉害,刘强东当初不就是在中关村摆地摊,后来摆成了京东吗?所以也可以从零开始做,就是慢慢来,一点一点做,大概就是这样。谢谢。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