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30 03:08
“同源共脉,情系漳州。”14日至16日,为期3天的“台湾媒体青年漳州行”采风活动在漳州举行。旺旺中时、台湾联合报、台湾新闻云、中国海峡新闻社海峡新闻网、台湾人民报等台湾媒体参加此次活动,用青春视角记录探访漳州的发展变化。
14日,台湾媒体青年参访漳州古城,从北广场到太古桥小吃街,从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到非遗展示馆,他们穿梭于古街巷陌,感受着漳州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在徐竹初木偶艺术馆,橱窗里陈列的木偶头雕刻精细,与台湾歌仔戏里的木偶造型几乎一模一样。木偶雕刻大师徐强老师介绍了木偶戏在两岸的传承与发展情况。现场,木偶表演艺术家还为台湾媒体青年表演木偶戏。在手指翻飞间,木偶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演绎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在漳州古城,台湾媒体青年看到了与台湾如出一辙的小吃与技艺。在闽南功夫茶馆,身着传统服饰的茶艺师以娴熟的手法展示了闽南功夫茶的冲泡技艺。从温杯烫壶到高冲低斟,每一个步骤都透露出对茶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台湾人民报记者吕冠霆说,这一夜的古城,不只是观光,更像是一场“文化寻根”,“我们在镜头里捕捉的,不仅是建筑与美食,更是那份跨越海峡的共同记忆,原来‘台湾味’本就是‘漳州味’的延续”。
15日,台湾媒体青年团队来到谷文昌纪念馆。“真的难以相信,东山岛以前是一片沙漠,如今却是如此生机盎然。”在展区前,台湾媒体青年认真听讲解员的讲述。展厅内的老照片、治沙工具,以及如今东山岛绿意盎然的实景视频,直观展现了漳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也展示了东山人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利等措施,阻挡风沙,让东山从“沙岛”变成“绿洲”的过程。
吕冠霆在报道中这么描述:“展厅里散发着沉静而厚重的气息。泛黄的照片、手稿与历史文件,静静地诉说着一段尘封岁月,也映照出谷文昌与百姓同甘共苦、扎根基层的精神轨迹。”在文末,他这么写道:“纪念馆的展览,也让我们看见东山的变迁,从荒漠化土地到绿意盎然的田野,谷文昌与人民努力的痕迹清晰可见。这不只是历史,更是一种提醒,改变与奉献,需要时间,也需要集体的力量。”
东山关帝文化产业园是采风团一行向往已久的地方。台湾现有数百座关帝庙,大多数的祖庙都是东山的关帝庙。同根同源的信仰传承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基础。海峡新闻网记者张瀚中说:“两岸的关帝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敬拜关帝的忠勇。”旺旺中时记者陈祖昌表示,这就是“两岸一家亲”的真实写照。
台湾媒体青年团队来到澳角村,探访澳角现代化养殖基地、走进民居改造的特色民宿、参观电商物流打包现场、与村民代表座谈交谈,见证了“澳角海鲜”如何通过网络销往大陆各地,真切感受“生态+产业”带来的民生红利。
在村民林湖端的渔村小芳电子商务仓库里,台湾记者直观地看到了海鲜快递的打包全过程,以及对台湾来说十分先进的电商运营模式:新鲜的海鱼在零下60摄氏度的冻库取出后,裹上一层薄薄的冰,再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分装打包,最大限度保证海鲜的新鲜;虾干打包仓库里,14名主播每天轮流直播的订单,直接显示在打包仓库的电脑上,每天四五百单的量接到手软……这些从大海里捕捞上来的海鲜,没有中间商,直接线上交易,再“飞”到客户手中……
澳角村近年来依托海洋资源,以海洋捕捞、水产品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微商、乡村旅游等五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顺势走上渔旅融合发展之路。陈祖昌感叹道:“澳角村的转型经验,对台湾的渔村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虽然短短3天的采风结束了,但分享和传播仍在继续。这次活动台湾媒体记者累计拍摄素材上百分钟,后续将通过短视频、专题报道等形式,在新闻媒体及社交平台推出,让更多台湾同胞看见一个有历史厚度、发展热度、人文温度的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