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国家电网能源法征文专刊|能源法引领下国网公司战略体系赋能新型能源治理的海岛实践

2025-10-29 16:01

莆田供电公司 蔡哲 林蔚娴

能源是文明的血脉,是发展的基石。在百年变局与全球能源格局深刻重塑的当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能源治理体系现代化迈入崭新纪元。其不仅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法治顶层设计,更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根本性制度保障。电网企业作为肩负多重国家使命的能源骨干企业,深刻理解并主动融入能源法所擘画的宏伟蓝图,以自身战略体系为支撑,不仅是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更是引领行业变革、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能源法的出台为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法治基石,明确能源安全、绿色转型、治理优化等核心导向。国网公司战略体系深度契合该法要求,以战略路径履行保供责任、推动科技创新、引领能源转型。莆田湄洲岛的海岛能源绿色转型实践,构建了“能源清洁(安全、绿色)—生态治理(高效、创新)—文旅增值(价值创造)—大众参与(共享)”的治理体系,为海岛地区落实能源法提供可复制的“海岛方案”。

能源法的时代意涵与战略导向: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法治基石

能源法承载着多重历史使命:一是保障能源安全。明确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核心地位,通过法律手段强化能源供应韧性,应对地缘政治波动与极端天气等系统性风险;二是推动绿色转型。确立“双碳”目标的法律约束力,构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能源消费节约的法律框架与激励机制;三是优化治理体系。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规范能源规划、市场建设、储备应急、监管等关键环节,推动能源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创新在能源体系中的核心驱动作用,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法治土壤;五是促进公平开放。保障普遍能源服务,维护能源市场公平竞争,实现能源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能源法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这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度契合,也为能源企业指明了战略方向,即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与国家能源战略同频共振,企业的战略路径必须服务于国家能源治理体系的完善。

国网公司战略体系:深度契合能源法核心价值的行动纲领

国家电网公司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为战略目标,其内涵与能源法的精神实质深度交融,并在具体战略路径中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

(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与“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的企业使命:能源法社会价值与公平正义的基石

能源法强调能源的民生保障属性,要求提供安全、持续、可靠的能源服务[1]。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宗旨与企业使命,正是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通过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提升供电可靠性、优化用电服务(如推广“阳光业扩”、提升线上服务体验)、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切实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血脉”畅通,提升了亿万用户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在能源法体系框架下,这体现为对普遍服务义务的卓越履行和对能源可及性的有力保障,是能源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典范。

(二)“以人为本,守正创新”的治企理念与“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能源法赋能治理现代化与激活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

能源法的落实需要现代化的企业治理和人才支撑。“以人为本”保障员工权益、激发人才活力,是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守正创新”确保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变革;“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则驱动企业不断突破瓶颈,追求更高水平的安全、绿色、高效,这正是实现能源法长远目标的持续动力。

(三)“履行国家战略使命的国有重点企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电力骨干企业”的战略定位:能源法安全与战略基石的坚强支撑

能源安全是能源法的首要关切。国家电网公司作为电力系统的“主动脉”和“国家队”,其战略路径是“当好能源电力保供国家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回应了这一核心任务。这体现在:一是筑牢硬件基础。持续建设特高压骨干网、智能配电网及跨区输电通道,打造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增强供给弹性韧性。二是强化科技硬核。聚焦大电网安全稳定、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源网荷储互动、极端天气应对等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筑牢保供防线,其领先的科研体系是国家能源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组成。三是完善应急储备。推动构建电力应急响应机制,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性资源,提升极端情况保供能力。 

(四)“服务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当好国民经济发展顶梁柱”“提升卓越服务能力”的战略路径:能源法是促进经济发展与效率提升的实践先锋

能源法通过优化市场机制和提升效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公用事业企业,其卓越服务能力体现在:一是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办电流程、降低接电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电力接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二是支撑产业升级。为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稳定、优质、绿色的电力保障,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是提升系统运行效率。通过调度智能化、需求侧响应、综合能源服务等,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

(五)“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主力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能源转型引领能力”的战略路径:能源法是绿色转型与创新驱动的核心引擎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法推动能源革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3]。国家电网公司在此领域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主力军”角色:一是引领电网变革。推进新能源友好并网技术(如构网型技术),建设智能配电网,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演进,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二是构建多能协同。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发展综合能源服务,提升系统灵活性与能效。

海岛能源绿色转型:能源法精神与国家电网战略体系的生动实践

国家电网公司以“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为战略目标,构建了深度契合能源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核心价值的行动纲领。湄洲岛的零碳海岛建设,正是这一战略体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典范,生动诠释了如何将能源法的宏观导向转化为微观实践,有效破解海岛地区能源转型的独特挑战。

制图/宋逗

制图/宋逗

(一)背景与挑战:能源治理现代化的海岛考题

湄洲岛,坐落于福建省莆田市,作为妈祖文化的圣地,面临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三重博弈:一是供应博弈。旅游旺季电力负荷激增,局部区域供应紧张,威胁能源安全(能源法首要关切)。二是消费博弈。大量游客涌入增加碳排放,加剧海岛生态负担,绿色转型(能源法核心目标)面临挑战。三是投资博弈。零碳岛建设投入高、风险大,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可及(能源法重要维度)。

国网莆田供电公司深刻认识到,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将国家电网的战略路径与能源法的精神实质深度融合,探索系统性解决方案。

(二)战略引领下的创新实践:湄洲岛方案

湄洲岛的实践,是国家电网公司战略定位与路径在海岛场景下的具体化和创造性应用,精准回应了能源法的要求。

1.重构绿色能源体系:践行“保供国家队”与“科技创新提升”战略,筑牢安全绿色根基

一是政企协同攻坚绿电发展。与地方政府专班合作,统筹规划,大力实施“清风工程”(风电)、“阳光工程”(光伏),填补供电缺口。这符合能源法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要求。

二是技术突破重构供电模式。首创“多端互联低压柔性微电网”技术。通过集群供电,打破传统单变压器供片区的限制,实现区域电力互济共享,提升系统韧性与可靠性(能源法安全要求)。通过直发直用,新能源直流电无需转换即可直接使用,减少20%传输损耗,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法高效要求)。

2.引领零碳旅游消费:践行“国民经济发展顶梁柱”与“社会责任引领者”战略,推动绿色共享

一是构建“妈祖文化+零碳旅游”双IP将妈祖文化精神与低碳理念融合,打造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新能源示范基地、全电夜市、“近零碳”建筑、红树林碳汇基地等低碳景点和打卡点。开发零碳旅游小程序,引导游客碳足迹管理。这有力推动了能源消费节约和绿色生活方式普及(能源法绿色转型、节约管理要求),并提升了能源服务的文化附加值和社会认同感。

二是全链条推进建筑节能改造。超前布局电网应对全电厨房负荷;推动政府名录管理确保100%新建建筑达绿标;柔性补贴政策推动民宿100%使用全电厨房、80%使用空气能热水器;完成大量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平均降耗20%)。这显著提升了终端用能效率,降低了社会用能成本(能源法高效要求)。

三是全方位推进交通电能替代。推动政府禁增燃油车上岛政策;投运全电公交、观光车等;配套充电设施(含有序充电、V2G);建设风光互补路灯,减碳7.34吨。实现全岛公共交通全电化,是交通领域电能替代的典范,直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能源法绿色转型要求),并保障了清洁交通能源的可及性。

四是多维发力普及低碳理念。“双碳”馆、红树林基地等开展低碳宣传教育活动,举办绿色高质量发展论坛,有效普及了低碳理念,动员了社会参与。

3.创新生态利用范式:践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主力军”与“能源转型引领”战略,拓展价值边界

一是绿电活水,循环赋能。建设中水回用风光储充微电网,绿电驱动污水处理,净化水用于生态补水、灌溉(解决50%供水)。创新性地将绿电、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修复结合,实现了多能协同与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法绿色、高效、创新要求的综合体现)。

二是变废为宝,绿色循环。支持垃圾资源化站增容,实现生活垃圾100%分类,厨余垃圾100%好氧发酵制肥,年减碳614.86吨。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创造循环经济价值(能源法绿色、高效要求的延伸)。

4.破解巨额投资难题:践行现代治理理念,确保可持续与共享

一是数字推演辅助精准投资。打造数字孪生“双碳”监测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实现用能碳排放全态监管与未来推演。精准输出投资策略,配合商定绿电溢价(15%),保障新能源100%消纳。这显著提升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能源法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效率的要求),有效平衡了各方利益,降低了投资风险。

二是多方共建市场造血反哺。政企联动争取上级资金,撬动中石油、中建、国网综能等投资。采用“投建运”一体化模式,深度绑定文旅与低碳经济,提升市场反哺能力。创新了融资与商业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能源法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共享发展的体现),为海岛带来GDP增长、就业机会和环境改善。

(三)实践启示:战略与法治融合的闭环价值

湄洲岛的实践成功证明,国家电网公司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的战略体系,是落实能源法要求的强大引擎。通过“能源清洁(安全、绿色)—生态治理(高效、创新)—文旅增值(价值创造)—大众参与(共享)”的闭环路径,湄洲岛不仅有效降低了转型成本,提升了低碳品牌价值,更形成了文化保护与零碳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这一“湄洲岛样本”,是全球岛屿可持续转型进程中,将国家能源战略、法治保障(能源法)、企业行动纲领(国家电网战略体系)完美结合并成功落地的“海岛方案”,为能源法的全面贯彻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基层经验。

能源法的诞生,是建设能源强国的法治宣言,也为中国能源企业擘画了新时代的奋进蓝图。以法治为纲,以战略为舵,以实干为桨,电网公司必将书写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能源篇章的辉煌一页,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与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贡献澎湃不竭的“电力能量”。

相关注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第三十六条 承担电力、燃气、热力等能源供应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营业区域内的能源用户获得安全、持续、可靠的能源供应服务,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事由不得拒绝或者中断能源供应服务,不得擅自提高价格、违法收取费用、减少供应数量或者限制购买数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第五条 国家完善能源开发利用政策,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和消费结构,积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六条 国家加快建立主体多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能源市场体系,依法规范能源市场秩序,平等保护能源市场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第一条 为了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三十一条 国家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电源电网协同建设,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