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重构养老产业链,保险业抢滩“长寿时代”

2025-10-29 21:23

日前,又有保险公司宣布推出养老新项目。

中信保诚人寿近日发布“医养结合、财富管理、跨境合作”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宣布将推出“中信保诚人寿未来之家”养老项目。

类似的险企项目近年来屡屡亮相市场。作为行业先行者,泰康早在2009年就获得保险机构投资养老社区的试点资格,率先探索“寿险支付+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如今已在全国37个城市布局46个项目,服务超1.8万名居民。

除泰康外,平安、大家等大型保险公司,以及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也不同程度跟进养老社区领域布局。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30家险企不同程度布局养老社区相关业务。

保险公司陆续通过“保险产品+养老社区”模式布局养老产业链,已成市场常态。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商业保险机构养老社区项目建设数量(包括在建和建成)129个,较2022年底时的105个增长明显。

十万亿的养老大市场

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正催生庞大的养老市场需求。

当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3.1亿人,约占总人口的22%,预计2035年将突破4亿、占比超30%。

根据近日发布的《银发经济产业与养老行业报告》,预计到2030年,养老产业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形成覆盖居家、社区、机构的全场景服务生态。

另外,智研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04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22%,预计2025年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8万亿元。

政策层面,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包括巩固居家养老基础作用、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作用以及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力量新建或改扩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扩大优质机构养老服务供给。建立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制度,完善养老社区等监管机制。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表示,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整合资源,打造养老金融专门品牌。鼓励设立养老金融事业部、专营机构等,规范建设养老金融专业化组织架构,提升发展质效。

10月27日,民政部举办的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对22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指导意见》进行解读,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掘金养老产业

据了解,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有重资产、轻资产、合作三种模式。重资产模式是自建养老社区,轻资产模式是通过租赁方式获得物业使用权并进行适老化改造,合作模式是通过与外部养老机构签约联合运营。

以具体企业为例,泰康保险集团旗下专注养老、护理、康复实体建设运营和创新服务的专业品牌“泰康之家”,采用持续照护模式,独创医养结合特色,提供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照护、安宁疗护五种生活服务区域,满足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的照护需求。

截至目前,泰康之家在全国37个核心城市布局的连锁医养社区和康复医院,可容纳超 8.6 万名老人,规划超 5.7 万个养老单元以及超 4500 张医疗床位。

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年初宣布,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全国化网络布局基本完成,2025年开始全面推进城市“养老服务联合体”战略,打造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综合体。

中国平安(601318.SH)三季度报公布了最新的居家养老和高品质康养社区信息。据悉,平安聚焦“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产品打造,为价值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甚至满足国际标准的养老服务。截至2025年9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85个城市,近24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平安高品质康养社区已布局5个城市,共计6个项目,均陆续进入运营或建设阶段。

此外,平安还有效协同保险与医疗养老服务,个人客户、企业客户经营均取得显著进展。截至9月末,集团医疗养老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8.7万家。

大家保险是轻资产模式中的代表性公司,提倡“轻资产、城心养老”,其中轻资产运营是通过在城市核心区域租赁物业,并将其适老化改造成养老社区,社区内部配有全科医生、小型医疗中心以及专业照护力量,并依托周边公立医院的资源体系。

大家保险集团副总经理李欣此前表示,轻资产城心社区一张床位的成本,仅为重资产养老机构的一半。根据大家的家官微信息,目前大家保险城心医养社区已布局14个核心城市,6家在营社区综合入住率超80%,其中北京朝阳、北京友谊、天津泰安道城心社区入住率均达到90%以上。

据财闻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0多家保险公司不同程度布局养老社区有关业务,行业竞争激烈。

险企做养老:优势显著、挑战犹存

险企做养老具备天然的优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曾发表《保险资金助推银发经济发展》一文,称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久期长、来源稳的特点。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同时,人身险行业负债久期超12年,且合同期内资金相对稳定,是市场较为稀缺的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能有效填补银发经济相关领域资金缺口。

其次是客群优势。高瑞东认为,保险公司可以将保险产品购买金额与养老社区入住权益挂钩,通过产品销售为养老社区提供客户流量及入口,同时,养老社区可以集衣食住行、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照护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通过“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更有效触达客户、提升客户黏性,赋能主业发展。

不过,险企目前做养老社区依然面临很多挑战。养老社区业务的资金回收周期长,重资产模式下养老社区从拿地到建设的平均周期约为5年,成本为30亿元至50亿元,加上养老社区的盈利模式尚未稳定,考验险企的长期投入与现金流管理能力。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方国斌教授曾在《上海保险》杂志撰文指出,养老社区的建设过程需面临土地购置、建筑施工及适老化设施升级等巨额支出,加之运营阶段初期入住率偏低,导致现金流难以支撑初始投资。

同时,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也较为明显。养老产业兼具金融、医疗、康养等跨领域属性,对专业团队要求较高,市场缺乏能为大众提供全周期养老规划与资产配置的专业人才。中国太保(601601.SH)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赵永刚曾在一场公开论坛上呼吁,要加强建设一支能够支撑养老社区运营的管理和服务队伍,要有意识加强养老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让更多优秀年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

此外,大众的养老准备意识还较为薄弱,大家保险此前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商业养老白皮书(2025)》显示,目前多数人的养老准备不足,“做好养老准备”的中年人群占到35%,“养老准备做得充足”的老年人群只占到18%。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