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9 16:06
近日,浙江省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武义分局对外公示“中凌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审批结果,标志着零跑汽车与中创新航合资的动力电池项目正式落地。这个由双方持股的中凌新能源投建、总投资75亿元的超级工厂,计划建成年产能33.6GWh的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不仅将为零跑汽车的高速增长提供核心能源支撑,更以“整车需求牵引+电池技术赋能”的深度绑定模式,成为新能源行业供应链协同的新标杆。
此次落地的动力电池基地位于武义县白洋街道开发区,其产能规模与技术布局精准匹配双方发展诉求。作为项目运营主体,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8月,由中创新航持股51%、零跑汽车持股49%,注册资本10亿元,业务覆盖电池制造、新材料研发及废旧电池回收等全链条环节。33.6GWh的规划产能意味着每年可满足超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需求,而这一规模恰好与零跑汽车的增长节奏形成呼应——2025年前9个月,零跑累计交付39.6万辆,同比增长129%,年度目标完成率达79.1%,稳居造车新势力榜首,持续扩张的销量正催生对动力电池的刚性需求。
这场合资并非偶然,而是双方四年深度合作的必然升级。自2021年中创新航成为零跑汽车主力供应商以来,零跑C11等核心车型的动力电池便由其独供,形成了成熟的技术适配与供应体系。如今从“单一供货”升级为“合资建厂”,本质是应对行业竞争的战略协同:对零跑而言,在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与产能紧张的背景下,合资模式可锁定核心资源,避免供应中断风险,同时通过深度参与生产环节实现成本优化;对中创新航来说,绑定销量领先的车企则能获得稳定订单,为其产能释放提供保障。这一合作逻辑已得到市场验证——中创新航2025年前9个月国内装机量达34.78GWh,位列第三,全球前8个月装机量32.1GWh,市场份额4.6%,与零跑的绑定将进一步巩固其行业地位。
技术实力的互补为合资项目注入核心竞争力。中创新航凭借其前身中航锂电的技术积淀,已推出全球独创的“One-Stop Battery”(OS电池)系列产品,续航可达1000公里,且在武汉基地已形成40GWh产能规模,四期项目投产后还将新增40万套动力电池PACK产能。此次武义基地极有可能搭载其最新工艺,而零跑汽车在整车集成领域的经验则能推动电池与车型的深度适配,实现能量密度与空间利用率的双重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涵盖的废旧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业务,构建了“生产-使用-回收”的闭环,契合新能源产业低碳发展的核心诉求。
零跑与中创新航的携手,正是当前新能源行业“整车厂+电池厂”深度绑定趋势的缩影。近期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动力合资成立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计划明年实现自研电池上车,与此次合作形成呼应。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甲供乙产”的松散合作关系,通过股权绑定实现技术协同与风险共担:车企可将对电池的性能需求直接融入研发环节,电池企业则能精准匹配市场需求避免产能浪费。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动力电池需求将突破1TWh,而核心资源与优质产能的稀缺性持续凸显,“车电绑定”正成为企业保障供应链安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选择。
从行业发展维度看,此次75亿级项目的落地具有多重示范意义。对新能源产业链而言,它推动了核心环节的深度整合,有助于形成“整车研发-电池生产-回收利用”的区域产业集群,武义基地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正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对市场竞争而言,这种绑定模式将加速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最终惠及消费者;对中创新航而言,在加速推进泰国、葡萄牙海外基地布局的同时,深化国内车企合作,能形成“内外双循环”的产能布局,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随着审批公示的完成,中凌新能源动力电池基地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33.6GWh产能的逐步释放,不仅将为零跑汽车冲击更高销量目标提供坚实支撑,更将推动“车电协同”模式的进一步普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关键期,零跑与中创新航的深度绑定,为行业提供了供应链协同的新范本,也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规模领先”向“质量领先”转型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