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企业社会责任如何成为陆金所控股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助推器”

2025-10-29 16:44

(来源:每财网)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硬实力。

文/每日财报   张恒                                                               

企业社会责任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认知重构:从昔日被视作增加成本的“负担”,演变为今日驱动长期价值的“引擎”。传统观念将其界定为公益层面的“软义务”,而现代商业实践越来越证明,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硬实力”——它不仅能降低运营成本、激发创新、塑造声誉,更能赢得员工认同与客户信赖,最终指向可持续的盈利与发展。

作为中国小微金融服务的重要推动者,陆金所控股并未将企业社会责任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将其深度融入企业基因,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10月28日,陆金所控股对外正式披露了《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不仅展现了其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系统实践,更为资本市场评估企业长期价值提供了真实、前瞻的新视角。

科技双向赋能,

让金融更高效率

在追求商业向善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考验的是企业的系统能力与科技底蕴。陆金所控股以科技为支点,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夯实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科技赋能环节,陆金所控股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技术,推出“无界”“行云2.0”等解决方案,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模块化、智能化、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行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对小微融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可实现最少零文字输入、全程AI面对面服务体验、大幅降低等待时间。在此基础上,陆金所控股通过技术升级迭代推出了“行云2.0”,使中大额小微借款申请时长进一步下降20分钟,95%的用户可在1.3小时内获得借款。通过视频通讯平台、虚拟数字人、智能资金引擎、信用评分模型等12大核心技术应用,实现“行云2.0”省心、省时、又省钱三方面的升级。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陆金所控股还致力于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业务实践中,利用数字化工具替代重复性工作,在高效服务客户的同时还提升了自身运营效率。

比如,有抵押数字化签约方案“无界”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可以为客户实现远程材料上传、视频签约办押等流程,解决了传统签约模式下流程复杂、客户需多次到店、签约人力不足等问题,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数据显示,报告期间陆金所控股通过“无界”累计放款规模达19.8亿元,线上流程选择率高达55%,同时改善了签约人力和线上单证管理效率,提升单证管理安全性,实现降本增效与合规经营的双赢。

创新“金融+”公益模式,

让金融更有温度

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在于找到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点。陆金所控股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变成了一项企业长期可持续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一边帮助了企业自身业务的健康成长,另一边重构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真正实现了服务社会和民生。

报告显示,陆金所控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多方合作创新,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创新“‘金融+’乡村多维振兴模式”,将金融与公益有机结合,从各群体的核心需求出发,围绕农村女性发展、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传统文化传承与商业赋能、绿色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 “金融+女性”“金融+产业”“金融+文化”“金融+双碳”等公益实践项目。

“金融+女性”致力于拓宽乡村女性就业渠道,为其就业创业提供金融资金、技能培训、市场引流等多方面的支持;

“金融+产业”是通过 “产前”新农人赋能、“产中”产业造血、“产后”产销赋能,持续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繁荣,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致力于推动共同富裕;

“金融+文化”则是陆金所控股积极推动教育公益事业发展的最佳体现,致力于弥补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助力乡村文化繁荣振兴;

“金融+双碳”关注的焦点是环保公益事业,着力推广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截止2024年末,陆金所控股累计服务超48万涉农小微群体;协助近300位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农创者获得帮扶资金超1.6亿元,直接扶持建档立卡户超800户,带动周边超15000人,覆盖14个省份、40个县域,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多种农业类型。

陆金所控股还自发组织了平安志愿者协会-陆金所控股分会公益队伍,着力于产业帮扶、应急响应、教育捐赠、健康关怀等重点关注的公益领域,积极投身各类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服务活动,关注民生需求,精准帮扶社会弱势群体。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陆金所控股志愿者协会在全国各地的城市社区和乡村已累计开展超616项公益活动。公司在平安集团“三村晖”平台注册人数达15569人,累计志愿者服务时长达5861小时。

公益实践一直都是社会的老大难问题,企业一般惯用“问题视角”来对待,大多采用捐钱、捐物的线性处理方式,而陆金所控股却不断探索创新公益模式,走上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

对社会民生的意义,这不仅是一份暖心之举,更是对企业价值的彰显;对于陆金所控股而言,既是一种担当和责任,也是着眼企业发展,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具体举措。

向“绿”而行,

让金融更可持续

在国内,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核心战略之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投资者正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过程,并作为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最重要的参考指标。

双碳背景下,金融被赋予新的颜色。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倡导者,金融机构正朝着该方向加速奔跑。而作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探索者和实践者,陆金所控股深谙其中的意义所在,始终坚持和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搭建绿色运营模式,致力于降低自身运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先锋”力量。

一方面,陆金所控股积极推广低碳健康可持续的办公模式,倡导节水节电、无纸化办公等多项绿色运营举措,致力于减少运营过程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运营效率。

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陆金所控股同比实现用电量节约23.7%、用水量节约6.8%、用纸量节约46.7%、温室气体减少排放25.4%,未来将持续减少资源消耗与排放,以绿色运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另一方面,陆金所控股还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比如,公司在2021年就启动了“平安守护者行动—国家公园”项目,践行“共有、共享、共建”全民公益性理念,围绕生态林改造与栖息地修复等重点举措,全面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而针对气候变化风险,陆金所控股不仅主动制定应对策略,通过节能减排、绿色运营等管理举措,减少公司运营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还积极识别气候变化机遇,主动响应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布局绿色低碳产品及业务,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把企业社会责任放到一个更高的维度来看,它推动的是一场有意义的产业变革,一场有价值的商业变革,一场关于企业自身的变革。

陆金所控股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向内”、“向久”,在环境、社会、治理上不断寻找更多价值,培养能力成为下一个角力点,而这种能力一旦形成,高质量发展之路势必会越走越宽,也将助其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