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9 11:15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谋“远”……安徽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呈现“位势向上、结构向优、质量向好、产业向新、企业向强”的良好态势,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制造大省、从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升级。
金融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依托集团“一点接入 全球响应”服务机制,持续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1587亿元,服务制造业企业超1.4万户。
赋能升级,支持产业发展“焕新”
数字经济浪潮澎湃向前,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企业的“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合肥一家科技公司启动“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技术改造及产品性能提升项目”,涉及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领域,亟需融资用于生产、研发设备更新等。
“在了解到该企业的融资计划后,我们联合工作组现场与客户研讨技术和市场、商定授信方案,及时批复4亿元贷款额度,并顺利实现投放,同时为企业后续政策性贴息提供政策咨询和保障服务。”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该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中行的这笔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贷款资金,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们的全产业链布局,而且通过设备更新与升级让产品性能与竞争力都进一步提升,市场前景更广阔了。”
为支持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强化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主管部门的对接,动态获取政策信息,及时掌握备选项目的遴选和推送情况,通过政策宣讲和上门推介,为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制定《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贷款业务方案》,建立授信审批绿色通道,从项目发起、审批、投放环节全流程跟踪推进,提高审批效率。
同时,积极用好政策工具,做好人民银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财政部配套贴息政策的传导和实施,提供优惠利率支持。此外,还积极发挥集团综合化经营特色,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供债券、股权投资、租赁、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设备更新融资渠道;通过集团全球化优势,为皖企全球化布局提供融资便利化、结售汇便利化、业务流程便利化的“三便利”服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把服务制造业发展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持续加大对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
投贷联动,助推新兴产业“聚势”
初秋时节,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一枚巨型火箭旁进行总装测试。
“我们是一家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的民营企业。火箭研发领域存在重投资、长周期的特性,在从技术突破迈向产业化应用的过程中,我们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坦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金融如何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撑腰”?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打破传统信贷思维,设计“小股权+大债权”的全周期金融服务方案:一方面联动综合经营公司中银资产引入了5000万元的股权投资,参股企业的同时为其注入长期发展资本;另一方面结合项目特征,为企业提供1亿元授信额度支持,精准匹配设备采购、厂房建设等重资产投入周期,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总行的支持下,我们设立了综合经营协同办公室,在省行、市行分别明确综合经营联系人员,形成一支稳定且有战斗力的专业化队伍。”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集团综合化经营特色,联动综合经营公司通过“股权+债权”结合的模式,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综合金融服务。
提起安徽的新兴产业,不得不提汽车产业。
近年来,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以多元融合金融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5年以来,该行新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客户300余户,授信余额约400亿元,覆盖零部件、整车、后市场全产业链领域。
“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某电池企业存在金融需求,立即联动中银资产为企业制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最终实现2亿元债转股项目落地,优化了资本结构,为企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业“赋能增值”,与中银资产、中银理财、中银金租等综合经营公司高效协同,在长短期流贷、供应链贸易融资、项目贷款及贴现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资金支持,助力企业打通绿色债券融资渠道。
效率的背后,是不断提升的服务和创新。据悉,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成立专项工作组,构建“跨条线协同、境内外联动”的服务矩阵,与安徽省汽车办相关部门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专项融资服务方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效;重点聚焦安徽省汽车产业重点客户、重大项目,坚持“一企一策”,加强对重点头部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以核心整车企业需求为牵引,围绕“延链、强链、补链、固链”发展模式,推动汽车产业供应链特色场景和产品的落地。此外,还积极配合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部门、总行研究院开展金融支持安徽汽车“走出去”专项课题研究,全力服务“皖车出海”。
全周期服务,陪伴科创企业“谋远”
智能化机械臂精准抓取原料,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一批批高精度滑板耐材正整装待发……走进安徽某冶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生机。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该企业凭借20余项自主专利技术,实现年产滑板耐材1230吨、挡渣塞200万套的硬核产能,产品不仅服务国内头部钢企,更远销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然而,随着市场拓展,在企业全力冲刺产能的关键时期,却因下游客户验收周期长,应收账款账期延长,导致企业出现“增产不增流”的棘手状况,资金周转面临困境。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精准把脉,企业上游采购结算时效要求高,下游回款账期较长,资金链承受“两头挤压”。该行迅速组建专班,为企业量身定制供应链融资方案,5个工作日内完成900万元“科技贷”投放,打通资金周转堵点。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金融则是滋养创新的“活水”。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深刻把握科技型企业成长规律,以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核心,通过差异化金融产品、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为科创企业注入强劲动能。
安徽某半导体有限公司也受益于此。该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氮化镓材料半导体技术,是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研发及人才引进成本高昂,我们在生产经营中资金紧张。”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获悉后第一时间上门对接,运用“投贷联动”批量化业务方案,为企业申请了“科技贷”和银政担组合贷款,成功批复1000万元贷款额度。
科创企业的成长路径各异,融资需求与风险特征千差万别。据了解,针对科技型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资金需求,今年1月该行创新推出“科技贷”专属金融产品,最高授信额度可达1000万元,有效解决了初创期、小微科创企业的融资难题,在信用贷款政策、优惠利率方面进一步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了支持;持续优化投贷联动业务模式,今年7月份创新推出《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投贷联动”批量化业务方案》,将“投贷联动”业务由原来合肥、蚌埠、滁州、芜湖、宣城和安庆6市扩展到16市。此外,该行还扎实推进“共同成长计划”提质扩面。
截至9月末,该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服务科技企业近2万户;累计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授信超300亿元,承销科创债规模达10.7亿元。
从企业培育到产业升级,该行始终以精准金融服务,护航皖企攀登创新高峰。
合肥某汽车零部件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为其提供传统授信支持的同时,紧跟境内外资本市场步伐,积极联动综合经营公司为企业提供资本市场综合化、专业化服务,2025年1月中银证券以独家保荐人助力该企业成为上交所主板“蛇年第一股”。
立足创新前沿,该行持续突破金融服务边界,今年以来,率先在全国推出“券贷联动”服务方案暨中银科创算力贷,落地全省首单“非控股型”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业务,更全程助力合肥市成功发行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首笔专项债,以“先行一步”的金融创新,为安徽科技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精准化的信贷投放、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常态化的银企对接以及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为安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有力的金融“活水”。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