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8 23:38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昨天一早,薄雾还未散尽,位于西集镇北部的千亩市级近自然生态林养护示范区已被秋意唤醒。红枫枝头晕染出深浅不一的绯色,与黄绿交织的银杏枝叶相映成趣;3.9万余平方米地被植物间,黄菊花顶着露珠开得热烈,金黄花瓣与刺槐的浅黄、旱柳的橙红、油松的墨绿错落铺展。偶尔有喜鹊掠过枝头,落在花丛间——这幅层次分明的秋日画卷,正悄然成为京郊赏秋的新焦点。
走进林场,南部与北部的银杏林,生长期状态截然不同。南部,银杏树枝头稀疏,不少叶片还没来得及变黄就已飘落,地面上积起薄薄一层浅绿色落叶;而移步至北部,银杏林却依旧郁郁葱葱,翠绿的叶片在阳光下鲜亮夺目,与南部形成鲜明对比。“这都是最近雨季闹的!”正在林间巡查的林场师傅笑着解释,前段时间的连续降雨,把南边银杏树上还未成熟的叶片打落不少;而北边的银杏林长势更稳健,叶片抗性强,暂时顶住了雨水影响。
他向记者科普起来,“往年银杏树的观赏期能从10月中旬持续到11月中旬,足足一个月呢。可今年天气冷得快,观赏周期估计也就10多天,叶子很快就掉得差不多了,现在这林子啊,真是一天一个样。”林场师傅又补充说,“现在满树绿色的银杏树,要是接下来没有大风天气,估计本周末就能慢慢变黄,到时候整片林子都会铺上‘金毯’,那满地黄的秋景才叫好看呢,想来这赏秋的可得抓紧时间!”
记者了解到,作为北京市重点打造的近自然生态林型示范区,这片林地自建设以来便结合自身特点科学规划。据了解,示范区立地条件较好、林木生长较快,针对这一特性,近两年西集镇通过对较密的常绿树木和落叶乔灌木采取重剪、疏密移植、去除病弱树等抚育措施,有效扩大了林木生长空间,改善了林木生长环境。如今秋日里,经过抚育的林地更显通透,不同树种的秋色得以充分展现,阳光透过枝叶间隙洒下,让斑斓的秋景更具层次感。
“我们通过合理的人工干预,不断改善森林的树种组成、年龄和水平结构,目标是建成林分密度适中、树种丰富的‘复层、异龄、混交’地带性植物群落。”西集林场分场场长芦傲然向记者介绍,这样的规划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更能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森林健康状况,最大化发挥林地生态功能。值得一提的是,示范区在生态养护中还注重资源循环利用与绿色防控:将修剪下来的枝条粉碎后集中堆肥腐熟,回归林地增加腐殖质;把枯枝落叶粉碎覆盖林地,助力土壤保墒、减少扬尘;有害生物防治以物理和生物手段为主,结合必要的化学防治,既保障了林木健康,又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今,这片秋景绚烂的近自然生态林,不仅是西集镇的“生态名片”,更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休闲赏秋的天然氧吧,不少市民专程前来感受秋日林间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