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8 18:30
(来源:纪要头等座)
智能驾驶发展展望及产业链剖析
一、智能驾驶方案落地节奏及车企出货量预期
Q3智能驾驶方案落地节奏呈现分化:新势力(如蔚小理)优先实现城市OA对30余个主流城市场景的覆盖,传统OEM则聚焦10万元区间车型的高速OA上车,并加速15万元以上车型的城市OA推进。
出货量预期方面,比亚迪受“天生之眼”系列销量不及预期影响,全年出货预期从300万辆下调至140万辆,其2026年改款车型最低配及部分中配取消智驾配置;理想L6/L7、问界M7/M9/M8出货量超预期,吉利、长城、奇瑞等传统OEM智驾对整体出货量影响有限。
二、智能驾驶车型价格区间及降本修复路径
当前智能驾驶车型价格带分化明显:城市NOA主流价格区间为20-35万元(如小鹏G6、理想L6),部分车型下探至15-20万元(如广汽丰田、小鹏Mona);高速NOA集中于10-20万元,且逐步向中高配标配趋势发展。
降本修复路径主要依赖两点:一是芯片国产化替代,如地平线J6等国产芯片可使单颗芯片成本下降30%-40%;二是 功能取舍,通过阉割非核心功能(如理想单Orin芯片实现基础版城市OA)降低硬件 需求。20万元以下车型因芯片成本占比高(主要使用英伟达芯片),当前处于“想配但配不起”的状态。
三、传统OEM与新势力智驾落地效率及体验差距
落地效率方面,新势力(含头部供应商)采用全栈自研+数据闭环驱动模式,项目从立项到量产周期约9-12个(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月;传统OEM以合作+渐进式自研为主,研发周期长达18个月以上(如比亚迪自研城市NOA尚未上车)。
体验差距核心源于技术闭环能力:新势力在算法、硬件、数据全闭环管理上经验丰富,可快速适配上车,智驾功能流畅度及智能性处于第一梯队;传统OEM因管理模 式、数据闭环及算 法理 解能力不足,功能体验仅能满足基础需求。2025-2026年智驾渗透边际贡献预计主要来自新势力及头部供应商方案。
四、智能驾驶硬件选型设计思路及考量因素
主机厂硬件选型以“场景需求导向”和“成本-性能平衡”为核心,具体考量因素包括:
·等级匹配:L2级侧重纯视觉方案(前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满足高速OA低成本需求;L3级因法规(如CDA强标对障碍物检测 要求)及安全冗余需求,主流方案为“多传感器融合”,当前以1颗激
光雷达为基础,未来或增至2-3颗。
·成本适配:10-15万元车型采用纯视觉+低成本芯片(如地平线J6E),硬件成本约4000元;15-25万元车 型配1颗激光雷达+11颗摄像 头;25万元以上车型(如华为ADS 2.0)采用3颗激光雷达+12
颗摄像头+高算力域控。
·供应链稳定性:优先选择产能充足、交付周期短的供应商,如激光雷达领域的禾赛、速腾,摄像头领域的舜宇、豪威。
五、智能驾驶硬件降价增配极限及技术突破点
硬件降价空间分化:
·芯片/域控:英伟达芯片降价幅度有限(如Orin从500-600美元降至300-350美元),国产芯片(如地平线Joumey系列)可使单域控成本下降30%-40%,2026年域控价格或从7000元降至2000-3000
元。
·激光雷达:当前价格已降至1400-1500元(200美金),机械零部件占成本20%,全固态(OPA方案)量产可再降20%-25%。
·摄像头/毫米波雷达:8MP及以下摄像头价格已低至100-300元,降本空间有限;CIS集成Al处理单元(如豪威智能摄像头)可减少算力压力。
技术突破点集中于全固态激光雷达量产、国产7nm/5nm芯片规模化应用(成本为英伟达同性能芯片的50%-60%)及智能摄像头普及。
六、国产芯片占比及替代趋势(含华为芯片进展)
国产芯片替代加速:
·L2级:国产芯片占比超60%,其中地平线(J2/J3/J6B)占70%,已基本替代博世、大陆、瑞萨方案。
·L2+及以上:当前占比不足25%,华为占比约40%(即L2+市场每10台车中1-2台搭载华为芯片);2026年预计突破35%,地平线J6P、新势力自研芯片(小鹏、理想、比亚迪)为主要增量。
替代路径以“降本+功能适配”为主,国产芯片单颗成本较英伟达低30%-40%,且可满足基础城市NOA需求。
七、20-30万区间车型出货量及智驾方案融合趋势
20-30万元区间车型占国内汽车出货量约20%,其中具备城市OA能力的车型占比仅6%(约170-180万辆/年)。智驾方案融合趋势为“激光雷达+国产芯片”主导:基础版城市OA采用单Orin芯片+功能取舍(如理想Net版),硬件成本可压至7000-8000元;高阶方案(双Orin+1颗激光雷达)成本约1.3万元,2026年有望降至1万元以下。主流车企(如理想、问界)已在该区间标配激光雷达,预计2026年渗透率提升至15%。
八、车规CIS芯片产能及需求情况
2025年Q2车规CIS产能缓解,豪威、索尼通过扩线及消费级产能腾挪实现供需平衡,但需求仍旺盛:
·需求驱动:智驾渗透率提升(高速NOA车型交付量增长)、像素升级(前视摄像头从2MP/3MP统一至8MP/5MP)及环视侧视摄像头数量增加。
·2026年展望:城市NOA渗透率持续上升,预计CIS需求保持年均15%增长;激光雷达因20-35万元车(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型上量(如比亚迪、吉利新车型),需求增速或超30%。
九、CIS产能缓解原因及12MP摄像头替代趋势
产能缓解主因消费级产线腾挪(车规产线验证周期长,新增产能有限),叠加豪威、索尼扩线。
12MP摄像头替代8MP具备必要性:识别距离提升20%,细节识别更精确(如限速牌、异形障碍物),夜间探测性能优化。替代路径以“前视摄像头”为核心,预计先替换窄视镜头(30度FOV)及前视主摄像头,单车升级2颗摄像头,渗透率2026年或达30%。
十、激光雷达配置趋势及渗透率预期
配置趋势受法规驱动:L3需硬件冗余,当前主流方案为1颗激光雷达(满足城市NOA基础需求),部分车企(如华为ADS 2.0)配3颗以预埋L3功能。渗透率预期:2026年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占比或达15%,主要集中于20-35万元区间(如理想全系、问界M7/M9),15万元以下车型或通过“功能取舍+国产激光雷达”(如速腾、禾赛)实现渗透。
十一、激光雷达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演变
当前竞争格局呈“双寡头+华为自研”:
·禾赛与速腾:合计占第三方市场70%份额,禾赛通过成本控制(机械零部件占比低)及新客户拓展(如奔驰、宝马)逐步侵蚀速腾份额;速腾以交付周期短(2周vs禾赛1个月)维持性价比优势。
·华为:自研激光雷达与SOC深度耦合,仅供应问界、长安等体系内客户,占L2+市场约10%份额。
未来第三方市场禾赛、速腾仍将主导,华为保持体系内优势,比亚迪等OEM自研产品或进一步分割份额。
十二、车载芯片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趋势
城市OA芯片市场当前由英伟达主导(80%份额),高通(小部分)及华为(约10%)为补充。
2026年趋势:英伟达份额或降至60%,高通占15%,国产芯片(华为+地平线+新势力自研)合计占25%,其中华为(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占国产份额近50%。L2级市场地平线已占超60%,若出海认证通过,份额或达90%。竞争核心在于“算力成本比”及“算法硬件耦合能力”,国产芯片以7nm/5nm工艺(成本为英伟达同性能50%-60%)加速替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以此作为投资依据出现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