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青岛龙头密集出手!AI时代,需要怎样的世界一流企业?

2025-10-28 18:05

在AI技术重塑一切的当下,企业终极竞争优势将是动态适应与持续进化的能力。

日前,海尔集团与青岛机场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图源:青岛国资

图源:青岛国资

当航空枢纽遇上工业标杆,这不仅是两家争创“世界一流”青岛企业的战略联姻,同时也勾勒出AI时代商业竞争的全新图景。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智慧服务、工业互联、物流协同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通过磁悬浮空调解决方案、数字化转型等具体项目,打造“服务有温度、管理有精度、发展有力度”的智慧空港生态。换言之,这场合作既非简单的技术输出,也不是传统的业务协同,而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领军者基于AI技术重构产业价值的一次大胆尝试。

就在此次签约前不久,海尔刚与阿里巴巴签署全面AI合作协议,官宣共建行业级垂域模型,推动AI在智能制造、智慧家庭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短短一周内、两场跨领域战略合作,恰似AI时代企业竞争逻辑的生动注脚——

数据驱动决策正加速取代经验判断,它要求企业具备全场景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能力;

协同创新正全面打破行业边界、产业边界,它倒逼企业从单点突破进阶为生态协同;

人机互动正深刻重构着组织形态,它推动企业管理模式从“控制”走向“共生”。

站在AI时代的门槛上,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已不再是规模与利润的绝对值。借由海尔近来的一系列战略布局,我们可以透视“世界一流”“时代企业”的核心能力框架。

01

生态协同,共生共

今年5月,2025年凯度BrandZ揭晓最具价值全球品牌百强。连续7年上榜的海尔,品牌价值从2019年的189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475.78亿美元,几乎翻了两番。而这样的增长与其“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定位高度匹配:

据凯度BrandZ研究表明,生态型企业的品牌价值增速是传统企业的2.3倍。

毋庸置疑,企业价值创造的范式正在急速转型。

由海尔与青岛机场的合作案例来看,此前双方已在磁悬浮空调解决方案、节能建筑打造等领域实现落地合作,本次签约可谓在原有合作上的深化与升级。如,推进机场数字化转型,共建智慧场景;结合海尔工业互联网能力与机场枢纽资源,推进产业协同创新。这是海尔生态战略的核心密码——

打破传统价值链的线性思维,不断强化连接资源的能力。

事实上,类似“创新”近年来一直在海尔扩容“朋友圈”的实践中接连落地。

10月初,海尔相继与阿里达成AI+云合作、与海康威视深化智慧生态建设;

8月,海尔战略控股汽车之家;7月牵手长安汽车,6月入股新时达,迅速补齐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短板。

再至去年6月,海尔收购血液制品龙头上海莱士20%的股份,后者手握稀缺的血制品牌照,有着“血王”之称。而这一领域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海尔推出海尔生物,专注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的研发和生产,并于2019年成功上市。

不难发现,海尔的生态布局呈现出“核心辐射式”特征:以智慧家居、大健康、数字经济三大生态为核心,向外链接生态伙伴。

如,收购汽车之家后,海尔将其“内容+交易”数据与卡奥斯的智能制造能力结合,为长安汽车提供全流程服务;盈康生命通过海医汇平台链接临床机构,将相关治疗数据训练成AI辅助诊断模型。跨行业的数据与技术复用,正是生态协同的核心价值——当每个生态伙伴都成为价值节点,网络效应将带来指数级增长。

对比传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海尔“无界共生”的生态战略预示着,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构建开放生态比打造封闭系统更具生命力。

02

场景导向,全链路穿透

作为连续16年获得全球大型家用电器零售量第一的品牌,海尔智家全球用户数已突破10亿。这意味着海尔的“大脑”每天要处理超过10亿条用户行为数据,而数据正在改变AI时代下企业的底层竞争逻辑:

数据的规模、质量与处理能力,将取代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成为企业构建竞争壁垒的核心资源。

于海尔而言,这些数据不仅驱动着产品迭代,更反向定义着生产。

图源:海尔智家

图源:海尔智家

以三翼鸟场景品牌为例,其通过1000余种智慧场景方案,如阳台洗衣烘干一体、厨房健康管理等,已累计沉淀亿级用户画像标签。去年,大量用户通过智家大脑平台反馈“传统洗衣机无法满足多口之家分类洗护需求”,甚至有用户自发设计“三筒洗衣机”概念图,而借由AI舆情分析工具海尔迅速捕捉到这一高频需求。

及至今年,AI需求预测、柔性生产调度、供应链协同等技术整合之下,海尔三筒懒人洗衣机问世,并创下产品上市一周预约量突破8.8万台的市场奇迹。

这一经典案例明确展示了AI时代企业技术创新的新范式,不是技术定义产品,而是场景定义技术。不同于互联网企业将AI局限于算法优化,海尔始终遵循“场景驱动”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说,以专利数量论英雄的时代渐行渐远,创新更倚重技术的场景落地能力。

工业领域的AI革命更能体现不同场景间的技术穿透性。

卡奥斯平台运行的“天智工业大模型”,面向工业生产全生命周期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目前已落地家电、汽车、化工、能源等9大行业45个高价值场景。例如,在注塑工艺优化中,“天智”可助力单台注塑机能耗降低10%,生产节拍提升7%,调参周期缩短90%,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这种将AI技术拆解为可复用的模块化能力还将广泛应用于海尔与阿里的合作中,双方共建的“场景+平台+模型+算力”全栈式AI架构,既可服务于海尔自身的智能制造,也可向生态伙伴开放赋能,让更多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到AI红利。

海尔通过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实践逐步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在技术和规模上领先,以创新范式定义行业,借生态力量引领产业升级。

03

组织重构,管理革命

当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技术迭代进入加速期,回望十年前海尔收购GEA家电业务的整合实践,会发现其管理智慧与当下AI时代的组织变革惊人地契合。

不同于多数企业“大换血”式整合,海尔采用“沙拉式融合”策略——保留原有管理团队,输出“人单合一”,最终结果实现GEA三年市场份额提升3个百分点的战绩。

这种管理哲学在海尔的一系列收购、并购乃至赋能、孵化中反复得到验证:

2011年,海尔并购日本三洋,使三洋当年扭亏为盈;

2019年,并购Candy,推动其跃居欧洲第三大家用电器制造商;

德国拜耳集团于2023年引入人单合一模式,组建超100个先锋团队,不仅大幅精简了审批流程、显著提升了响应速度,还有望为企业节约20亿欧元成本。

“人单合一”何以契合AI时代的组织管理?

其核心着力点就是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实现了规模化协同。传统科层制在AI时代面临着决策滞后的致命缺陷,而海尔将员工重组为4000多个自主经营体,每个小微团队都能通过HOPE平台调用全球资源。这种“平台+小微”的架构,与AI的分布式智能特性高度同频,进而展现出惊人效率。

特别是在AI替代重复性劳动的预期下,组织核心竞争力将更快转向“人机协作中的人类创造力”,企业尤其需要通过机制设计释放出个体的主动性与创新力。

2024年海尔收购南非Kwikot后,保留了Kwikot本土管理团队,并落地去中心化决策,“创客孵化”将每一位Kwikot员工由“被动执行者”转变为“用户价值创造者”。

10月初,《福布斯》发布了“2025年全球最佳雇主榜单”,海尔集团旗下海尔智家连续9年入选;9月,杰出雇主调研机构(Top Employers Institute)发布“2025年度杰出雇主全新认证榜单”,海尔集团也成功入选。榜单对这位“最佳雇主”的定位也极其明确:海尔用生态化人才管理,重新定义了AI时代的组织与个体关系。

从雇佣到价值共生,让每个创客成为价值中心。这就是世界一流企业的组织竞争力,全速提升“人”与“智能”的协同效率。

真正的世界一流企业,不仅要成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更要成为商业文明的塑造者。在技术与人性之间,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在创新与伦理之间,找到动态平衡。时代的企业海尔为所有企业送上了一份可执行方案,以开放生态应对技术变革,以场景创新释放技术价值,以组织进化适应时代更迭。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