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向C位靠拢!ESMO 2025 释放ADC肿瘤学“抢班夺权”趋势

2025-10-28 16:47

(来源:抗体圈)

01

ESMO 2025ADC信号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的讨论焦点,再次聚集在抗体偶联药物上。

经过十余年的临床积累,ADC从最初用于转移性和晚期肿瘤的治疗,正在逐步进入更早的疾病阶段。今年的大会上,AstraZeneca与第一三共联合开发的Enhertutrastuzumab deruxtecan)在两项3期研究中首次在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人群中达到主要终点,显示出这一药物类别已具备推动新辅助方案转向ADC 主导+紫杉/HER2的潜力与此同时,BMS中国SystImmune合作研发的izalontamab brengitecaniza-bren1期多肿瘤、重度既往人群中显示活性,相关注册性研究已覆盖一线/二线的特定瘤种场景AstraZeneca的自研FRα(叶酸受体α靶向的ADC资产AZD5335的早期结果支撑 AZ 在 FRα-ADC 赛道的自研平台化布局

这三条路径从不同方向揭示了同一趋势:ADC正在由晚期治疗工具转变为早期乃至一线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ESMO 2025的结果,不仅验证了新一代分子的临床潜力,也标志着ADC技术在药物化学、机制设计与产业布局层面的全面前移。

02

Enhertu

确立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标准

Enhertu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是AstraZeneca与第一三共共同开发的HER2靶向ADC,由曲妥珠单抗骨架与可裂解四肽连接子相连,负载拓扑异构1抑制剂衍生物(DXd)。其设计思路源于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载药在靶向细胞内裂解后,可扩散杀伤邻近低表达或异质性细胞,使疗效超越传统的单细胞靶向毒性。该机制是其在-HER2乳腺癌中取得突破的基础,也奠定了其在早期疾病阶段的理论优势。

DESTINY-Breast05 是一项关键性3期研究,纳入术前治疗后仍有残余侵袭性病灶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与罗氏的Kadcyla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直接对比。结果显示,Enhertu将侵袭性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53%,侵袭性疾病无事件生存期(IDFS)和疾病无事件生存期(DFS)均达HR 0.4795% CI 0.34–0.66p < 0.0001)。在分析时发现,Kadcyla组有12.5%的患者出现复发或死亡,而Enhertu组为6.2%。此外,Enhertu在脑转移无事件生存期上显示出有意义改善(HR 0.6495% CI 0.35–1.17),提示其较强的中枢渗透力。Evandro de Azambuja博士在会上评价道:以可管理的安全性与优越的疗效,Enhertu应取代Kadcyla成为术后残余病灶患者的新标准。

在另一3研究DESTINY-Breast11中,Enhertu被提前用于新辅助治疗。这项研究入组927例高危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比较“Enhertu + THP”(紫杉醇、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方案与传统蒽环类-THP方案。结果显示,Enhertu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为6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3%p = 0.003),同时左心室功能障碍发生率仅1.3%,对照组为6.1%。这不仅表明无蒽环方案可在疗效上超越传统化疗组合,也意味着心脏毒性得到显著改善。

Enhertu的主要安全性问题仍是间质性肺病(ILD)。在Breast05中,EnhertuILD发生率9.6%Kadcyla1.6%。尽管这一风险在统计上可控,但其潜在致死性(0.24%死亡)令监管方持续关注。此外,随着Enhertu同时进入术前与术后领域,一个现实问题浮现:若患者术前已接受Enhertu,术后仍存在残余病灶,是否可再次使用同一药物?监管层未来如何界定标签,将影响Enhertu在真实世界的治疗周期和市场规模。

在美国多数中心的二线HER2+ mBC 转移性乳腺癌场景,Enhertu 对 Kadcyla 的替代已成主流;第一三共披露在重点中心的患者份额已超过70%。若在辅助治疗中获批,其市场转化速度几乎可以预期。根据第一三共数据,Kadcyla2024年美国销售额7.65亿瑞士法郎,其中40%来自辅助治疗场景。Enhertu的胜利意味着这一部分市场将被迅速替代。Enhertu高歌猛进之下,HER2阳性乳腺癌这一曾被认为最具侵袭性的亚型,如今反而成为最有可能实现更高治愈率的类型。

03

Izalontamab brengitecan

BMS的双靶差异化路线

Izalontamab brengitecaniza-bren)由BMS与中国SystImmune联合开发,是一款靶向EGFRHER3的双靶点ADC,载荷为拓扑异构1抑制剂brengitecan。通过EGFRHER3的双重结合增强肿瘤细胞选择性,特别适用于上皮来源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膀胱癌等)。

ESMO 2025公布的全球1研究中,共纳入113实体瘤癌种患者。2.5 mg/kg剂量组(n=20)的确认客观缓解率ORR55%。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14ORR 42.9%EGFR突变型为36.4%,野生型为66.7%;乳腺癌患者(n=3)达100%。这些结果与早先在中国人群中观察到的数据一致。主要不良事件为血液毒性:≥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55%,贫血28%,血小板减少12%研究在后续队列已纳入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强制性预防措施

BMS2024年以8亿美元首付款、最高总额84亿美元的协议获得该药除中国外的全球权益。公司已启2/3期研究,探索iza-bren在三阴性乳腺癌、膀胱癌与肺癌中的一线治疗潜力。BMS肿瘤开发负责人指出,iza-bren 在全球患者中显示出与中国数据一致的反应率,并强调公司目标是在竞争中始终领先一步。在EGFR×HER3领域,目前还有Duality BiotherapeuticsAvenzoBiocytogenCStone等企业布局早期项目,但BMS凭借全球数据先发优势占据上风。

Enhertu同样采用拓扑异构1载荷不同,iza-bren的创新在于靶点双重化。HER3在多种肿瘤中常与EGFRHER2共表达,形成旁路信号通路,导致单靶抗体疗法耐药。EGFR×HER3 ADC的出现,为高异质性肿瘤提供了新的递药模式。这一靶点双重+载荷一致的策略,体现BMSEnhertu成功经验之后的差异化竞争路径。

04

AZD5335

阿斯利康庶出ADC

AZD5335 AstraZeneca独立研发的FRα(叶酸受体α)靶向ADC,采用公司自有的拓扑异构1载荷与高稳定连接子技术。FRα在铂耐药卵巢癌中高度表达,是经验证的递药靶点。通过自研平台,AstraZeneca试图实现从靶点筛选到载荷优化的全链条控制,以支持多癌种适应症开发。

ESMO 2025公布的1/2a研究中,共入组189例铂耐药卵巢癌患者。按剂量分组,ORR1.6 mg/kg组为56%2.0 mg/kg组为56.1%2.4 mg/kg组为49.2%,中位随访7.8个月时56.2%的患者未出现疾病进展。主要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4 mg/kg≥3级发生率45.9%,低剂量组耐受良好。未观察到意外脱靶毒性或不可逆器官损伤。AstraZeneca早期肿瘤研发负责人表示,这些结果验证了平台稳定性,并强调从EnhertuDatroway的成功中,公司正在构建下一代化疗替代方案。

EnhertuDatroway不同,AZD5335代表AstraZeneca正式进入ADC的自主创新阶段。他们已积累七个自主ADC项目,涵盖实体瘤与血液肿瘤。其负责人表示,AZ是少数真正建立起linker-payload库与靶点资源库的企业,这使我们能在多个方向上进行自由组合。这种平台化的战略与BMS、辉瑞等依赖外部授权或并购的路径形成鲜明对比。

05

全球ADC版图的再平衡

ESMO 2025不仅属于Enhertuiza-bren,也属于那些通过不同路径重新定义自身命运的企业。默沙东、罗氏与艾伯维的多线布局,让ADC产业的全球格局出现了新的重心转移。

默沙东:Keytruda之后的双引擎布局

在Keytruda依旧稳固的同时,默沙东正以ADC作为下一阶段增长的核心。其Trop-2靶向药物 sacituzumab tirumotecan(sac-TMT) 在中国完成的3期OptiTROP-Lung04研究中,将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由化疗组的4.3个月提升至8.3个月。另一项在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中的OptiTROP-Breast02研究,同样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5%,PFS由4.1个月翻倍至8.3个月。这些数据证明,ADC已可直接替代传统化疗而非仅作补充。中国药监部门已于2025年10月批准sac-TMT上市,使其成为首个由中方开发并被全球药企主导的Trop-2 ADC,也标志默沙东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承接已具实质成果。

默沙东的第二款支柱raludotatug deruxtecan(R-DXd)则面向妇科肿瘤领域。在铂耐药卵巢癌患者中,该药在107例样本中取得50.5%的确认客观缓解率(cORR),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1例,远超现有化疗的10–15%基线。R-DXd的ILD发生率仅4例,均为低级别,表明DXd载荷的安全控制进一步成熟。凭借sac-TMT与R-DXd两大产品,默沙东不再只是“多元化布局ADC”的参与者,而成为以真实生存获益为支撑的第二代ADC阵营核心成员。

罗氏:借力中国创新的外部合作模式

罗氏在本届大会上的策略并非展示自研产品,而是展示如何利用全球创新网络重塑管线。公司宣布以14.5亿美元与中国豪森药业达成合作,获得其 CDH17靶向ADC HS-20110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开发与商业化权利,目标适应症为结直肠癌。此前,罗氏已通过与MediLinkc-Met ADC)和Innovent BiologicsDLL3 ADC)达成授权合作。这意味着罗氏在即将失去ADC在实体瘤领域开发的后劲之际开始许可/合作的形式重新切入ADC主赛道。通过并行推进多款中国成熟项目,罗氏得以将临床周期压缩并转化为全球竞争力这是一种以数据成熟度取代源头原创性的务实战略。

艾伯维:第二代连接子化学的验证者

艾伯维的c-Met靶向ADC telisotuzumab adizutecan(Temab-A)则代表另一种进化路线。该药在ESMO 2025上展示的多项研究结果中,MET扩增肿瘤的ORR达46%,在经治结直肠癌(联合贝伐珠单抗)人群中为26.7%,在胰腺导管腺癌中仍可达24%。这组数据虽然未及Enhertu的高水平,但凸显其跨肿瘤适用性和连接子–载荷优化的平衡成果。艾伯维研发负责人指出,这种中等反应率正是下一代ADC“毒性更低、谱系更宽”的特征体现。

技术共识与未来挑战

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到,ADC领域正形成一条清晰的演进主线:

技术上,从单靶走向双靶或多靶结构;化学上,从高DAR向可控DAR过渡,平衡暴露与毒性;产业上,从孤立分子转向平台与模块化组合;地理上,从欧美主导走向“中美共轴”的新格局。

然而,挑战依旧存在。以拓扑异构酶1为载荷的ADC仍面临ILD风险,而生物标志物筛选不足,使精准给药仍难以充分实现。未来的核心命题不再是“疗效还能提升多少”,而是谁能识别真正获益患者,并在可控安全下延长治愈窗口。

06

从机制到格局

ADC的科学与产业分层

ESMO 2025 的临床结果清晰地展示出一个趋势:ADC 不再仅承担挽救性或过渡性治疗角色,而正向治疗路径的更早阶段延伸。Enhertu 在早期 HER2 阳性乳腺癌中确立了确证性地位,表明 ADC 已具备与化疗直接竞争的疗效与安全性条件;BMS 的 iza-bren 则显示双靶点机制可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实现较高反应率,提示这一类别有潜力向广谱一线治疗过渡;AstraZeneca 的 AZD5335 进一步表明,主流药企已将 ADC 视为战略性平台,而非单一分子项目。

这一趋势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药理特性与临床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载荷的引入提升了细胞穿透力,使 ADC 能够在早期疾病中实现充分杀伤;连接子与抗体结构的优化则改善了药物暴露与耐受性,为一线使用创造了药代学基础。从技术视角看,ADC 已不再是“改良型细胞毒药”,而成为一种具备可编程精度的分子治疗框架。

在临床层面,这一前移趋势也在重塑治疗逻辑。ADC 的出现,使肿瘤治疗不再严格区分“化疗”与“靶向”,而转向基于疾病分子特征的治疗设计。对于早期患者而言,术前和术后使用 ADC 的方案已成为可行的策略选择;对晚期患者而言,双靶点和优化DARdrugantibody ratio,药物抗体比率)的新一代分子正在探索更高的反应率与更长的暴露时间。

ESMO 2025 提供的信号是明确的:ADC 已经从概念验证进入主流治疗阶段。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药物之间的疗效比较,而是围绕谁能率先将 ADC 平台结构化为一线标准方案展开。这不仅意味着技术的演进,也意味着肿瘤治疗体系的重新排序。

Ref.

Waldron, J. ESMO: BMS looks to 'stay ahead of the competition' with ADC's 55% response rate in early-stage trial. Fierce Pharma. 17. 10. 2025.

New Generation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 Shows Unprecedented Promise in Early-Stage Disease. ESMO. 18. 10. 2025.

Waldron, J. ESMO: AstraZeneca believes latest data ‘validate’ going it alone on next-gen ADCs. Fierce Biotech. 18. 10. 2025.

Liu, A. ESMO: AZ, Daiichi unleash Enhertu's 2-fisted power, aiming to reshape early breast cancer landscape. Fierce Pharma. 18. 10. 2025.

Enhertu reduced the risk of disease recurrence or death by 53% vs. T-DM1 in patients with high-risk HER2-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following neoadjuvant therapy in DESTINY-Breast05 Phase III trial. AstraZeneca Press Release. 18. 10. 2025.

Oncology Business Briefing FY2024. DaiichiSankyoPress Release. 26. 02. 2025.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