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8 16:52
华盛资讯10月28日讯,中国平安今日公布第三季度业绩,公司第三季度营收9016.68亿元,同比增长4.6%,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1328.56亿元,同比增长11.5%。
一、财务数据表格(单位:人民币)
| 项目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 | 同比变化率 | 
| 营业收入 (亿) | 9,016.68 | 8,618.17 | 4.6% | 
| 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 (亿) | 1,328.56 | 1,191.82 | 11.5% | 
| 每股基本溢利 (元) | 7.56 | 6.73 | 12.3% | 
| 保险服务收入 (亿) | 4,216.53 | 4,144.65 | 1.7% | 
| 投资收益 (亿) | 1,576.95 | 1,254.24 | 25.7% | 
| 银行业务利息收入 (亿) | 1,297.26 | 1,529.30 | -15.1% | 
| 毛利率 (%) | * | * | * | 
| 净利率 (%) | 17.2% | 16.3% | 5.5% | 
二、财务数据分析
1、业绩亮点:
① 2025年前三季度,集团整体经营向好,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8.5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三季度当季同比大幅增长45.4%。
② 核心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NBV)表现强劲,同比增长46.2%至357.24亿人民币,主要得益于多渠道的高质量发展策略。
③ 寿险业务渠道转型成效显著,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3.3%,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29.9%;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更是实现了170.9%的高速增长。
④ 财产保险业务品质持续优化,整体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0.8个百分点至97.0%,同时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1%至2562.47亿人民币。
⑤ 保险资金投资业绩大幅提升,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有效增厚了公司利润。
2、业绩不足:
① 银行业务盈利能力承压,旗下平安银行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383.3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5%。
② 平安银行业务收入下滑较为明显,实现营业收入1006.6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9.8%,主要受贷款利率下行和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
③ 财产保险业务的净利润出现下滑,平安产险净利润为127.40亿人民币,同比下降8.9%,报告解释称主要是受到出售汽车之家带来的一次性影响。
④ 尽管综合投资收益率上升,但反映常规利息及股息收入的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2.8%,显示基础收益能力有所减弱。
⑤ 银行零售业务中的个人贷款组合出现萎缩,个人贷款余额为17291.92亿人民币,较年初下降2.1%。
三、公司业务回顾
中国平安: 于回顾期内,公司坚守金融主业,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2025年前三季度,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62.6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8.5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5%。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6.2%;财产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优化至97.0%;银行业务经营保持稳健,净利润为383.39亿人民币;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稳步提升至近8.6万亿人民币。
四、回购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任何子公司均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
五、分红及股息安排
公司在报告中未披露分红及股息安排。
六、重要提示
公司于2024年7月22日完成发行本金总额35亿美元于2029年到期的可转换H股债券,并于2025年6月11日完成发行本金总额117.65亿港元于2030年到期的零息可转换H股债券。截至报告期末,上述债券均未发生转股。
七、公司业务展望及下季度业绩数据预期
中国平安: 展望未来,公司将保持战略定力,深耕金融主业,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并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和“三省”服务工程。公司认为,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通过数字化创新和差异化服务,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扎实推进业绩稳健增长。
八、公司简介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坚持“科技引领金融,金融服务生活”的理念,持续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为客户创造“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品牌体验。
以上内容由华盛天玑AI生成,财务数据可能出现识别缺漏及偏差,仅供各位投资者参考。更多公司财报信息:请点击查看财报源文件链接>>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
